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转主寄主上产生的冬孢子,于当年8-9月间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萌发后利用芽管从气孔侵入,也有从枝干皮层伤口侵入。2-3年病枝干皮上产生病斑,并生裂纹,7-9月间分泌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第3-4年5-8月间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传到马先蒿或茶藨子叶片上,萌发后生芽管从气孔侵入。6-8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8-9月叶背生冬孢子柱,萌发后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染松针。
更多“简述红松疱锈病的发生规律(侵染循环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叫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流行?


    正确答案: 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被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扩展致病,使寄主表现病害症状的全过程,也是植物个体受到病原物亲然后的发病过程。
    侵染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的植物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延续发展的传播。
    病害流行:再较短时间内和较大的地域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迅速蔓延,发生普遍而严重,使寄主植物受到很大损害或产量受到巨大损失

  • 第2题:

    玉米锈病在侵染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夏孢子
    • B、冬孢子
    • C、子囊孢子
    • D、分生孢子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梨桧锈病因缺少()故没有再侵染。


    正确答案:夏孢子

  • 第4题:

    松疱锈病分布在东北三省等地,分别发生在二针松和五针松上。在黑龙江以()发病为重。

    • A、樟子松和落叶松
    • B、落叶松和马尾松
    • C、红松和落叶松
    • D、红松和樟子松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条锈病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分为越夏存活、秋苗传染、越冬和春季流行四个阶段。
    1.越夏: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能安全越夏,20-22℃越夏困难,大于23℃不能越夏;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上越夏。
    2.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
    3.越冬: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
    4.春季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
    (1)当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普发,病早病重;
    (2)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的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

  • 第6题:

    简述植物侵染病害的侵染过程。


    正确答案: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

  • 第7题:

    与玉米锈病、花生锈病不同,小麦锈病的侵染循环具有()特点。


    正确答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

  • 第8题:

    填空题
    在草坪草上,锈病常只靠()孢子世代的持续侵染实现锈病的周年流行。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与玉米锈病、花生锈病不同,小麦锈病的侵染循环具有()特点。

    正确答案: 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

    正确答案: 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初侵染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寄主植物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夏和越冬,渡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季发病。各种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是不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松疱锈病形成的孢子中()可进行重复侵染。
    A

    担孢子

    B

    夏孢子

    C

    性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红松疱锈病的发生规律(侵染循环过程)

    正确答案: 在转主寄主上产生的冬孢子,于当年8-9月间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萌发后利用芽管从气孔侵入,也有从枝干皮层伤口侵入。2-3年病枝干皮上产生病斑,并生裂纹,7-9月间分泌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第3-4年5-8月间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传到马先蒿或茶藨子叶片上,萌发后生芽管从气孔侵入。6-8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8-9月叶背生冬孢子柱,萌发后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染松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桧柏-梨锈病的侵染循环怎样?


    正确答案: 在适应的条件下,从桧柏上飞来的担孢子侵入梨树,一般梨树从展叶开始最易受担孢子侵入,25天以后就不太容易了。秋季,锈孢子到桧柏上危害并过冬,在第二年露出冬孢子角并萌发出担孢子随风飘散,落入梨树新叶新梢危害。

  • 第14题:

    红松疱锈病是红松的重要病害,其转主寄主植物是()。

    • A、茶藨子
    • B、山芍药
    • C、杨树
    • D、马先蒿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简述侵染循环特点。


    正确答案: 1、传播方式:随受病苗木的移植和调运,长距离传播;人为传播。主动远距离传播;接触传播;风雨传播。
    2、传播速度。
    3、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2)伤口侵入

  • 第16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 第17题:

    简述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及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
    1、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初侵染源。
    2、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3、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 第18题: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 A、锈孢子
    • B、性孢子
    • C、夏孢子
    • D、冬孢子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松疱锈病分布在东北三省等地,分别发生在二针松和五针松上。在黑龙江以()发病为重。
    A

    樟子松和落叶松

    B

    落叶松和马尾松

    C

    红松和落叶松

    D

    红松和樟子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叫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流行?

    正确答案: 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被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扩展致病,使寄主表现病害症状的全过程,也是植物个体受到病原物亲然后的发病过程。
    侵染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的植物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延续发展的传播。
    病害流行:再较短时间内和较大的地域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迅速蔓延,发生普遍而严重,使寄主植物受到很大损害或产量受到巨大损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条锈病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分为越夏存活、秋苗传染、越冬和春季流行四个阶段。
    1.越夏: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能安全越夏,20-22℃越夏困难,大于23℃不能越夏;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上越夏。
    2.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
    3.越冬: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
    4.春季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
    (1)当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普发,病早病重;
    (2)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的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及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
    1、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初侵染源。
    2、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3、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红松疱锈病病原担子菌亚门的()。
    A

    德巴利腐霉

    B

    瓜果腐霉

    C

    茶藨生柱锈菌

    D

    松芍柱锈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