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出自:()
第1题: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第2题: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中“三年”是指实指三年,因为不能完全不改变父之道。
第3题: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的第二个“君”字是什么意思?()
第4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第5题: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日:“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
第6题:
翻译: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第7题:
在武德中,“孝”指()
第8题:
第二个君为动词,指行君之道
这句话描述了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
君臣之道是一种相互对待的关系
父子之道指子要听从父的任何命令
第9题:
第10题:
德
仁
孝
政
第11题:
君义
臣行
父慈
子孝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针对齐景公问()。
第14题:
下列属于《左传·隐公三年》中提到的“六顺”的是()。
第15题: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
第16题: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出自:()
第17题:
五教是指:父慈、母义、兄恭、弟友、子孝。
第18题:
翻译:从“仁者爱人”到“仁政”、“民本”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19题:
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
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
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
第23题:
父类的共享构造,父类的构造,子类的共享构造,子类的构造
子类的共享构造,父类的构造,父类的共享构造,子类的构造
父类的共享构造,子类的共享构造,子类的构造,父类的构造
子类的共享构造,父类的共享构造,父类的构造,子类的构造
第24题:
君王
不行君王之道
君子
不行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