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具有相当广泛的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上已经拥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步专门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规范某一类新闻传播媒介的法律,但是并不等于新闻传播活动现在还是无法可依。我国新闻法治是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而生长起来的。
新闻传播领域是我国最早启动立法工作的领域之一,新闻传播界对新闻立法的呼吁比其他各界都要高涨,然而专门的新闻传播法至今还未能出台。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各个法律部门日趋健全,新闻传播活动在事实上已经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法治轨道。以没有专门的法律为由而以为新闻媒介不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完全错误的。当然由于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我国的新闻传播法还是不完备的,这也是实请。有法可依,尚不完备,可以基本概括为我国新闻法制的现状。
(2)中国尚未形成与这些零散的新闻法律规定系统配套的新闻法律机制。
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尚无专门的新闻法律,对媒体与政党及受众的关系,对新闻传播的性质与职能、权利与义务、侵权与救济等,尚无专门的法律界定和规范;
二是尚无对于新闻信源的管理与开采、新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新闻侵权的构成与救济等环节协调一致而相互配套的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有些环节(如公共信源的管理与开采等)尚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尚未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侵权必究的法律环境和法治观念。因此种种,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现在大体上还处于由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甚至领导人的指示批示来进行调整的状态。
更多“我国新闻法治的现状是什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什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有什么规律性?


    参考答案问题: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2。
    规律:①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②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③北方的大气污染比南方严重;
    ④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⑤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 第2题:

    我国发展媒体的新闻集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地区情况,要突破不同媒体间和地区间的界线;实行公司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走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之路,政府主要通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监管;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解决发展资金,要区分新闻宣传与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剥离上市;防止攀比和“刮风”,集团化并不是媒体的唯一形式,要循序渐进,确保取得规模效益。

  • 第3题:

    实现载人航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研制出高度可靠而推力又足够大的运载工具;获得关于空间飞行环境的足够信息,对人所能承受的极限环境条件作出正确的判断;研制出能确保航天员生活、工作和飞行的生命保障系统;使地面与航天员之间保持可靠的不间断的通信联系;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和安全返回的技术。

  • 第4题:

    项目后评估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项目的原定目标和目的是否达到了;
    ②项目的原定效益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
    ③项目后续阶段如何发展。

  • 第5题:

    经调查,我国受众普遍需要的新闻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党和政府的各类方针、政策信息
    2、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军事、卫生、文艺等)信息
    3、具有时代精神的各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济发展的报道
    4、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造等信息
    5、涉及社会难点、疑点和热点的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

  • 第6题:

    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

  • 第7题:

    我国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有效地抑制早婚、早育、不按间隔生育和多胎生育;
    (2)降低出生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 第8题:

    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正确答案: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并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即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重新确立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推动和建设新的社会文明。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转变思想观念,把现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尽快转变到低投入、低消耗、少污染、不浪费、高效率、集约型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

  • 第9题:

    问答题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区域协调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如果允许各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唯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缘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的最重要职能。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当前我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港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发展现状:
    (1)中国港口吞吐量连续八年世界榜首。
    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和沿海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不断扩大的内需和外贸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 2003 年是中国港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同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26 亿吨(不含港澳台港口,后同),跃居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增长速度,总量达到 4800 万标准箱,超过美国,也同时跃居世界第一。按吞吐量排序,目前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大港口中,中国大陆稳占 8 席。在全球 20 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大陆港口占了 7 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到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含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 80.2 亿吨,较上年增长 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4.6 亿吨,增长 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4500 万标准箱,增长 18.8%。港口吞吐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前列,这种发展态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正扎扎实实地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
    (2)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举足轻重
    据对我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初步统计,2010 年,全国 30 个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达到 546464 万吨,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 68.1%;较上年增长 17.5%,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2.5 个百分点。在 30 个沿海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中,本次只收集到 28 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据统计,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 2010 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862.3 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8.7%;较上年增长 19.4%,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0.6 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10 年,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港口吞吐量累计为 414490 万吨(含威海,不含日照,下同),较上年增长 12.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的 51.7%,占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的比重为 75.8%。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 2010 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130.43 万标准箱,较上年增长 18.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3.7%,占全国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达 94.3%。
    (3)全国沿海亿吨大港达到 16 个
    据统计,自 198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开始,中国沿海港口群芳斗艳,连续突破亿吨大关,其中 1999 年,广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2000 年超过亿吨的港口是宁波港,2001 年分别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2003 年是深圳港,2006 年是舟山港、日照港,2007 年分别是烟台港、营口港,2008 年则是唐山港和连云港;2009 年为湛江港、厦门港。到 2010 年末,我国沿海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 16 个(不含南通,下同),与上年相同,是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吞吐量超过 2 亿吨的就占了 13 个,较上年猛增了 5 个;吞吐量超过 3 亿吨的就占了 6 个,较上年新增了 1 个。
    (4)上海港吞吐总量突破 6 个亿
    从港口吞吐量方面看,近年来上海港是当仁不让,屡创佳绩。自在全国率先突破亿吨大关后, 2000 年达到 2 亿大关,仅仅到 2003 年,上海港又突破 3 亿吨大关实现货物吞吐量 3.16 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仅次于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到 200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3.79 亿吨,已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在世界货运港口中排行“老二”。2005 年,上海港又创造奇迹,货物吞吐量不仅达到 4 亿吨实现 4.43 亿吨,还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到 2010 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又超过 6 亿吨关口达到 6.53 亿吨,连续 6 年蝉联世界第一。
    (5)唐山港增长可谓创世界之最
    唐山港从 1988 年建造 1.5 万吨级泊位起步,自通航以来,货物吞吐量以年增 100-150 万吨的速度迅速提高。2001 年吞吐量首次突破 1000 万吨,到 2008 年与连云港同年突破了一个亿,2010年 10 月更是神奇的跨越了 2 亿吨大关,全年实现 25062 万吨,成为全国第 10 个吞吐量突破 2 亿吨的港口。
    (6)连云港港开始步入“海上高速”时代据初步统计,整个“十一五”时期,尤其 2008 年,连云港港一举迈进了中国沿海亿吨大港的行列,到 2010 年,连云港港吞吐量实现 13506.4 万吨,为全国沿海 16 个吞吐量过亿吨的港口之一;较上年增长 18.7%,在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中居第 10 位(不含丹东和南通),在 16 个过亿吨大港中位居第 6 位,目前已成为江苏唯一的中国沿海 12 个枢纽港之一。伴随着连云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30 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连云港港开始步入了“海上高速”时代,使港口在跻身“国家队”后的主力港优势更加明显。
    (7)江苏内河港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2 年 6 月,苏州将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合一,推出“苏州港”品牌,当年整个苏州港吞吐量实现 10215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首个亿吨大港。之后直到 2006 年,南通港吞吐量实现 10386.2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第二个亿吨大港。2007 年,南京港实现吞吐量 10859 万吨,为全国内河第三个超亿吨大港。2009 年 9 月,浙江湖州港吞吐量超过亿吨,当年江阴港实现吞吐量 10845 万吨,2010 年镇江港实现吞吐量 12200 万吨,均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8)全国沿海港口新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港口吞吐量统计,在全国沿海目前初步形成的五大区域港口群中,规模最大的还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其次是“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
    存在的问题:
    (1)环境方面
    临港产业的重化工发展特征,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的优势导致临港工业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黄、渤、南海沿岸部分区域石化、钢铁等项目分布密度较高,城市的发展、重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与近岸海域环保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巨大压力。
    油品和石化码头数量与仓储量快速增长,环境风险加大。我国石油化工沿海仓储密集布局、船舶运量大幅增加将使得环境事故风险水平上升,航道、港口码头、仓储罐区和靠近海域的石化企业等对海域存在潜在溢油环境风险,一旦发生陆域溢油大量入海或重大船舶溢油事故,较难控制,将严重威胁到海湾的生态安全。
    (2)供给需求方面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4 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港口因内需不足,导致内贸吞吐量增速大幅回落,加之外贸形势趋缓的双重作用,港口增长再度“失速”。报告指出,今年农历春节过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走弱、工厂复工较晚、采购期推迟,加之进出口表现不佳,港口需求量不足。
    (3)联运方面
    海铁联运难。目前,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疏运主要依靠公路,其次是水路,铁路运输仅占很小的份额,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水路与铁路集装箱联运的主要原因是,水运与铁运的运载设备及集装箱技术标准不一致,铁路缺乏相应的场站和装卸设备以及货物代理经营权和网络,铁路与集装箱港区没有实现转运对接,铁路运输的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海铁难联运将严重影响港口和铁路作用的发挥,制约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加剧公路运输压力,也不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保护大气环境以及运输安全。
    (4)物流方面
    我国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些智能装载运输系统,但是和发达国家港口物流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投入不够,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且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有关部门存在管理体制问题,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5)经营方面
    重规模,轻效益:在追求航运中心的前提下,港口业界普遍存在唯吞吐量为大的倾向,有的偏面地认为,似乎吞吐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就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为了吞吐规模,为了争取货源,不惜相互间杀价竞争,不论是大宗散货,还是集装箱运输,都有这种现象。
    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各地港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必要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在微观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的港口只靠降价来吸引客户,只会带来无序竞争和港口企业正常利益的流失,也不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只讲竞争不谋合作,宁愿把箱子运到国外中转,也不愿到国内有关港口中转,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理驱使下,只会使我国大陆的货源流向周边国家,不仅延缓大陆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建设进程,而且让周边国家港口从中受益。同时,由于缺乏合作,港口企业在与船公司的合作谈判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6)管理方面
    重复建设普遍:早在 2005 年,国土资源部的官员就指出,港口重复建设十分突出,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码头,吞吐能力都很大,有吃不饱的现象。造成港口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各自的地方政府作为港口的利益主体,争相采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导致定位分工不明、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屡屡出现。

  • 第14题: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15题:

    处理服务质量引起的纠纷,一定要认真思考客户目前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邮局能够做什么才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顾问式销售代表的首要工作是什么()。

    • A、向客户介绍产品的功能
    • B、说明该产品如何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 C、演示使用产品会带来的优势
    • D、为客户分析现状和明确现状,将客户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销售问题来解决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有哪些解决之道?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经济原因:一些媒体不是靠提高报刊质量来扩大发行,增加创收,而是大量招聘广告经营人员,搞人海战术。这些人往往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到基层索要赞助、强拉广告、推销报刊。我国新闻事业发展速度过快。带有相当大有盲目性。这些新闻单位要“生存”,往往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有时就不惜违反新闻职业道德。
    (2)社会原因: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内心浮躁,盲目攀比,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缺乏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物质利益而轻精神激励;重目的而不择手段;重社会权利而轻道德义务;重自我而轻他人。新闻单位对职工政治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对采访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在新闻职业道德中的主要表现就是只讲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搞金元新闻、有偿新闻和以职谋私。
    (3)法治薄弱: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不足;对新闻媒体的自主采访报道权利保护不足;保障新闻信息采集的法律制度匮乏;有关新闻侵权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新闻媒体广告法律制度不健全;新闻媒体竞争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新闻工作者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统一。
    (4)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矛盾:所有制的一元化——经营权的多元化;以报治国思想的残余——党报地位的下降。这种体制必然导致新闻媒体重效益而轻质量,竞争意识淡化,缺乏自律。同时,由于受权力制约等影响,记者们不可能完全自主行使“新闻自由”权利。
    解决之道:
    (1)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通过开展学教活动,要认真解决事业心、责任感、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解决工作精神、工作状态、工作追求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严格队伍管理,严肃宣传纪律,规范舆论监督行为。
    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新的思路和方法。要切实端正办报办刊理念,严格执行新闻宣传和广告创收分开的原则,严禁借舆论监督之名,索要赞助、强拉广告、推销报刊;要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和媒体的查处力度,加强对记者站的管理,对合法的记者站及人员予以公示,坚决取缔违法违纪站点;对借舆论监督之名进行敲诈勒索、敛钱聚财的不法之徒,要绳之以法,把新闻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永久清理出新闻队伍。
    (3)加强行业自律和媒体他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要加强新闻行业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媒体他律——主要包括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构建完整的监督体系。

  • 第18题: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第19题:

    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答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如流域内污水的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的共同处理、大气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等内容,都属于环境方面的协调。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如果允许各主体(城市或区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的最重要职能。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第20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正确答案:民族区域自治。

  • 第21题:

    问答题
    我国新闻法治的现状是什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具有相当广泛的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上已经拥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步专门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规范某一类新闻传播媒介的法律,但是并不等于新闻传播活动现在还是无法可依。我国新闻法治是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而生长起来的。
    新闻传播领域是我国最早启动立法工作的领域之一,新闻传播界对新闻立法的呼吁比其他各界都要高涨,然而专门的新闻传播法至今还未能出台。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各个法律部门日趋健全,新闻传播活动在事实上已经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法治轨道。以没有专门的法律为由而以为新闻媒介不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完全错误的。当然由于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我国的新闻传播法还是不完备的,这也是实请。有法可依,尚不完备,可以基本概括为我国新闻法制的现状。
    (2)中国尚未形成与这些零散的新闻法律规定系统配套的新闻法律机制。
    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尚无专门的新闻法律,对媒体与政党及受众的关系,对新闻传播的性质与职能、权利与义务、侵权与救济等,尚无专门的法律界定和规范;
    二是尚无对于新闻信源的管理与开采、新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新闻侵权的构成与救济等环节协调一致而相互配套的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有些环节(如公共信源的管理与开采等)尚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尚未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侵权必究的法律环境和法治观念。因此种种,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现在大体上还处于由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甚至领导人的指示批示来进行调整的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答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如流域内污水的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的共同处理、大气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等内容,都属于环境方面的协调。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如果允许各主体(城市或区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的最重要职能。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经调查,我国受众普遍需要的新闻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党和政府的各类方针、政策信息
    2、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军事、卫生、文艺等)信息
    3、具有时代精神的各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济发展的报道
    4、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造等信息
    5、涉及社会难点、疑点和热点的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我国发展媒体的新闻集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地区情况,要突破不同媒体间和地区间的界线;实行公司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走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之路,政府主要通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监管;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解决发展资金,要区分新闻宣传与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剥离上市;防止攀比和“刮风”,集团化并不是媒体的唯一形式,要循序渐进,确保取得规模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