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内托散功效与作用

题目

内托散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内托散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内托千金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脑背痈疽,乳梗等恶疮。

  • 第2题:

    排脓内托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痈疽等疮,发于脑项,已溃流脓者.

  • 第3题:

    胡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肠气。

  • 第4题:

    问答题
    内固清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
    解析: 内固清心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茯苓朱砂人参玄明粉白豆蔻甘草乳香雄黄冰片各3克真豆粉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4.5克,蜜汤调下,不拘时服。
    【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

  • 第5题:

    问答题
    内托黄耆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赤汁,逗流不止。
    解析: 内托黄耆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组成】黄耆250克当归90克(洗,焙)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别研)沉香各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用绿豆粉120克、生姜自然汁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赤汁,逗流不止。

  • 第6题:

    问答题
    黄耆内托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鱼口、便毒、横痃,已成不得内消者。
    解析: 黄耆内托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川芎当归黄耆各6克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针各3克甘草泽泻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鱼口、便毒、横痃,已成不得内消者。

  • 第7题:

    内固清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

  • 第8题:

    托胎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受胎一两月,惯堕胎者。(保胎)

  • 第9题:

    问答题
    托胎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受胎一两月,惯堕胎者。(保胎)
    解析: 托胎丸
    【来源】《李氏医鉴》卷八。
    【组成】杜仲240克(糯米汤浸透,炒断丝)续断60克(酒拌,焙)山药180克
    【用法】上药为末,糊丸;或枣肉为丸。米饮下。
    【主治】受胎一两月,惯堕胎者。(保胎)

  • 第10题:

    问答题
    内灸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解析: 内灸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异名】代灸散(《普济方》卷三二七)。
    【组成】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45克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240克藁本(去芦)干姜(炮)川芎黄耆(去苗)各60克木香30克陈皮(去白)120克白芍药3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艾1团,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热服,温酒调下亦得。
    【主治】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加减】产后下血过多,加蒲黄;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水泻,加豆蔻末;呕吐,加藿香、生姜。

  • 第11题:

    问答题
    内托安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疔疮出脓时,元气虚弱,睡卧惊悸,心志不宁;或毒未尽,内陷心窍,致生健忘。
    解析: 内托安神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人参茯神黄耆白术玄参麦门冬陈皮各3克远志酸枣甘草石菖蒲五味子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临服入朱砂末0.9克,和匀,空腹时服。
    【主治】疔疮出脓时,元气虚弱,睡卧惊悸,心志不宁;或毒未尽,内陷心窍,致生健忘。

  • 第12题:

    问答题
    千金内托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喉蛾、喉痈、舌痈,五日后,有脓成之势,不宜再进退火之药者。
    解析: 千金内托散
    【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人参当归桔梗连翘甘草川芎青皮陈皮赤芍瓜蒌天花粉金银花厚朴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用灯心为引,水煎去滓,徐徐咽服。
    【主治】喉蛾、喉痈、舌痈,五日后,有脓成之势,不宜再进退火之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