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相关问题
  • 第1题: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下面意思最接近“自然高妙”的是()

    A碍而实通

    B出事意外

    C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

    D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D

  • 第2题:

    佛法不明体用,色空之义不了,所谓体则曰真如,曰法性,曰法界,曰法体,曰般若,曰心„„假名甚多,各宗不同,今欲概知法体之说,请问要看何种佛书?乞示知。


    正确答案:居士既知此名词,各宗不同,欲概知其缘由,自必遍阅各宗经典,方能清楚。如求略知,只在‘佛学辞典’上查阅,亦能分别名相,但不能详其义耳。然此动机,为研教乎?为证道耶?如为证道,短者‘金刚’,‘入楞伽’,长者‘华严’,‘大般若’,‘法华’等,任择一种,专意攻之自能识法性体要。若为研教,便须汇各宗主经,对照异同,方明旨趣耳。

  • 第3题:

    翻译: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


    正确答案:阳货想让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见,他便赠送非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暗中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才去回拜他。两人却在途中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孔子近前,阳货]说:“把自己的宝物藏在怀里,而听任国家迷乱,这样做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 第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开宗明义,在全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 第5题:

    翻译下列文段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正确答案: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就是国家的保障,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 第6题: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中“常”的意思是:()

    • A、常态
    • B、常识
    • C、无常
    • D、规律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习近平同志曾引用《官箴》中的一句话:“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结合岗位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官之法,惟有三字,曰清、曰慎、曰勤。这是宋人吕本中在著作《官箴》中开篇就提到的三项为官的法则,即清廉、谨慎、勤恳。意在强调,为官者,只有明白了这三项法则,才可以永保俸禄爵位,永远没有耻辱,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群众的爱戴。“清、慎、勤”虽然是中国古代的为官箴言,但在现今却依然是廉政、勤政建设的法宝,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铭记并践行的准则。
    首先,《晏子春秋·杂下》云:“廉者,政之本也。”为官清廉,光明正大,才能不受蒙蔽,明察是非;一身清白,没有私心,才能够和敢于处事公正。为官清廉,才能治国安民,使天下太平;反之,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廉洁的心,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政权衰亡。为官清廉,才能受到上级的赏识,得到百姓的爱戴,自己也才能身心安然。
    其次,谨慎才能成就大事业,否则会召来祸患和失败。为官更要谨慎,我们手中握有绝对的权力,如若谨慎的话,可以权为民所用,达到双赢的结果——个人仕途坦荡,群众也会受益;反之,就会像当下纷纷落马的官员一样,锒铛入狱,招来千古骂名。
    再次,为官仅仅清廉、谨慎是不够的,必须勤奋。为官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懒惰,不懈怠。只有勤于政事,才能造福于民。懒惰懈怠,必然民受其弊。
    我们共产党的“官”,更应做到清、慎、勤,其境界还应该更高,具体来说:
    第一,理清厉害、清为基。要深刻认识清正廉洁的意义、贪污腐败的危害,时刻铭记清廉是居官者分内之事、为官道德之基。正如明人薛瑄所说“见理明而不妄取”,我们需坚守法律底线,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律己以廉,戒除贪心”。
    第二,充分调研、慎为法。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掌握充分而全面的一手资料,反复思考,得出解决办法;一言一行、谨始慎终。
    第三,为民务实、勤为本。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对群众要有细心、耐心、责任心,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手中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排民忧,舒民困,解民难。

  • 第8题:

    问答题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请翻译古文。

    正确答案: 翻译:孔子说:"努力学习就接近明智了,尽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刚勇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国家天下的方法了。大凡是治理国家,一般有九条原则。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关心百姓;劝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树立起符合周礼的道德;尊重贤人,就不至于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爱护亲族,伯叔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前来报答;爱护百姓,他们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会充足;优待远方来的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翻译: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正确答案: “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明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佛法不明体用,色空之义不了,所谓体则曰真如,曰法性,曰法界,曰法体,曰般若,曰心„„假名甚多,各宗不同,今欲概知法体之说,请问要看何种佛书?乞示知。

    正确答案: 居士既知此名词,各宗不同,欲概知其缘由,自必遍阅各宗经典,方能清楚。如求略知,只在‘佛学辞典’上查阅,亦能分别名相,但不能详其义耳。然此动机,为研教乎?为证道耶?如为证道,短者‘金刚’,‘入楞伽’,长者‘华严’,‘大般若’,‘法华’等,任择一种,专意攻之自能识法性体要。若为研教,便须汇各宗主经,对照异同,方明旨趣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正确答案: 张鉴《浅近录》——做官的决窍,只有三条:是清廉,是谨慎,是勤勉。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人格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开宗明义,在全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张鉴《浅近录》——做官的决窍,只有三条:是清廉,是谨慎,是勤勉。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人格了。

  • 第14题:

    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翻译: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事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正确答案:太宰问子贡道:“孔夫子是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贫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地位高的]君子会又这么多达到技艺吗?不会多啊。”

  • 第16题: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正确答案: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以上这句话是指不反省自己只会照本宣科地念孔子等儒家先师先圣的言论,反而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对孔子等人的观点已经很了解了。
    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以上这句话是指某些人不反省自己属于“强不知以为知”这一类,而自称为“知之为知之”,自以为对孔子很了解。总而言之,李贽批判了某些人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 第17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正确答案:阳货(阳虎,季氏的家臣。季氏几世把持鲁国政权,阳货是季氏家臣中最有权势的人)想使孔子拜见自己,但孔子不去见他,赠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探听到他不在家的时候,而去拜望他。两人却在路上遇到了(诸:“之余”的合音字)。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对你说。”阳货又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听任自己的国家迷乱,这能说是仁爱吗?”(阳货自问自答)说:“不可以。”——阳货又说:“喜欢从事政治活动,却屡次错过时机,这能叫聪明吗?”(自问自答)说:“不可以。”——阳货又说:“时光一去就不复返了,岁月是不等待我们的。”孔子说:“好吧,我要出来做官了。”

  • 第18题:

    翻译: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正确答案:“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明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 第19题:

    问答题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正确答案: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以上这句话是指不反省自己只会照本宣科地念孔子等儒家先师先圣的言论,反而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对孔子等人的观点已经很了解了。
    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以上这句话是指某些人不反省自己属于“强不知以为知”这一类,而自称为“知之为知之”,自以为对孔子很了解。总而言之,李贽批判了某些人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翻译: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事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正确答案: 太宰问子贡道:“孔夫子是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贫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地位高的]君子会又这么多达到技艺吗?不会多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将下面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正确答案: 孔子说:“努力学习就接近明智了,尽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刚勇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国家天下的方法了。大凡是治理国家,一般有九条原则。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关心百姓;劝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树立起符合周礼的道德;尊重贤人,就不至于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爱护亲族,伯叔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前来报答;爱护百姓,他们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会充足;优待远方来的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此语出自(  )。
    A

    《孟子》

    B

    《中庸》

    C

    《大学》

    D

    《论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学校教育起源的情况,而且记载了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宗旨。

  • 第23题:

    单选题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下面意思最接近“自然高妙”的是()
    A

    碍而实通

    B

    出事意外

    C

    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

    D

    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习近平同志曾引用《官箴》中的一句话:“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结合岗位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官之法,惟有三字,曰清、曰慎、曰勤。这是宋人吕本中在著作《官箴》中开篇就提到的三项为官的法则,即清廉、谨慎、勤恳。意在强调,为官者,只有明白了这三项法则,才可以永保俸禄爵位,永远没有耻辱,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群众的爱戴。“清、慎、勤”虽然是中国古代的为官箴言,但在现今却依然是廉政、勤政建设的法宝,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铭记并践行的准则。
    首先,《晏子春秋·杂下》云:“廉者,政之本也。”为官清廉,光明正大,才能不受蒙蔽,明察是非;一身清白,没有私心,才能够和敢于处事公正。为官清廉,才能治国安民,使天下太平;反之,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廉洁的心,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政权衰亡。为官清廉,才能受到上级的赏识,得到百姓的爱戴,自己也才能身心安然。
    其次,谨慎才能成就大事业,否则会召来祸患和失败。为官更要谨慎,我们手中握有绝对的权力,如若谨慎的话,可以权为民所用,达到双赢的结果——个人仕途坦荡,群众也会受益;反之,就会像当下纷纷落马的官员一样,锒铛入狱,招来千古骂名。
    再次,为官仅仅清廉、谨慎是不够的,必须勤奋。为官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懒惰,不懈怠。只有勤于政事,才能造福于民。懒惰懈怠,必然民受其弊。
    我们共产党的“官”,更应做到清、慎、勤,其境界还应该更高,具体来说:
    第一,理清厉害、清为基。要深刻认识清正廉洁的意义、贪污腐败的危害,时刻铭记清廉是居官者分内之事、为官道德之基。正如明人薛瑄所说“见理明而不妄取”,我们需坚守法律底线,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律己以廉,戒除贪心”。
    第二,充分调研、慎为法。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掌握充分而全面的一手资料,反复思考,得出解决办法;一言一行、谨始慎终。
    第三,为民务实、勤为本。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对群众要有细心、耐心、责任心,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手中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排民忧,舒民困,解民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