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试述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

题目

试述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


    答案:
    解析: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 “穷”"弱? “私”这四个字来代表。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具体包括: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 力。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 第2题:

    简评晏阳殊愚贫弱私的意义与局限。


    正确答案: 意义:
    1.认识到了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因此从农村入手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改造农村社会的出发点是对的。
    2.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播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该理论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去重建中,注意借鉴平教会的具体做法,晏阳初还在1950年后在泰国、古巴、菲律宾等国指导推行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将初期的“除文盲,做新民”扩展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4.该理论指导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城市中富足的物质生活,扎根农村,为农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光明,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
    1.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而不是农民阶级的角度看待农村社会,主观地将农村社会看成一个问题社会而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诉求。
    2.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面病态,但没有进一步追究中国农民为什么会愚贫弱私,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之剥削是愚贫弱私的根本原因。
    3.该理论的实践缺乏可能性,因为当时国难当头,战火不断,缺乏实践该理论的人才、资金和社会环境。
    4.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的乡村建设不能离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而单独进行,中国的问题是整体性的,该理论只做农村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仅就农村问题而言,其最根本的方面是土地分配问题,仅从农村卫生、农民素质等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之苦。

  • 第3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实验”。


    正确答案:另一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派是晏阳初的“平教派”。“平教派”以定县为实验基地,每年有数万元经费,有100多个工作人员。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在定县开展实验的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四个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实际上晏阳初提出的“愚、穷、弱、私”,只是中国农村问题的表面现象,既未抓住主要问题——“穷”,更未找到“穷”的总根源。土地问题不解决,要想用“生计教育”,即用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组织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副业等方法来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穷”是很困难的。“定县实验”的结果怎样呢?除了极少数人在巨额经费“实验”下获得些微利益外,绝大多数农民不但生活状况未得到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穷了。从1926年到1933年搞了8年,1933年定县农民出卖土地者增多了,负债之家占全县总户数的67%,因债务而破产者达数千家。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也失败了。
    梁漱溟、晏阳初等挽救农村危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方案和实践,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观其成效,实不足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解决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

  • 第4题:

    晏阳初认为中国普遍存在四大社会病,即“愚、贫、弱、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教育。

    • A、文艺教育
    • B、生计教育
    • C、卫生教育
    • D、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请简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


    正确答案:⑴基本认识: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纷繁复杂,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人的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运动是民族再造运动;
    ⑵四大病根:愚——贫——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⑶教育宗旨:“除文盲,做新民”。
    ⑷教育方式: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⑸步骤:第一步是研究实验;第二步是训练人才;第三步是表证推广。
    ⑹教育范围:包括政治、宗教、经济、自卫、卫生、礼俗等六大整体教育。

  • 第6题: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 A、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 B、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C、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指出中国人的四大病根:愚、贫、弱、私的学者是()
    A

    梁漱溟

    B

    费孝通

    C

    杨庆坤

    D

    晏阳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愚穷弱私论”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
    A

    陶孟和

    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严景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具体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即平民教育要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开展四大教育。在四大教育中,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和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和团体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A

    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B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C

    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评晏阳殊愚贫弱私的意义与局限。

    正确答案: 意义:
    1.认识到了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因此从农村入手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改造农村社会的出发点是对的。
    2.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播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该理论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去重建中,注意借鉴平教会的具体做法,晏阳初还在1950年后在泰国、古巴、菲律宾等国指导推行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将初期的“除文盲,做新民”扩展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4.该理论指导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城市中富足的物质生活,扎根农村,为农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光明,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
    1.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而不是农民阶级的角度看待农村社会,主观地将农村社会看成一个问题社会而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诉求。
    2.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面病态,但没有进一步追究中国农民为什么会愚贫弱私,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之剥削是愚贫弱私的根本原因。
    3.该理论的实践缺乏可能性,因为当时国难当头,战火不断,缺乏实践该理论的人才、资金和社会环境。
    4.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的乡村建设不能离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而单独进行,中国的问题是整体性的,该理论只做农村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仅就农村问题而言,其最根本的方面是土地分配问题,仅从农村卫生、农民素质等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之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提出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和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来解决中国农民的“愚、穷、弱、私”问题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梁漱溟

    D陈鹤琴


    A

  • 第14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 A、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 B、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C、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 D、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指出中国人的四大病根:愚、贫、弱、私的学者是()

    • A、梁漱溟
    • B、费孝通
    • C、杨庆坤
    • D、晏阳初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愚穷弱私论”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

    • A、陶孟和
    • B、梁漱溟
    • C、晏阳初
    • D、严景耀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针对当时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 A、雷沛鸿
    • B、晏阳初
    • C、陶行知
    • D、梁淑琪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具体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即平民教育要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开展四大教育。在四大教育中,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和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和团体生活”。

  • 第19题:

    单选题
    提出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和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来解决中国农民的“愚、穷、弱、私”问题的教育家是()。
    A

    晏阳初

    B

    陶行知

    C

    梁漱溟

    D

    陈鹤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晏阳初认为中国普遍存在四大社会病,即“愚、贫、弱、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教育。
    A

    文艺教育

    B

    生计教育

    C

    卫生教育

    D

    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针对当时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

    雷沛鸿

    B

    晏阳初

    C

    陶行知

    D

    梁淑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

    正确答案: ①晏阳初认为,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晏阳初通过详细研究,发现在中国人身上存在着四大缺陷,就是愚、穷、弱、私。所谓愚,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不但缺乏知识,简直就是目不识丁;
    所谓穷,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就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根本谈不到什么生活程度;
    所谓弱,是指中国大多数人民无庸讳言,简直就是病夫,现代科学医疗、公共卫生等,根本谈不
    上,人民的生死存亡,都是听天由命;
    所谓私,是指中国大多数人民不团结,不知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现代公民知识的训练。
    ②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与平教会提出四大教育:
    第一,以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主要措施包括推广平民文学、平民艺术、农村戏剧三项,解决农民
    “愚”的问题;
    第二,以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包括农民生计训练,向他们传授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合作组织,改
    良动植物品种,提倡手工业和其他副业等,解决农民“穷”的问题;
    第三,以卫生教育培植强健力,通过设立县级系统卫生保健制度,普及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
    开展传染病防治等,解决农民“弱”的问题;
    第四,以公民教育培植团体力,通过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公民知识的传授,解决农民“私”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实验”。

    正确答案: 另一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派是晏阳初的“平教派”。“平教派”以定县为实验基地,每年有数万元经费,有100多个工作人员。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在定县开展实验的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四个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实际上晏阳初提出的“愚、穷、弱、私”,只是中国农村问题的表面现象,既未抓住主要问题——“穷”,更未找到“穷”的总根源。土地问题不解决,要想用“生计教育”,即用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组织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副业等方法来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穷”是很困难的。“定县实验”的结果怎样呢?除了极少数人在巨额经费“实验”下获得些微利益外,绝大多数农民不但生活状况未得到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穷了。从1926年到1933年搞了8年,1933年定县农民出卖土地者增多了,负债之家占全县总户数的67%,因债务而破产者达数千家。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也失败了。
    梁漱溟、晏阳初等挽救农村危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方案和实践,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观其成效,实不足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解决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