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在这场持续将近半年、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中,发表的各种批判文章数以百计。批判的内容,除了指责《武训传》犯了“歪曲人民革命历史”的“严重政治错误”,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外,还给武训本人戴上了“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三顶帽子。
影片的编导孙瑜、主演赵丹等主创人员遭受不公正的批评。孙瑜被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检讨文章。赵丹被停止工作多年,这场批判运动,还波及到私营厂出品的其他许多影片,其中被重点批判的有《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
更多“试述新中国电影史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对此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黄飞鸿系列电影是《黄飞鸿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1951年毛泽东亲自发动了对电影()的批判。

    • A、《早春二月》
    • B、《北国江南》
    • C、《武训传》
    • D、《林家铺子》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 第4题:

    你能说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22大明星及其代表性作品吗?


    正确答案: 赵丹:《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林则徐》;
    白杨:《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张瑞芳:《家》《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
    上官云珠:《太太万岁》《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
    孙道临:《乌鸦与麻雀》《家》《永不消逝的电波》;
    秦怡:《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
    王丹凤:《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
    谢添:《林家铺子》《风筝》《洪湖赤卫队》;
    崔嵬:《宋景诗》、《红旗谱》、《海魂》
    陈强:《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魔术师的奇遇》;
    张平:《钢铁战士》《小兵张嘎》《风暴》;
    于蓝:《龙须沟》《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
    于洋:《中华女儿》《青春之歌》《暴风骤雨》;
    谢芳:《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
    李亚林:《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上姐妹》《前哨》;
    金迪:《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笑逐言开》;
    张圆:《笑逐言开》《祖国的花朵》;
    庞学勤:《战火中的青春》《炉火正红》《甲午风云》;
    田华:《白毛女》《党的女儿》《秘密图纸》;
    王心刚:《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
    王晓棠:《边寨烽火》《野火春风斗古城》《海鹰》;
    祝希娟:《红色娘子军》《啊,摇篮》

  • 第5题:

    为什么说1959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正确答案:1959年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创作高峰的出现,首先是经过十年的发展,电影工作者在思想、业务、创作各方面都趋于成熟,而且同时又与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尽管此前经历了反右斗争和“拔白旗”的挫折,但在政府的号召下,电影工作者又一次将电影创作推向高潮,推出了一大批好的电影作品,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这些影片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水平。它们的出现,使得一时间银幕上佳作纷呈,好评如潮。1959年也被称作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 第6题:

    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

    • A、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 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 C、对“中间人物论”的讨论
    • D、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试论蔡楚生的电影成就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蔡楚生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导演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
    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第8题:

    五十年代中前期期比较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有()。

    • A、电影《武训传》批判
    • 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 C、“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单选题
    50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文艺界的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有对电影()的批判。
    A

    《渔光曲》

    B

    《武训传》

    C

    《林则徐》

    D

    《霓虹灯下的哨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是()。
    A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B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D

    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批判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电影《武训传》主要表现武训“行乞兴学”的经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
    A

    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B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

    对“中间人物论”的讨论

    D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
    ⑤以文化的观点考察谢晋电影模式,可以发现“它现在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不谐和音、一次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
    (2)邵牧君在《为谢晋电影一辩》中,对谢晋电影模式的“催泪技巧”及其与好莱坞的“亲缘关系”给子正面肯定,认为把谢晋电影斥为与现代意识相悖的做法是“危言耸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条件决定的“现代意识”,超越现实的“泛现代意识”是不存在的。
    (3)钟惦裴的《谢晋电影十思》将“谢晋电影模式”争议导向更加深入的探讨。他告诫批评者需用历史眼光考察对象是否对社会进步有益,同时,他对谢晋电影的突破和突破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认真思考,并表示,“谢晋作为谢晋固然值得珍视;而促使谢晋臻于完善,所言或有不当也同样值得珍视”。朱大可文章的“闪光处”,除了作为理论的“概括”和“勇气”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电影作为“文化现象”,表现了对整个社会和文艺的“责任感”,因此,“不应以锋芒毕露和某些不当,忽视它的合理内核”。钟惦裴既希望从电影历史及电影本体出发,评判创作主体及其电影创作;同时又希望突破电影的视界,从思想和文化更人的空间里看待谢晋及其电影现象一一对创作主体艺术个性的评价和张扬,必须在电影本体批评与电影文化阐释之间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其既具有电影本体批评所蕴含的电影特性,又具有电影文化阐释的深刻度和开放性。

  • 第14题:

    试述谢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正确答案: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一个贯穿性人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谢晋几乎使中国传统电影走到了尽头。这意味着他的电影达到了某个高度,这个高度是其他导演几乎无法超越的”。
    他的影片大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主题挖掘深刻,表现出了中国电影人的良知;谢晋的电影善于刻画人物,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特别是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女性形象,如《天云山传奇》的冯晴岚、《牧马人》的李秀芝、《芙蓉镇》的胡玉音等。谢晋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所拍的影片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谢晋的电影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86年夏秋之际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这场讨论首先在上海《文汇报》上展开。1986年7月18日,《文汇报》影视与戏剧版上同时发表了朱大可和江俊绪两篇观点完全相对的争鸣文章。

  • 第15题:

    如何评价好莱坞电影经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在旧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占着绝对的优势。它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尽管不少创作者也曾企图摆脱其影响,但实际上好莱坞的许多创作经验和原则早已渗入了许多创作者心灵的深处,并在他们的创作中顽强地表现出来。这种文化渗透在孙瑜的电影创作中明显地反映出来。他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电影艺术家。他拍摄的《野草闲花》表现了他那充满好莱坞式梦幻色彩的社会理想。据他本人讲这部影片是直接受到《茶花女》和美国影片《七重天》的影响创作的,影片带有明显西方文明的影响。孙瑜作为30年代一位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家,更重要的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他是最早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接技巧等经验较好地运用到自己电影创作中的一位中国导演。这对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上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孙瑜影片中时空的段落感不像某些国产片那样突出,叙事的情节结构和剪接技巧都比较流畅。这在《小玩意》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同时他对镜头的造型美感及其表现作用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孙瑜是比较自觉地努力对好莱坞电影经验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的艺术家,其他更多的人中明显地把好莱坞电影中的商业性因素引入影片中,使之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3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左翼电影还是在其他商业电影中,好莱坞电影中的一套创作方法与经验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片之中,成了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好莱坞电影经验与30年代电影探索的成果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后几十年里中国“影戏”主流电影的发展道路与方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 第16题:

    在中国电影史上,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为什么?


    正确答案:新兴电影运动在1933年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制片业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影片公司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制片方针,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转变为服从现实需要,注重维护民族利益、关心国家命运,表达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一大批表现新的思想、描写新的内容的影片陆续上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33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电影年”。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是()。

    • A、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B、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 C、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 D、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批判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50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文艺界的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有对电影()的批判。

    • A、《渔光曲》
    • B、《武训传》
    • C、《林则徐》
    • D、《霓虹灯下的哨兵》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 C、“五一六通知”
    • D、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电影《武训传》主要表现武训“行乞兴学”的经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多选题
    五十年代中前期期比较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有()。
    A

    电影《武训传》批判

    B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在建国初期,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即: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正确答案: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
    A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B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

    “五一六通知”

    D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