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必然是p为真”,可推出()和()。
第1题:
若“有S是P”为真,则。“有S不是P”取值为假。
第2题:
以“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为大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必然推出()。
第3题:
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
第4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断定了“所有S不是P”为真,就不能又断定(),否则就是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第5题:
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
第6题:
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第7题:
既断定“所有S是P”真,又断定“所有不是P真”
既断定“有S是P”真,又断定“有S不是P”真
既断定“有S是P”真,又断定“有S是P”假
既断定“所有S是P”真,又断定“有S是P”真
既断定“这个S是P”真,又断定:“这个S是非P”真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真包含于关系
全异关系
交叉关系
同一关系
真包含关系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假,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关系。
第14题:
在下述各种情况下,属于违反矛盾律的情况有()。
第15题:
下述各种情况中,属于违反排中律要求的有()。
第16题:
根据矛盾律的要求,如果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第17题:
若SAP与PES恰为前真后假,则S与P在外延上可能是()关系也可能是()关系。
第18题:
由“S必然是P”为真,可以推知“S可能是P”为(),“S可能不是P”为()。
第19题:
“有的S不是P”为真
“所有S是P”真
“有的S是P”真
“所有P不是S”假
“有的P是S”真
第20题:
s可能是p为真
s可能不是p为真
s必然不是p为假
s必然不是p为真
s可能是p为假
第21题:
“可能不P”为真
“可能不P”为假
“可能P”为真
“可能P”为假
第22题:
~(p∨q),能必然推出(~r∨~s)
(~r∨~s),能必然推出(p∨q)
(p∨q),能必然推出~(r∧s)
~(r∧s),能必然推出(~p∨~q)
第23题:
既断定“所有S都是P”假,又断定“所有S都不是p”假
既断定“有的S是p”假,又断定“有的S是非p”假
既断定“有的S是p”假,又断定“有的S是p”为真
既断定“可能p”为假,又断定“可能非p”为假
既断定“p→q”为假,又断定“~(p∧~q)”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