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下列正确的描述是()A、不同年龄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亦不同B、婴幼儿多由呼吸窘迫,感染和先天性畸形引起C、新生儿多由肺部感染引起D、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多见于成人E、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常见于中枢性病因

题目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 A、不同年龄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亦不同
  • B、婴幼儿多由呼吸窘迫,感染和先天性畸形引起
  • C、新生儿多由肺部感染引起
  • D、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多见于成人
  • E、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常见于中枢性病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下列正确的描述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D、肥胖小儿多见

    E、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参考答案:B

  • 第2题:

    下列关于急性肾炎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小儿多见

    B、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C、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史

    D、水肿由眼睑渐及全身,为可凹性

    E、重症临床表现易在第1周内发生


    参考答案:BCE

  • 第3题:

    下列关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发病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本病以夏秋季为疾病的高发季节

    B、城市发病率多于农村

    C、病程自限,大多数在数周内恢复

    D、急性起病死于呼吸衰竭

    E、常见于10岁以内小儿


    参考答案:B

  • 第4题:

    下列关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发病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本病以夏秋季为疾病的高发季节
    B.城市发病率多于农村
    C.病程自限,大多数在数周内恢复
    D.急性起病死于呼吸衰竭
    E.常见于10岁以内小儿

    答案:B
    解析: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以夏秋季为疾病的高发季节,农村多于城市,常见10岁以内小儿。临床可见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病程自限,大多数在数周内恢复。严重者急性起病死于呼吸衰竭。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因、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5题:

    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 C、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 D、肥胖小儿多见
    • E、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1)通气功能障碍。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障碍。

  • 第7题:

    油酸导致家兔急性呼吸衰竭,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A、肺重量增加
    • B、呼吸深慢
    • C、肺呈均一粉红色
    • D、pH值升高
    • E、PaCO2升高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关于呼吸衰竭的分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 B、Ⅱ型为高碳酸血症型
    • C、换气障碍型较少仅为低氧血症
    • D、通气障碍型可为低氧血症合并C02潴留
    • E、ARDS是一种特殊的急性发病的呼吸衰竭类型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B

    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D

    肥胖小儿多见

    E

    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A

    不同年龄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亦不同

    B

    婴幼儿多由呼吸窘迫,感染和先天性畸形引起

    C

    新生儿多由肺部感染引起

    D

    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多见于成人

    E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常见于中枢性病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通气功能障碍。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B

    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D

    肥胖小儿多见

    E

    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下列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多发于1~3岁的小儿

    B.发病前3天常有感染史

    C.水肿、血尿及高血压

    D.发病4周后尿量增多

    E.血清补体C3增高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关于呼吸衰竭的分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A、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B、Ⅱ型为高碳酸血症型

    C、换气障碍型较少,仅为低氧血症

    D、通气障碍型可为低氧血症合并CO潴留

    E、ARDS是一种特殊的急性发病的呼吸衰竭类型


    参考答案:C

  • 第15题: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描述是

    A:多发于1~3岁的小儿
    B:发病前3天常有感染史
    C:常出现少尿、血尿及高血压
    D:发病4周后尿量增多
    E:血清补体增高

    答案:C
    解析:
    【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精析】急性肾炎多见于5~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小于2岁者少见(A错);发病前10天常有咽炎史,或发病前20天有皮肤感染史(B错);急性肾功能不全一般持续3~5天,多不超过10天(D错);C3在发病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E错)。【避错】本题部分考生容易误选E,血清补体在发病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因此,E错误,急性肾炎多见于5~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10天常有咽炎史,或发病前20天有皮肤感染史,急性肾功能不全一般持续3~5天,多不超过10天,因此,本题只有C选项正确。

  • 第16题:

    下列关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急性发病
    • B、发病前可有急性感染史
    • C、血尿
    • D、指陷性浮肿
    • E、部分患儿病初有高血压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 C、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 D、肥胖小儿多见
    • E、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 B、6个月至2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 C、铁摄入量不足是主要原因
    • D、口服铁剂治疗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服药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 C、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 D、肥胖小儿多见
    • E、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有关小儿肠套叠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B

    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D

    肥胖小儿多见

    E

    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描述是()
    A

    多发于1~3岁的小儿

    B

    发病前3天常有感染史

    C

    常出现少尿、血尿及高血压

    D

    发病4周后尿量增多

    E

    血清补体增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病在小儿常呈良性自限过程,预后良好,只有个别病例于急性期死亡。每年秋、冬季节是发病高峰,急性肾炎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前驱感染史,尤以咽扁桃体炎常见,也可见于猩红热;夏秋则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至肾炎发病约6~12天,而皮肤感染则稍长,约14~28天。起病时可有低热、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头晕、腰部钝痛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尚可见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病灶,主要症状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一般病程在2周左右,随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逐渐恢复,少量镜下血尿可持续6个月~1年。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预后良好。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4岁多见,小于2岁少见,所以选项A不正确;急性肾炎多在发病前1~3周出现感染史,所以选项B不正确;选项C出现少尿、血尿及高血压是急性肾炎的典型症状,符合题意;选项D发病4周后尿量增多是不正确的,一般会出现少尿的表现;选项E血清补体增高也是不正确的,80%~90%的病人血清C3下降。故选C。解题关键:急性肾炎多见于5~14岁小儿,特别是6~7岁,小于2岁者少见,男女比例2:1。主要症状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考点】: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急性发病

    B

    发病前可有急性感染史

    C

    血尿

    D

    指陷性浮肿

    E

    部分患儿病初有高血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通气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胸廊和肺的扩张和回缩受限制所引起的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
    ①通气不足。其特征为肺容量和肺活量都减少。限制性通气不足见于:
    ②颅内感染、脑外伤、脑水肿、镇静药过量等引起呼吸中枢受损或抑制。
    ③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严重低钾血症、高位脊髓损伤等使呼吸肌功能障碍。
    ④脊柱严重畸形、肋骨骨折、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膜增厚等胸廊和胸膜疾患。
    ⑤肺炎、肺水肿、肺淤血、肺纤维化(矽肺、肺结核)等肺实质病变使肺组织变硬,肺顺应性降低。
    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正常肺泡、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表面被复有一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并阻止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所引起的血管内液体渗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磷脂和蛋白的复合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或破坏增多都使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而降低肺顺应性,使肺泡不易扩张甚至萎陷,发生限制性通气不足。
    2、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80%以上气道阻力产生于直径在2mm以上的气道,直径<2mm的外周小气道的阻力仅占总阻力的20%以下。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是气道内径。气道外的压迫和气道内的堵塞(粘液、渗出物、异物或肿瘤)以及气道本身痉挛、肿胀或纤维化等都可使气道内径狭窄或不规则而增加气流阻力,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气管异物、喉头水肿、声带麻痹、肿瘤等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患引起下呼吸道阻塞。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是全肺通气不足。下呼吸道阻塞因病变部位和程度不均匀,其通气不足不是全肺性的,常同时存在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而伴有换气功能障碍。
    (二)、换气功能障碍
    1、弥散障碍(impaireddiffusion)
    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厚度仅1~4μm。血液与肺泡的总接触时间约0.75秒,而完成气体弥散过程只需0.25秒,因此静息时有足够的时间使气体在血液和肺泡之间达到平衡。弥散能力要降低至正常的20%以下才会影响动脉血的氧合。弥散障碍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①弥散面积减少------见于肺叶切除、肺实变、肺不张和肺气肿等,是影响弥散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②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由肺泡表面液层、肺泡上皮、基底膜、间质和毛细血管内皮组成,厚1~4μm,易为气体透过。当发生肺泡和间质的炎症、水肿、纤维化以及肺泡内面形成透明膜时,都可使肺泡膜厚度增加,弥散距离加大,弥散速度延缓。由于CO2的弥散速率比O2大20倍,单纯的弥散障碍不致引起PaCO2声高。
    2、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肺内通气和血流分布不均匀可造成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严重影响气体交换。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5L/min,V/Q比值为0.8。
    ①V/Q比值降低------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无相应下降甚至还增多,使V/Q比值<0.8。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足的肺泡时,未经充分氧合便进入动脉血。这种情况类似肺内动-静脉分流,称为功能性分流。正常时由于肺内通气分布不均形成的功能分流占肺血流量的3%。在肺炎、肺水肿、通气不足,使V/Q比值降低,达15%以上,出现低氧血症。
    ②V/Q比值增高------肺动脉栓塞、单纯肺气肿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肺血管强烈收缩和循环血量减少等情况,相应部位的肺泡有通气而血流减少,使通气浪费,成为死腔。因此V/Q比值增大的情况又称死腔样通气。正常人生理性死腔约占潮气量的30%,上述肺疾病时可高达60%~70%,虽流经此处的血液可完全氧合,但因血流太少,致使其他部分的肺泡血流量增加而通气相对不足,也发生功能性分流增加而出现低氧血症。死腔样通气范围很大时除低氧血症外还可合并高碳酸血症。
    3、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正常有一部分静脉不经肺泡而由支气管静脉和肺内动-静脉交通支汇入肺静脉,称为右-左分流或肺内动-静脉分流(shunt),其量很小,仅占心输出量的2%~3%,正常不超过7%,不致引起血气的明显改变。全身麻醉时可达9%~10%;10%~20%为轻到中度增加;严重时高达30%~50%,PaO2可降50mmHg以下。肺内分流增加见于肺小动脉收缩和微循环栓塞,此时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压升高,使肺静脉吻合支开放。
    为了鉴别是功能性分流(V/Q比值减小)还是解剖分流引起的低氧血症,可吸入纯氧15~20分钟。若低氧血症消除或减轻,PaO2>500mmHg,表示是由V/Q比值改变所引起,改善肺泡的供氧可使血液充分氧合。<500mmHg提示主要存在肺内解剖分流,大量静脉血不能接触含高浓度氧的肺泡而径直进入动脉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