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南北朝时期启作为上奏文种的缺陷。
第1题:
民国时期“状”文种主要作为()。
任职凭证
略
第2题:
试析南北朝时期启作为上奏文种的缺陷。
晋代,启成为上于皇帝的公文。
启作为上奏文种的缺陷是别无特定用途,实质上是挤入奏、表两文种的部分使用领域,并与之用途重叠,导致其文种属性极不稳固。
略
第3题:
概述启作为上奏文种的沿革。
“启”作为一般用语其初始涵义是“开”。书信拆封称启封,故汉《通俗文》解释“官信曰启”。启由开口说话引申为下对上陈述事宜之行为。三国时带有书札色彩的“笺记”,以“启”字为公文首尾程式的特定用语。晋代启成为上奏皇帝之公文,唐以后启成为对皇太子、诸王陈事的准上奏文种。明代沿用又称启本。清顺治初废启本。
略
第4题:
就公文的发展辨析,某一公文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特征,可视为().
第5题:
“制”作为文种的废除是在()时期。
第6题:
“启,’作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是()以后。
第7题:
规范文种时期
准文种时期
前文种时期
文种孑遗时期
第8题:
皇帝
太子
皇后
大臣
丞相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皇太子
皇上
皇太后
诸王
皇后
第12题:
上行文种
上奏文种
君命文种
下行文种
第13题:
什么是上奏文种?
作为类名,上奏文种是包括“奏”在内的由臣下进于君主的各种公文的总称。
略
第14题:
简述启作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
唐代以来,启逐渐定型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过程。
(1)唐代,启的特定用途是上于皇太子,但又兼作一般的上行公文。
(2)宋代沿用启。
(3)明代定制,启限由百官上于皇太子或对诸王言事。由于不再作为一般上行公文,明代的启又称“启本”。
(4)清代顺治初年,诸王大臣差遣在外,对摄政王多尔衮用启本。顺治三年废止类同于本章的启本。
略
第15题:
试析指示的类型及文种特点。
指示有五种类型:
(1)部署性指示:既可以针对全局性、全面性工作进行部署;也可以针对某一方面工作或某具体事项加以指导。
(2)疏导性指示: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向或问题,从正面引导,提出目标、措施、方法,以起到疏通思想、扭转偏向的作用。
(3)政策性指示:用于制订、阐明、传达党和国家的某一方针政策,或对既有政策作补充、完善和发挥;或规定具体政策界限。
(4)规范性指示:对原本适用于决定、规定的事项,由于不容易达成一致,改用指示指明努力方向,侧重阐明道理、语气较平和,表述很详尽。
(5)制断行指示: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严重紧急态势或正在迅速蔓延的某一错误倾向,采取果断措施,加以禁止,以避免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指示的特点:
(1)指示具有严肃的规范性、鲜明的政策性、高度的原则性。
(2)指示的内容往往是面向某一阶段活动安排整体布局;围绕某一方面问题阐明方针政策;针对某项专门工作提出基本要求。
(3)党政军领导机关既可以各自对下发布指示,必要时也可以同级联合发文。
(4)指示一经下达,就成为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略
第16题:
以君主为特定收文者的特殊上行文种是()。
第17题:
“笺”在东汉时期是带有书札性质的上行文,到()以后,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第18题:
古代通用文种属类中分上行文种、下行文种、平行文种和()。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勘合文种
照刷文种
君命文种
上奏文种
行移文种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