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标准草书为谁所倡创?其特点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理解“匆匆不及草书”?


    正确答案: 草书本是书写快速流便的产物。但由于在有关史籍书论中常见有“匆匆不及草书”、“匆匆不暇草书”、“忙不及草”、“适迫遽,故不及草”等语句,反让后人对草书到底是写快好还是写慢好产生了疑问,屡辨不清。有人认为是草书写得慢,所以“匆匆不暇草书”意即来不及写草书。有人则将其断句为“匆匆不暇,草书”,又解释为时间来不及,只好草草书写之。
    其实,细审这些句子的出处,联系其上下之文义,应以解释为“因时间匆忙,故来不及写草书”为宜。但这里的来不及写草书却不是因为草书写得慢而来不及写,而是草书形成艺术之后,形体结构变化大,定则多,不容易掌握,如为初学,反觉得难以下笔,导至书写迟缓,所以,时间一紧迫,就来不及写草书了。后人就常常拿这句话作自谦之词,来表示“时间仓促,不能作草书为歉”的意思,并非草书必须写慢。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说:“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朦、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清张廷相、鲁一贞著的《玉燕楼书法·五则》亦云:“古人云:忙中不及作草,甚哉,草书之难也……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自始之终,一笔混成夫岂易事。”所以,对草书须快写当是毫无疑义的。但对这句话,则不应解释为快速了草的书写。正如宋高宗赵构所说:“昔人论草书,谓张伯英以一笔书之,行断则再续。蟠屈拿攫,飞动自然,筋骨心手相应,所以率情运用,略无留碍,故誉者云:‘应指宜事如矢发机,霆不暇激,电不及飞。’皆造极而言创始之意也。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耳。”

  • 第2题:

    五代最知名的篆书家是谁?其书法的艺术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徐铉(公元九一六——九九一年),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十岁即能作文章。初仕南唐,官御史大夫,后为率更令。宋太宗太平兴国初,迁散骑常待。徐铉专攻小篆近五十年,最初学李阳冰,晚年得到《峄山碑》摹本,潜思精研,将从前的书迹,付之一炬,改弦易辙,终于成为继李阳冰而起的一代篆书大家。他的小篆似隶,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结体纯正,点画精严有法,气质高古,纵横放逸。宋代的沈括曾把他的墨迹拿来对着日光观看,发现在笔画的正中有一缕浓墨,即使在转折处,也从不偏斜,可见他使用中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有篆书《千字文》刻石。
    徐铉的弟弟徐锴,也和他哥哥一样,文翰俱佳,在江南享有盛名,人们将他俩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合称“二徐”。

  • 第3题:

    东汉时期,著名的书论著作《非草书》是谁作的?


    正确答案: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书论文章《非草书》是东汉赵壹所作。赵壹,字叔元,东汉光和间的文学家。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灵帝时入京城长安,做上计吏。
    赵壹的这篇《非草书》是专门抨击当时草书的。其主要目标是杜度、崔瑗和张芝。他认为解散正规的隶书体貌,存其梗概,趋速就急的写草书是“背经而趋俗”,“非圣人之业”,认为:“书之好丑”若“人颜有美恶”,是自然形成的,不可绳学。只有返回苍颉、史籀的象形文字、河图、洛书才是正确的。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当然是谬误可笑的。但这篇书论为要立其论,故而取其据,列举了杜度、崔瑗、张芝等人“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惶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判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的学书情况。间接地介绍了这些书家孜孜以求、刻苦活学的动人事迹。同时,也说明了书法艺术发展进步得之不易。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也论述了草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临事从宜”的实际作用。因此,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虽是不可取的,但作为我国书学史上代表一家之言的书论著作,还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赵壹本人不以书名,不见书作传世。

  • 第4题:

    “标准草书”的创立者是谁?他在书法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标准草书”的创立者为于右任。他原名伯循,号骚心,以字行。祖籍陕西泾阳,后居三原,所以他自称三原鲁桥人。公元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生于陕西一普通农民家庭,一九七二年逝世于台湾省。
    于右任早年穷读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之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国学根基。由于他酷嗜书法,又取得很高的成就,所以书名掩过文名。于右任研究书法的道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浸淫北魏碑并形成个人风格的前期。一是创立标准草书的后期。
    于右任早年曾学过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仰慕北碑书法,专攻不息。为了搜集和研究北魏碑刻,他“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见《右任墨缘》),不辞风霜雨雪地搜拓北魏墓志和造像题记,积年所得达八九十种之多。他收藏的北魏墓志中,有七对夫妇的墓志。故自号斋名为“鸳鸯七志斋”。
    于右任学习书法不像有些人那样死描照搬,而是站在高处,从宏观的角度博采兼收,抓住北魏书法艺术的神髓所在,通过极其质朴的点划和结体来概括出北魏书法的特征。不论楷、行、草书都能形成自己的面貌而以大家名世。他的书法,笔力强健,结体开张,气势大,格调高,尤以擘窠大字及对联神采更为咄人,若置于高堂大厅,往往气夺群作,令人对之肃然起敬。
    一九二七年前后,于右任开始研究草书,一九三二年他发起成立草书社,四方识者云集于氏麾下。他穷搜竭取,得历代碑刻和墨迹草书《千字文》一百多种,本着“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原则,将传统的草法分条析理,去芜存真,把草书结体定型归类,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于一九三六年首次以双勾本刊印问世。之后又手写一稿,遂屡刊屡印,经数十载依然众口称誉。原草书社社员刘延涛在评价《标准草书》时说:“标准草书,发千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帐,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

  • 第5题:

    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是张即之。他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一一八六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享年七十八岁。和州(今安徽和县)人。字温夫,又字樗寮。南宋末,即之以能书闻名天下。他喜欢作擘窠大字,丰碑巨刻,常见于江南。其写匾额如写小楷一样,清劲精到,行笔转折准确,骨格强硬但笔意雍容。传世书迹有《金刚经》、《杜诗断简》、《汪氏报本奄记》、《李伯嘉墓志》等。

  • 第6题:

    民国年间,()发起并成立了“标准草书社”,掀起了“标准草书运动”。

    • A、康有为
    • B、于右任
    • C、吴昌硕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董卓为妇人所害,曹操亦险些为妇人丧身,请问此二妇人皆是谁,董卓、曹操命运如何?


    正确答案: 貂蝉与邹氏。
    董卓之命运:司徒王允先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然后又把她作为歌伎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王允于是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趁机刺死董卓。
    曹操之命运:曹操与张绣叔叔张济之妻邹氏私通,张绣深感受辱,密谋杀操。先除其爱将典韦,追杀曹操。逃亡中,操侄儿曹安民被杀,曹操人马中箭,长子曹昂把自己的马给曹操骑,操乃走脱,曹昂被乱箭射死。

  • 第8题:

    问答题
    “倡乐”“非乐”“大音希声”分别是谁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 荀子,墨子,老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金冬心的隶、楷、行草书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金冬心的书法尤以隶书著称。他的隶书源自汉碑,又以魏体正楷入隶,独僻蹊径。他的书法笔画横粗竖细,搭配合理,对比强烈;波势内含,刚劲犀利;布白密不容针,疏可走马,而侧锋的运用,则恰到好处。《国朝先正事略》云:“(金农)分隶冠绝一时”,不为过誉之词。
    金冬心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但后人如果功力不到,盲目去学,则易入旁门。如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云:“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金冬心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要旨在于“悟性”和“韧性”。他是画家、诗人,又通音律,参禅机,学识渊博,艺术素养深厚,所以他对书法悟性很高。对前人的经验、长处,有其独到的理解。同时他又是一位极为勤奋的艺术家,尝自论书画曰:“余夙有金石文字之癖,金文为佚籀之篆,尝欲效吕大防、薛尚功、翟耆年诸公,搜讨遗逸,辑录成书,有所未暇,石文自《五凤石刻》,下至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人称“漆书”的金冬心书法,确乎是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秦朝李斯创哪种书法()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草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著名狂草书家张旭的书法怎样?传说中的张旭书判状是怎么一回事?其创作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张旭,字伯高,因他行为颠狂,所以世人叫他“张颠”。苏州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舅父陆彦远是书法家陆柬之的儿子。陆柬之自幼学舅父虞世南的书法,晚年又学二王,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美誉。所以从渊源来看,张旭的书法自当得之于舅。
    据说张旭在出任常熟县尉时,有位老人来递状纸,判后离去,没几天又来了。张旭责怪他屡来打扰公门,好打官司老人回答说:“我的本意不是来诉讼的,只是喜爱您的笔迹奇妙,想将状纸上的判词作为收藏珍品罢了。”张旭惊喜地问他怎么会喜爱书法的,老人说:“我父亲爱好书法,并有专著。”其后当张旭看了专著后,才知道老人之父确实是位相当精通书法的人。由于看了专著,从此后便“备得笔法之妙”,称雄一时。
    张旭才情奔放,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人结为酒友,杜甫曾为此作《饮中八仙歌》。他作书往往在大醉之后,高喊狂奔,然后才下笔作书,有时兴起,竟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后“自视以为神”。后人评论书法,对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都以为有不足之处,而对张旭,却几乎没有说他不好的。唐文宗更是以诏书定下张旭草书、李白诗歌和裴旻舞剑为三绝。他的身价可想而知。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个穷人特意搬到张旭的住处旁边,与他做邻居,并不断地写书简给张旭,时间一久,得到的回信多了,就拿出变卖,居然成了富翁。
    草书笔画易瘦难肥,他的草书肥劲精绝,略有点画而意态自足,纵横跌宕。作为草书基础的正书,张旭也很擅长,他写的正书《郎官石柱记序》,精劲简远。他的学生裴儆曾问他笔法,他说只要加倍努力认真临学,笔法自然会领悟的。张旭草书作品主要有《春草帖》、《秋深帖》、《酒德颂》、《宛陵帖》、《千字文》、《肚痛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标准草书”的创立者是谁?他在书法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标准草书”的创立者为于右任。他原名伯循,号骚心,以字行。祖籍陕西泾阳,后居三原,所以他自称三原鲁桥人。公元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生于陕西一普通农民家庭,一九七二年逝世于台湾省。
    于右任早年穷读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之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国学根基。由于他酷嗜书法,又取得很高的成就,所以书名掩过文名。于右任研究书法的道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浸淫北魏碑并形成个人风格的前期。一是创立标准草书的后期。
    于右任早年曾学过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仰慕北碑书法,专攻不息。为了搜集和研究北魏碑刻,他“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见《右任墨缘》),不辞风霜雨雪地搜拓北魏墓志和造像题记,积年所得达八九十种之多。他收藏的北魏墓志中,有七对夫妇的墓志。故自号斋名为“鸳鸯七志斋”。
    于右任学习书法不像有些人那样死描照搬,而是站在高处,从宏观的角度博采兼收,抓住北魏书法艺术的神髓所在,通过极其质朴的点划和结体来概括出北魏书法的特征。不论楷、行、草书都能形成自己的面貌而以大家名世。他的书法,笔力强健,结体开张,气势大,格调高,尤以擘窠大字及对联神采更为咄人,若置于高堂大厅,往往气夺群作,令人对之肃然起敬。
    一九二七年前后,于右任开始研究草书,一九三二年他发起成立草书社,四方识者云集于氏麾下。他穷搜竭取,得历代碑刻和墨迹草书《千字文》一百多种,本着“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原则,将传统的草法分条析理,去芜存真,把草书结体定型归类,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于一九三六年首次以双勾本刊印问世。之后又手写一稿,遂屡刊屡印,经数十载依然众口称誉。原草书社社员刘延涛在评价《标准草书》时说:“标准草书,发千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帐,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草书的点画、结构特点是什么?怎样写草书?


    正确答案: 草书的特点是比行书更加流动、放纵,尤其是大草,运用更加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表现中,使思想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因此它更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和风采。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速度和节奏更快,起伏变化更大,使作品具有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
    从历代名作,如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苦笋帖》、《自叙帖》,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作品来看,不难发现,在笔法表现上,多用中锋、圆笔,但也间有侧锋。中锋、圆笔,是篆书的遗法,侧锋是隶书和楷书的方法,所以要想写好草书,不学点篆书和楷书是不行的。学习任何一门东西,都须循序渐进。所以,在学习草书以前,最好先写行书,这样总觉顺便些,也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
    草书的笔法同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求更熟练、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草书快速的运笔中达到高度的自由、灵活,又法度严谨。从张旭《古诗四帖》中,不难看到那超脱自如的运笔所达到的浑劲、凝炼而又含蓄自然的笔墨效果,怀素《自叙帖》中的线条如钢丝快速盘绕,转折处“如折钗股”,清刚疏荡,圆劲流美,其作品所达到的优美境界,正是在提按顿挫、圆转回旋的高超技巧中产生出来的。只有雄厚的积累,才可能做到大胆、果断、高度自由的纵情挥洒;只有千锤百炼的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高度自由灵活的纵情挥洒中,达到精稳沉著,不失法度。
    但是,草书尤其是大草确有着不同于篆、隶、楷、行的特点,那就是在草书作品中,从全局的角度看,其点画、结构、章法的浑然一体,无从分割。亦即何为用笔,何为结体,何为章法,浑然不可分。点画之间,呼应极其密切,各自独立的字几乎不复存在。用点和线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交响乐章,烟霏露结,生动妙美,朦胧而又具体。节奏和韵律是其它书体所无法比拟的,成为无比优美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当然这是指优秀的草书作品而言。

  • 第14题:

    著名狂草书家张旭的书法怎样?传说中的张旭书判状是怎么一回事?其创作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张旭,字伯高,因他行为颠狂,所以世人叫他“张颠”。苏州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舅父陆彦远是书法家陆柬之的儿子。陆柬之自幼学舅父虞世南的书法,晚年又学二王,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美誉。所以从渊源来看,张旭的书法自当得之于舅。
    据说张旭在出任常熟县尉时,有位老人来递状纸,判后离去,没几天又来了。张旭责怪他屡来打扰公门,好打官司老人回答说:“我的本意不是来诉讼的,只是喜爱您的笔迹奇妙,想将状纸上的判词作为收藏珍品罢了。”张旭惊喜地问他怎么会喜爱书法的,老人说:“我父亲爱好书法,并有专著。”其后当张旭看了专著后,才知道老人之父确实是位相当精通书法的人。由于看了专著,从此后便“备得笔法之妙”,称雄一时。
    张旭才情奔放,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人结为酒友,杜甫曾为此作《饮中八仙歌》。他作书往往在大醉之后,高喊狂奔,然后才下笔作书,有时兴起,竟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后“自视以为神”。后人评论书法,对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都以为有不足之处,而对张旭,却几乎没有说他不好的。唐文宗更是以诏书定下张旭草书、李白诗歌和裴旻舞剑为三绝。他的身价可想而知。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个穷人特意搬到张旭的住处旁边,与他做邻居,并不断地写书简给张旭,时间一久,得到的回信多了,就拿出变卖,居然成了富翁。
    草书笔画易瘦难肥,他的草书肥劲精绝,略有点画而意态自足,纵横跌宕。作为草书基础的正书,张旭也很擅长,他写的正书《郎官石柱记序》,精劲简远。他的学生裴儆曾问他笔法,他说只要加倍努力认真临学,笔法自然会领悟的。张旭草书作品主要有《春草帖》、《秋深帖》、《酒德颂》、《宛陵帖》、《千字文》、《肚痛帖》等。

  • 第15题:

    被誉为“当代草圣”的草书家是谁?()

    • A、祝枝山
    • B、林散之
    • C、怀仁和尚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金冬心的隶、楷、行草书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金冬心的书法尤以隶书著称。他的隶书源自汉碑,又以魏体正楷入隶,独僻蹊径。他的书法笔画横粗竖细,搭配合理,对比强烈;波势内含,刚劲犀利;布白密不容针,疏可走马,而侧锋的运用,则恰到好处。《国朝先正事略》云:“(金农)分隶冠绝一时”,不为过誉之词。
    金冬心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但后人如果功力不到,盲目去学,则易入旁门。如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云:“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金冬心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要旨在于“悟性”和“韧性”。他是画家、诗人,又通音律,参禅机,学识渊博,艺术素养深厚,所以他对书法悟性很高。对前人的经验、长处,有其独到的理解。同时他又是一位极为勤奋的艺术家,尝自论书画曰:“余夙有金石文字之癖,金文为佚籀之篆,尝欲效吕大防、薛尚功、翟耆年诸公,搜讨遗逸,辑录成书,有所未暇,石文自《五凤石刻》,下至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人称“漆书”的金冬心书法,确乎是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 第17题:

    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北宋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所铸。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穴位深约1.2分,教学或考试时,体表用腊封闭,内灌水(或说汞),针刺中穴,针拔水出,否则便进不了针。这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

  • 第18题:

    什么是梯度风?其方向如何?与地转风相比谁大谁小?


    正确答案: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空气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北半球,低压梯度风平行于等压线绕低压中心作逆时针,高压梯度风平行于等压线绕高压中心作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则相反;
    低压梯度风小于地转风速,高压梯度风大于地转风速。

  • 第19题:

    问答题
    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是张即之。他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一一八六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享年七十八岁。和州(今安徽和县)人。字温夫,又字樗寮。南宋末,即之以能书闻名天下。他喜欢作擘窠大字,丰碑巨刻,常见于江南。其写匾额如写小楷一样,清劲精到,行笔转折准确,骨格强硬但笔意雍容。传世书迹有《金刚经》、《杜诗断简》、《汪氏报本奄记》、《李伯嘉墓志》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草书的点画、结构特点是什么?怎样写草书?

    正确答案: 草书的特点是比行书更加流动、放纵,尤其是大草,运用更加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表现中,使思想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因此它更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和风采。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速度和节奏更快,起伏变化更大,使作品具有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
    从历代名作,如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苦笋帖》、《自叙帖》,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作品来看,不难发现,在笔法表现上,多用中锋、圆笔,但也间有侧锋。中锋、圆笔,是篆书的遗法,侧锋是隶书和楷书的方法,所以要想写好草书,不学点篆书和楷书是不行的。学习任何一门东西,都须循序渐进。所以,在学习草书以前,最好先写行书,这样总觉顺便些,也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
    草书的笔法同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求更熟练、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草书快速的运笔中达到高度的自由、灵活,又法度严谨。从张旭《古诗四帖》中,不难看到那超脱自如的运笔所达到的浑劲、凝炼而又含蓄自然的笔墨效果,怀素《自叙帖》中的线条如钢丝快速盘绕,转折处“如折钗股”,清刚疏荡,圆劲流美,其作品所达到的优美境界,正是在提按顿挫、圆转回旋的高超技巧中产生出来的。只有雄厚的积累,才可能做到大胆、果断、高度自由的纵情挥洒;只有千锤百炼的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高度自由灵活的纵情挥洒中,达到精稳沉著,不失法度。
    但是,草书尤其是大草确有着不同于篆、隶、楷、行的特点,那就是在草书作品中,从全局的角度看,其点画、结构、章法的浑然一体,无从分割。亦即何为用笔,何为结体,何为章法,浑然不可分。点画之间,呼应极其密切,各自独立的字几乎不复存在。用点和线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交响乐章,烟霏露结,生动妙美,朦胧而又具体。节奏和韵律是其它书体所无法比拟的,成为无比优美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当然这是指优秀的草书作品而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董卓为妇人所害,曹操亦险些为妇人丧身,请问此二妇人皆是谁,董卓、曹操命运如何?

    正确答案: 貂蝉与邹氏。
    董卓之命运:司徒王允先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然后又把她作为歌伎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王允于是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趁机刺死董卓。
    曹操之命运:曹操与张绣叔叔张济之妻邹氏私通,张绣深感受辱,密谋杀操。先除其爱将典韦,追杀曹操。逃亡中,操侄儿曹安民被杀,曹操人马中箭,长子曹昂把自己的马给曹操骑,操乃走脱,曹昂被乱箭射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标准草书为谁所倡创?其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标准草书为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倡导、并主持创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持成立了草书社,集合海内专家,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个原则,搜集整理古今草书精华,制订推广“标准草书”,以便后学。于右任先生认为,标准草书是有别于章草、今草、狂草的第四种草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五代最知名的篆书家是谁?其书法的艺术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徐铉(公元九一六——九九一年),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十岁即能作文章。初仕南唐,官御史大夫,后为率更令。宋太宗太平兴国初,迁散骑常待。徐铉专攻小篆近五十年,最初学李阳冰,晚年得到《峄山碑》摹本,潜思精研,将从前的书迹,付之一炬,改弦易辙,终于成为继李阳冰而起的一代篆书大家。他的小篆似隶,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结体纯正,点画精严有法,气质高古,纵横放逸。宋代的沈括曾把他的墨迹拿来对着日光观看,发现在笔画的正中有一缕浓墨,即使在转折处,也从不偏斜,可见他使用中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有篆书《千字文》刻石。
    徐铉的弟弟徐锴,也和他哥哥一样,文翰俱佳,在江南享有盛名,人们将他俩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合称“二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