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脑梗死的各期根据MRI表现可分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 第2题:

    下列关于脑梗死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改变
    • B、MRI急性期呈长T1、长T2信号
    • C、梗死灶与病变动脉供血区一致
    • D、梗死灶常呈楔形或扇形
    • E、增强扫描后各期脑梗死病灶均不强化

    正确答案:E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不同类型脑梗死的MRI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部位及梗塞原因不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①发生在大脑半球的梗塞一般呈扇形或不规则形,病变分布同脑动脉供血部位相一致。②脑干梗塞多呈卵圆形或裂缝状,多见于桥脑,如果一侧延髓背侧与小脑半球同时出现梗塞,往往是小脑后下动脉梗塞所致。③出血性脑梗死又称为脑梗死后出血,系缺血区血管再通,梗塞区内有血液渗出,致出血性软化,表现形式为梗塞区内血肿形成,梗塞区内斑片状出血或梗塞区外围少量出血。磁共振表现或以梗塞信号变化为主,或先有梗塞信号表现,后有出血信号变化。但这种出血信号变化较弱,不似脑出血变化典型。④脑栓塞是指栓子突然进入血循环骤然阻塞脑动脉系统所致的脑梗死。虽然其与上述的脑梗死病理变化和磁共振表现相似,但病变一般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机会多,病变可多发。⑤分水岭脑梗死是指两支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梗塞,其形态及信号变化同一般脑梗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多选题
    对疑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扫描正确的是()
    A

    常规横轴位T2WI、T1WI和矢状位T2WI,加扫DWI

    B

    超急性脑梗死MRI常规扫描诊断较困难

    C

    超急性脑梗死MRI常规扫描即可明确诊断

    D

    超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为高信号

    E

    超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为低信号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对疑有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和矢状位T2WI外,应加扫DWI,超急性脑梗死MRI常规扫描诊断较困难。超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为高信号。因此,CE是错误的。

  • 第5题:

    问答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内囊、基底节区)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小灶性梗死。一般病灶小于15mm,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和内囊区。腔隙梗死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一般呈卵圆形、星形或裂缝状。有人将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也归之于此类病变。脑腔隙病理上为一脑实质含水分的潜在腔,血管周围间隙也叫Virchow-Robin间隙,是指围绕脑血管壁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在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腔隙。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一般较腔隙性梗死病灶小,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信号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内囊、基底节区)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小灶性梗死。一般病灶小于15mm,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和内囊区。腔隙梗死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一般呈卵圆形、星形或裂缝状。有人将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也归之于此类病变。脑腔隙病理上为一脑实质含水分的潜在腔,血管周围间隙也叫Virchow-Robin间隙,是指围绕脑血管壁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在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腔隙。脑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一般较腔隙性梗死病灶小,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信号相同。

  • 第8题:

    脑梗死的各期根据MRI表现可分为()

    • A、超急性期(0~6小时)
    • B、急性期(6~24小时)
    • C、亚急性期(2~7天)
    • D、稳定期(8~14天)
    • E、慢性期(>15天)

    正确答案:A,B,C,D,E

  • 第9题:

    多选题
    脑梗死的各期根据MRI表现可分为()
    A

    超急性期(0~6小时)

    B

    急性期(6~24小时)

    C

    亚急性期(2~7天)

    D

    稳定期(8~14天)

    E

    慢性期(>15天)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对于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MRI比CT的优势有哪些()。
    A

    早期脑梗死(<6小时)MRI比CT更能清楚显示

    B

    显示小病灶MRI比CT敏感

    C

    显示小脑梗死MRI优于CT

    D

    显示出血性梗死MRI比CT更准确

    E

    显示脑干梗死MRI优于CT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叙述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和MRI表现的关系?

    正确答案: 脑梗死是因脑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发生之后脑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由脑缺血到脑组织坏死,再到脑组织软化这一渐进过程。不同的病理阶段,MRI表现有所不同。
    (1)梗塞6小时之内,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区水分增加,细胞内大量自由水聚集,血脑屏障尚未破坏。此时T1、T2弛豫时间延长,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称为超急性期。
    (2)梗塞后6~12小时,细胞毒性水肿进一步加重,髓鞘脱失,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源性水肿出现,水分和蛋白质大分子进入梗塞区,脑水肿进一步加重,继之发生的占位效应会阻塞微循环,梗塞范围进一步增大,T1、T2弛豫时间进一步延长,此时行Gd-DTPA增强,可见梗塞区脑回状强化,称为急性期。
    (3)梗塞后2~7天,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梗塞区过度灌注,此期血管源性水肿继续加重,占位效应最明显,梗塞区仍呈长Tl、长T2信号,MRI增强继续可见强化,称为亚急性期。
    (4)梗塞后8~14天,梗塞中心细胞坏死,周围血管增生,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大,占位效应消退,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基本同前,但部分病例此期易并发梗塞后脑出血,而在梗塞区见到斑片状高信号,称为稳定期。
    (5)梗塞15天以后,轻者病例逐渐恢复,重者逐渐形成囊变和软化,可长期持续并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囊变软化区信号接近脑脊液信号,病程至此进入慢性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