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试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题目

试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回火后硬度过高。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重新按正确的工艺回火。
(2)回火后硬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回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工件退火后重新淬火。对回火有二次硬化现象的材料若回火温度偏低,也会导致硬度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工艺重新回火。
(3)高合金钢容易产生回火裂纹。产生原因是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太快。防止措施是回火加热要缓慢,冷却也要缓慢。
(4)回火后有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回火温度在脆性温度区域,所以应避免在此温度区回火或更换钢号。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是回火后冷速太慢,回火后应快速冷却或选用含有钨、钼元素的钢材。
更多“试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冷轧辊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格坑:带钢焊缝质量不好,有异物进入。
    ②粘辊:局部压下量过大,断片、堆钢、折叠,带钢板形不好或辊身表面硬度低。
    ③裂纹:粘辊等过热缺陷造成局部压下过大,冷却不好,轧辊表面杂物粗大。
    ④勒辊:辊身两端压下不一致,带钢浪形、跑偏、辊身表面硬度低。
    ⑤大面积带状剥落:由于轧辊辊身有微裂纹,在循环轧制应力的作用下,经过二次疲劳裂纹的发展造成的。
    ⑥掉肉:辊身表面有微裂纹,辊身表层局部严重过热,辊身表层有大夹杂物等缺陷在轧制应力作用下,经疲劳裂纹发展成掉肉。
    ⑦辊身两侧环状裂纹:轧制时,两端压下严重不均,轧辊淬火质量不好。
    ⑧工作辊轴承抱辊:轴承润滑不好,未及时加油,轴承密封不好,辊身两端压下严重压偏。
    ⑨断辊:轧辊内部残余拉应力大,轧辊中心有裂纹等缺陷,辊身两端压下严重压偏,外来温度影响,使轧辊内应力激剧增加。

  • 第2题:

    试述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办法。


    正确答案: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马氏体分解时沿马氏体片(或条)界面析出碳化物薄片所致。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加剧了这种脆性。
    防止办法:
    (1)避免在该温区(250~400℃)回火;
    (2)用等温淬火代替之;
    (3)加入合金元素Si(1~3%)使碳化物析出温度推向较高温度。

  • 第3题:

    型钢常见的操作缺陷有哪些?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型钢生产中常见的操作缺陷有:凹坑、凸块、折叠、刮伤、错位、耳子、麻面、皱纹、轧痕、角裂等
    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轧辊在运行当中产生的孔型缺陷。
    (2)换辊时由于碰撞造成孔型缺损。
    (3)轧制低温钢或堆钢打滑时将孔型毁坏。
    (4)氧化铁皮划导卫板零件等异物被咬入孔型,附着在轧槽上或造成孔型缺损。
    防止方法:
    (1)在轧辊运行和换辊时应充分注意操作方法。
    (2)不要轧制低温钢。
    (3)轧槽冷却水管不要使轧件头部浇黑。
    (4)严格执行清扫制度,导向装置中不允许残存异物。

  • 第4题:

    型钢常见的操作缺陷有哪些(至少列举3种)?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型钢生产中常见的操作缺陷有:凹坑、凸块、折叠、刮伤、错位、耳子、麻面、皱纹、轧痕、角裂等
    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轧辊在运行当中产生的孔型缺陷。
    (2)换辊时由于碰撞造成孔型缺损。
    (3)轧制低温钢或堆钢打滑时将孔型毁坏。
    (4)氧化铁皮划导卫板零件等异物被咬入孔型,附着在轧槽上或造成孔型缺损。
    防止方法:
    (1)在轧辊运行和换辊时应充分注意操作方法。
    (2)不要轧制低温钢。
    (3)轧槽冷却水管不要使轧件头部浇黑。
    (4)严格执行清扫制度,导向装置中不允许残存异物。

  • 第5题:

    试述弧坑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途径?


    正确答案: 弧坑裂纹是焊接收弧过程中产生的热裂纹。容易产生弧坑裂纹原因有两个:(1)弧坑熔池是在电弧突然中止,没有热源的条件下凝固的,中心温度较低,温度梯度较小,从而形成粗大的等轴树枝结晶,而此种结晶组织抗裂性很差。(2)由于弧坑最后凝固,大量的杂质和低熔点物质都聚积在弧坑处,从而在树枝晶的边界上造成严重偏析;常常在弧坑树枝晶间产生裂纹。(3)防止弧坑裂纹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在收弧处加熄弧板;再就是填满弧坑增加收弧处的热输入,然后修磨焊缝。

  • 第6题:

    试述CO2气体保护焊时产生CO气孔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CO2是氧化性气体,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时熔池中含有大量FeO,这时产生CO气孔,原因是因为FeO和C会进行化学反应。
    FeO+C=Fe+CO
    防止措施:在焊丝中减少含碳量和增加Mn.Si等脱氧元素。

  • 第7题:

    轧制缺陷-折迭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产生原因:轧件在孔型轧制过程中,如果产生纵向突起,如轧制过充满(耳子)、错位、翻转90℃继续轧制时,这些纵向突起被压倒,轧平形成折迭。

  • 第8题:

    试述焊点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消除缺陷、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正确答案: 焊点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焊接条件不合适、焊接工艺不合适、印制电路板设计不正确、焊盘或元器件引线的可焊性差等因素。消除焊接缺陷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焊接技能,准确地掌握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使用适量的焊料和焊剂,认真对待每一个焊点;要保证被焊物表面的可焊性,必要时要采取涂覆锡措施。

  • 第9题:

    试述化油器回火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正确答案: ①化油器回火的原因:a混合气过稀。b点火时间过迟。c进气门关闭不严。d气缸盖衬垫损坏穿通。e高压分线插错或个别火花塞缺火。f分电器盖及分火头有裂纹引起窜电。g分电器触点间隙调整不当、触点烧蚀或分电器凸轮磨损严重。
    ②排除方法是:如发现化油器有回火现象,先拉出阻风门拉手,若回火现象消失,则证明是混合气过稀,应按油路故障排除方法查明原因进行排除。若非油路原因,再依次检查点火系、气门间隙和汽缸压力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 第10题:

    问答题
    玻璃常见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气泡:
    1)残留气泡的形成;
    2)二次气泡的形成;
    3)耐火材料引起的气泡;
    4)铁引起的气泡;
    5)其它气泡的形成。
    结石:
    1)配合料结石;
    2)耐火材料结石;
    3)析晶结石;
    4)其它结石。
    条纹:
    1)熔制不均匀;
    2)窑碹上的玻璃滴;
    3)耐火材料的侵蚀;
    4)结石熔化引起的条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常见的废品形式及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钻孔废品的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如下:
    (1)孔呈多角形。产生原因:钻头后角太大;两切削刃长短不同,角度不对称。
    (2)孔径太大。产生原因:两主切削刃长短高低不同;钻头摆动。
    (3)孔壁粗糙。产生原因:钻头不锋利;后角太大;进给量太大;冷却润滑不好。
    (4)孔位置歪斜或偏移。产生原因:钻头与工件表面不垂直;钻头横刃太长;钻床主轴与工作台不垂直;钻孔时定位不准;工件装夹不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MIG焊铝时,焊缝产生起皱现象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大电流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铝或铜时,如果阴极斑点进入熔池之中,且焊接电流超过某一定值,则在电弧力的作用下,熔池液态金属被猛烈地挖掘搅动,并卷进空气,使焊缝金属氧化,形成粗糙皱纹的现象称为起皱现象。
    防止起皱现象的措施从下面3方面着手;
    一为采用双层喷嘴,加强保护效果,屏蔽风的侵入。
    二为使用大直径焊丝而减小电弧力。
    三为采用恒流源而减少电流的变化和电弧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闪光焊“灰斑”缺陷的特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闪光焊“灰斑”缺陷的特点是:分布在焊缝的结合面上,有明显轮廓,形状不规则,呈灰暗色或深灰色,没有金属光泽,多出现在轨底及轨腰部位。
    产生的原因是:与闪光过程紧密相关,与闪光焊接工艺方法有关。一般认为与次级钳口电压过高、连续闪光不稳定、烧化末速过高等因素有关。连续闪光焊的灰斑少于预热闪光焊。
    防止措施是: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适当降低钳口电压、保证稳定激烈的连续闪光过程、防止焊接端面出现较深的火口、提高顶锻的合缝速度和合缝量等措施,可以减少灰斑的产生。

  • 第14题:

    试述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产生原因和防止办法。


    正确答案: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原因是在450~650℃回火时,微量杂质(P、SbSn、As等)或合金元素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之故。防止这类回火脆性的办法是:
    (1)从回火温度快冷,抑制杂质元素在晶界偏聚;
    (2)选用含Mo、W的合金钢,减缓其偏聚过程;
    (3)发展高纯度钢材;
    (4)采用两次淬火工艺(1.AC3+30~50℃加热淬火);(2.AC1~AC3之间加热淬火);
    (5)高温形变热处理。

  • 第15题:

    试述造成检验差错的主要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正确答案: 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的直接标志就是错检、漏检的程度,也即检验差错的程度。造成检验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差错、粗心大意的差错和明知故犯的差错。
    (1)技术差错及其补救措施。造成原因:缺乏进行该项活动的能力;由于教育或工作训练不足而缺乏知识;由于缺乏天然的适应能力或对该项工作的窍门不了解而造成缺乏能力等几个方面。发现技术差错的方法有复核检验、循环检验、重复检验、“标准样品”的检验四种。补救措施主要是加强训练,并进行资格审查,发给资格证明。
    (2)粗心大意的差错及其补救措施。差错的特点是,当造成差错的时候,检验人员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造成差错。根据一般实际工作经验判断,通常有20%的差错率来自粗心大意。可以采用自动化、感觉放大器、实物标准比较法、工作调整等方法来减少和克服粗心大意的差错。另一类粗心大意的差错是由于程序性的或管理制度上的原因造成的。由于程序和制度上的疏漏,常常会使未经检验的产品装运出厂,甚至被剔除的不合格品也混入包装。这类差错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严格运送货物的手续使之减至最低限度。
    (3)明知故犯的差错及补救措施。这种差错可能是由于管理部门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检验人员本身引起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差错只能从改革管理上入手,对于不负责任的管理部门应予以追究,甚至采取必要的法律制裁。解决检验人员明知故犯的根本方法是选择正直的人员承担检验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采取复检等方法定期审核。一经审出有欺骗行为应给予教育,必要时要给予处分。

  • 第16题:

    试述夹渣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所谓夹渣就是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产生夹渣的原因有:(1)上层焊缝清理不干净,再施焊时滞留在焊缝金属中;(2)焊接过程中工艺因素不当如坡口角度过小,焊接电流过小,运条不当、熔池不够充分搅拌,溶渣没有足够的时间浮出熔池表面,残留在焊缝中形成夹渣。
    防止措施有:(1)彻底清净渣壳,防止外来夹渣;(2)正确选择焊接规范,适当增加线能量,防止焊缝冷却过快,改善熔渣浮出条件。(3)改进坡口设计,有利于清除坡口面与焊道间的熔渣;(4)提高焊接技术,正确运条有规则的摆动焊条,搅动熔池,使铁水与熔渣分离。

  • 第17题:

    试分析常见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有:坡口角度不当、装配间隙不均匀、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及操作人员技术不熟悉等;
    咬边产生的原因有:电流过大或操作不当等;未焊透和未熔合产生的原因有: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坡口形式及装配间隙等;焊瘤、焊穿及塌陷的原因有电流过大等。

  • 第18题:

    推力轴承推力瓦块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推力轴承瓦块常见缺陷一般是轴承合金层产生磨损、裂纹、烧灼及电腐蚀等。产生上述缺陷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运行、检修各方面的原因,转子轴向推力过大,油膜被挤压的太薄,以致在瓦块出油侧(油膜最薄处)首先出现半干摩擦现象,使轴承合金磨损,温度升高。这种状态继续发展。就会导致轴承合金熔化,发生烧瓦、窜轴事故。
    (2)由于油系统的缺陷引起轴承缺油、断油或油质不良。
    (3)推力瓦本身质量不好或检修质量不佳,如推力瓦块的轴承合金浇筑质量不好,瓦块与推力盘接触不好,以及轴瓦挡油环间隙过大,造成漏油过多,使轴瓦缺油等。
    (4)在运行中转子带电,轴电流引起电腐蚀。
    (5)转子动平衡较差,振动大,推力盘松弛或瓢偏,使瓦块长期受冲击性载荷,轴承合金脆化,发生裂纹,以致剥落。

  • 第19题:

    试述淬火钢回火脆性的特征、产生的原因、抑制和消除的方法。


    正确答案: (一)第一类回火脆性
    特征:
    (1)具有不可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3)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产生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尚无定论,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对于不同的钢材来说,也可能是不同因素所致。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1)残余A转变理论
    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火时残余A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但有些钢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A转变并为完全对应,故残余A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
    (2)碳化物析出理论
    钢回火时,ε-FeXC转变为χ-Fe5C2或θ-Fe3C的温度与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相近,而新形成的碳化物呈薄片状,且沿板条M的板条间、板条束的边界或片状M的孪晶带或晶界上析出,从而使材料的脆性增加。回火温度如进一步提高,薄片状碳化物将聚集长大和球化,将导致脆性降低,冲击韧性升高。
    (3)杂质偏聚理论
    也有人认为,S、P、Sb(锑)、As(砷)等杂质元素在回火时向晶界、亚晶界上偏聚,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引起了第一类回火脆性。
    防止方法
    目前,第一类回火脆性是无法消除的。没有一个有效的热处理方法能消除钢中这种回火脆性,除非不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回火,也没有能够有效抑制产生这种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第一类回火脆性。
    (1)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2)用Al脱氧或加入Nb、V、Ti等合金元素细化A晶粒;
    (3)加入Mo、W等可以减轻;
    (4)加入Cr、Si调整温度范围(推向高温);
    (5)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工艺。
    (二)第二类回火脆性
    1、温度范围内
    450~650℃之间,也称为高温回火脆性。
    2、特征
    (1)具有可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回火保温后,缓冷出现,快冷不出现,出现脆化后可重新加热后快冷消除。(3)与组织状态无关,但以M的脆化倾向大;
    (4)在脆化区内回火,回火后脆化与冷却速度无关;
    (5)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3、产生的机理
    Sb、Sn、P等杂质元素向原A晶界偏聚是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而Ni、Cr不仅促进杂质元素的偏聚,且本身也偏聚,从而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产生回火脆性。
    4、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4)采用亚温淬火(A1~A3):
    (5)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使晶粒超细化,晶界面积增大,降低杂质元素偏聚的浓度。

  • 第20题:

    简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正确答案: ⑴回火后硬度过高。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的工艺回火;
    ⑵回火后硬度不足。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工件退火后重新淬火,对回火有二次硬化现象的材料若回火温度偏低,也会导致硬度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正确工艺重新回火;⑶高合金钢产生回火裂纹。产生原因是回火加热速度、冷却速度太快。防止和补救措施是回火加热要缓慢,冷却也要缓慢;
    ⑷回火后有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回火温度在脆性温度区域。所以应避开此温度区回火或更换钢号。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是回火后冷却速度太慢。所以回火后应快速冷却或选用含有钨、钼元素的钢料。

  • 第21题:

    问答题
    磨削导套时常出现“喇叭口”这样的缺陷,试述其产生的原因,怎样防止?

    正确答案: 原因:是研磨时工件的往复运动使磨料在孔口处堆积,在孔口处切削作用增强所致。
    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堆积在孔口处的研磨剂,防止和减轻这种缺陷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正确答案: ⑴回火后硬度过高。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的工艺回火;
    ⑵回火后硬度不足。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工件退火后重新淬火,对回火有二次硬化现象的材料若回火温度偏低,也会导致硬度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正确工艺重新回火;⑶高合金钢产生回火裂纹。产生原因是回火加热速度、冷却速度太快。防止和补救措施是回火加热要缓慢,冷却也要缓慢;
    ⑷回火后有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回火温度在脆性温度区域。所以应避开此温度区回火或更换钢号。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是回火后冷却速度太慢。所以回火后应快速冷却或选用含有钨、钼元素的钢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淬火钢回火脆性的特征、产生的原因、抑制和消除的方法。

    正确答案: (一)第一类回火脆性
    特征:
    (1)具有不可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3)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产生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尚无定论,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对于不同的钢材来说,也可能是不同因素所致。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1)残余A转变理论
    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火时残余A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但有些钢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A转变并为完全对应,故残余A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
    (2)碳化物析出理论
    钢回火时,ε-FeXC转变为χ-Fe5C2或θ-Fe3C的温度与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相近,而新形成的碳化物呈薄片状,且沿板条M的板条间、板条束的边界或片状M的孪晶带或晶界上析出,从而使材料的脆性增加。回火温度如进一步提高,薄片状碳化物将聚集长大和球化,将导致脆性降低,冲击韧性升高。
    (3)杂质偏聚理论
    也有人认为,S、P、Sb(锑)、As(砷)等杂质元素在回火时向晶界、亚晶界上偏聚,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引起了第一类回火脆性。
    防止方法
    目前,第一类回火脆性是无法消除的。没有一个有效的热处理方法能消除钢中这种回火脆性,除非不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回火,也没有能够有效抑制产生这种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第一类回火脆性。
    (1)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2)用Al脱氧或加入Nb、V、Ti等合金元素细化A晶粒;
    (3)加入Mo、W等可以减轻;
    (4)加入Cr、Si调整温度范围(推向高温);
    (5)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工艺。
    (二)第二类回火脆性
    1、温度范围内
    450~650℃之间,也称为高温回火脆性。
    2、特征
    (1)具有可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回火保温后,缓冷出现,快冷不出现,出现脆化后可重新加热后快冷消除。(3)与组织状态无关,但以M的脆化倾向大;
    (4)在脆化区内回火,回火后脆化与冷却速度无关;
    (5)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3、产生的机理
    Sb、Sn、P等杂质元素向原A晶界偏聚是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而Ni、Cr不仅促进杂质元素的偏聚,且本身也偏聚,从而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产生回火脆性。
    4、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4)采用亚温淬火(A1~A3):
    (5)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使晶粒超细化,晶界面积增大,降低杂质元素偏聚的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焊点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消除缺陷、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正确答案: 焊点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焊接条件不合适、焊接工艺不合适、印制电路板设计不正确、焊盘或元器件引线的可焊性差等因素。消除焊接缺陷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焊接技能,准确地掌握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使用适量的焊料和焊剂,认真对待每一个焊点;要保证被焊物表面的可焊性,必要时要采取涂覆锡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