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
A废先王之教
B绝圣弃智
C述而且作
D述而不作
第4题:
“述而不作”是哪家学派的原则?()
第5题: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第6题:
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第7题:
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第8题:
先秦法家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有()
第9题:
维护儒家道统,提出“明先王之教”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
第10题:
第11题:
明人伦
修身利行
致良知
明先王之教
第12题:
法家
道家
墨家
儒家
第13题:
第14题:
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略
第15题:
《大学》的框架体现了儒家“述而不作”、“温故而知新”的特点。
第16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第17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正确态度应是()
第18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了以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第19题:
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
第20题:
儒家认为对待死亡要取一个“中道”的态度。
第21题:
崇尚复古,坚持遵先王之教
坚持历史进化论,主张废先王之教
反对礼乐教育
重视礼乐教育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22题:
废先王之教
绝圣弃智
述而且作
述而不作
第23题:
董仲舒
王充
颜之推
韩愈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