实验动物易受到自然界微生物、寄生虫的侵袭,一般多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显性或隐性感染某些疾病,所以需要进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第1题:
200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四个强制性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四个标准是GB14922-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GB14923-2001实验动物哺乳类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4-2001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第2题:
实验动物感染血液寄生虫后,不断地掠夺动物的营养(主要是吸血),久而久之造成动物贫血。血液寄生虫还会因不断地在动物脏器中穿行而对动物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但是对宿主的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一般不会造成影响。所以说,实验动物感染血液寄生虫后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不必引起重视。
第3题:
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第4题:
对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可以理解为()。
第5题:
研究实验动物()的特性以及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和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危害性,是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6题:
实行对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对实验动物质量做出规范性的评价是实验动物科学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第7题:
2001年修订出版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新增加了实验用猫、犬、猴微生物学和()监测等级标准。
第8题:
第9题:
节肢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家畜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脊椎动物与无节肢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第10题: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的微生物与寄生虫、不携带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
不携带清洁级以下已经排除的病原体及寄生虫、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病原
不携带清洁级以下已经排除的病原体及寄生虫,不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病原
国际通用的实验动物等级、不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病原。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当实验动物或其他宿主感染了一种寄生虫,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阶段,此时动物对寄生虫保持着一定的免疫力,同时也保持着一定量的虫体感染,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为()。
第14题:
实验动物指:()
第15题:
简述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第16题: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17题:
研究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的特性以及对()的影响和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危害性,是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18题:
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挂靠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遗传、病理、环境设施、笼器具和饲料营养质量检测工作
第19题: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控制的程度可以分为几类?饲养条件有何区别?
第20题:
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的微生物等级质量;
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的环境达到净化标准;
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保持遗传学分类的质量;
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的微生物等级质量;
第21题: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微生物及寄生虫
第22题:
第23题:
细菌、病毒、寄生虫
微生物、病毒、寄生虫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病原菌、病毒、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