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谋杀列宁事件让高尔基认识到列宁是()的领袖。
A.俄罗斯
B.资产阶级
C.整个无产阶级
D.多数无产阶级
第2题:
简述《汉堡协定》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1)20世纪50年代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在这一浪潮推动下,联邦德国也着手对其教育开展一些至关重要的改革。
(2)1959年2月,由各州教育文化部长常设会议和联邦内政部共同组建的“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教育基本计划,要求在综合考虑德国教育传统与世界教育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建立适合于现实社会变革需要的教育制度。
(3)正是在这一计划的基础上,1964年10月18日,联邦各州的总理在汉堡签署了《联邦共和国关于实行教育统一的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4)这一协定实际上反映了各州教育文化部长为使联邦教育逐步趋向绕一并更符合德国特点的共同要求。《汉堡协定》基本上形成了战后联邦德国统一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实施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
略
第3题:
伟大的企业领袖会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视角组织培训。
第4题:
谋杀列宁事件让高尔基认识到列宁是()的领袖。
第5题:
无产阶级领袖
第6题:
列宁还认为,()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很重要的标志。
第7题:
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第8题:
对待无产阶级领袖的态度是:在尊敬领袖时,不能夸大个人作用,搞个人崇拜。()
第9题:
无产阶级领袖是群众的一员,是普通的一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力。周人并没有把被他们征服的族群全部变成奴隶踩在脚下。在封建各国的同时,周也对商遗民进行了分割,如将“殷民六族”分配给鲁,将“七族”分配给卫,将“顽民”迁移到周等,但成族地分配,只是对强大的商族群体进行拆解,意在消除他们的反抗的力量。殷遗民在周朝社会里,甚至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如可以按他们的习惯去经商等。周对商遗民尚如此,对其他族群,也不至于太差。另外,周人还有意利用婚姻,广泛地与异性贵族建立稳固的亲戚关系。这些措施最大的好处,是为渐渐消除族群间的仇恨乃至文化界限,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因此,分封制的实施,实际完成的是这样一项重大的变革:在一个广大地域上,众多的林立的人群,敉平各自的族姓界限,走向融合。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孵化”出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生成,后世一切统一家国社会的建立,都仰仗这一基础。
②旨在维护王室统治的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周朝的分封,各诸侯国是有自己的土地:军队、人民的,是实体性的政权存在。王朝要使诸侯有效地捍卫周室,就必须向他们让渡权力,而诸侯要想保证自己的存在,必须捍卫王朝的权益。分封制是一种富于“弹性”的制度,与后代王权专制有重大的差别,那种认为中国自周代就是专制社会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③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在周初异性族群林立的情况下,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必须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开辟生存空间。这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去寻求自己发展的道路。如在东夷文化区立国的鲁是变俗革礼,地利饶衍的齐国则广开渔盐之利。分封制超出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多姿多彩的上古文化局面的开辟。
略
第14题: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第15题:
高尔基从谋杀列宁事件中认识到列宁是()的领袖。
第16题:
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17题:
人物纪念邮票应按()等系列分别发行。
第18题:
从历史作用来看,杰出人物一般是指()。
第19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20题:
简述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第21题:
第22题:
俄罗斯
资产阶级
整个无产阶级
多数无产阶级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