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中“亡”通忘,老子认为长寿的标准是死而不忘。
第1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道德经》能认识别人的人是机智的,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算高明。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弱点、缺点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努力勤行的人就是有志气。不失掉其根基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垂昭后世、流芳不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略
第2题:
吴鞠通认为”中焦温病死证有二”它们是()。
第3题:
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甚至比老子、庄子更伟大。他们认为,孔子没有说忘,因为他已经忘了忘;孔子也没有说无欲,因为他已经无欲于无欲。上述认识体现的是一种六经注我的方法。
第4题:
卑身而伏,();东西跳梁,();中於机辟,()。
第5题:
路外伤亡事故发生时,以下()是事件概况内容。(考点范围:应急预案)
第6题:
翻译: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第7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
阴精耗尽,阴竭阳脱者死
秽浊壅窍者死
肺之化源绝者者
心神内陷,内闭外脱者死
第13题: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第14题:
翻译: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第15题:
()当年从王盘山上生还而神志不失的,只有何人?
第16题:
“以其所不取,而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指墨辩七法中的:()
第17题:
路外伤亡事故发生时,以下()是事件概况内容。
第18题: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
第19题:
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
第20题:
第21题: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子牟有罪而亡
第22题:
第23题:
伤(亡)者身份
伤(亡)者外貌特征
伤(亡)者家庭情况
伤(亡)者伤势情况
伤亡者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