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清政府缓解其危机以自救;
(2)来自列强的压力;
(3)国内民众日益强烈的变革呼声。
更多“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进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内乱可弭、()、皇位永固


    参考答案:外患渐轻

  • 第2题:

    下图数据在1905年以后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派的呼吁

    B.清政府实行新政

    C.西方学说的影响

    D.西方科技的引进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在1905年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是清末新政中“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这一措施推动的结果。

  • 第3题:

    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于( )年。


    答案:1898,
    解析:

  • 第4题: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清政府缓解其危机以自救;
    (2)来自列强的压力;
    (3)国内民众日益强烈的变革呼声。

  • 第5题:

    最能体现清政府推行新政本质意图的事件是()

    • A、预备立宪
    • B、改革官制
    • C、废除科举
    • D、皇族内阁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是由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


    正确答案:癸卯学制

  • 第7题:

    1901年,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在清政府推行()的背景下,全国的新绅士、新名流等形成了全国性的集结,并开始开展各种运动。

    • A、洋务运动
    • B、预备立宪
    • C、新政
    • D、维新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9题:

    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及内容?为何“新政”不能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方面,国内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促其“速行变法”以“革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了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的努力。“新政”的内容包括:(1)政治机构方面的改革。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其次,裁汰冗官冗衙,精简机构。(2)军事方面的改革。裁汰绿营、防勇编制;废除旧武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组建新军等。(3)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制度,各省设立学堂等。(4)法律方面。着手修订法律,颁布了一些仿照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的法典。等。上述各项改革,无论是其涉及的范围,还是实施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当然也没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新政”事实上根本就缺乏改革所必须凭借的政府权威性,其最终的流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满清政府极不明智地扼杀了维新运动,不仅使中国失去了通过改革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也就此宣告了他自身死期的到来。

  • 第10题:

    问答题
    简析清政府的“新政”措施。

    正确答案: 从1901年起,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其主要内容有:
    ①在政治机构方面,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列6部之首。
    ②在经济方面,颁布商业注册和筑路开矿等法令,提倡和奖励私人兴办工商业。
    ③在军事方面,“练兵筹饷”,裁汰绿营,编练新军,设立巡警部。
    ④在文化教育方面,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评价:
    ①“新政”,中具有改革性质的某些措施,如设商部、奖励工商业、废科举、兴学堂以及派遣留学生等,虽然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学的传播,但这绝不是它推行“新政”的目的。。
    ②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具体地说是为了:讨好帝国主义;欺骗人民,抵制革命;收买拉拢买办势力和资产阶级上层。
    ③由于清政府已根本腐朽,所谓“新政”并不能挽救其崩溃的命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推行“预备仿行立宪”,以下对此认识中,正确的是()
    A

    是戊戌变法的再现

    B

    由资产积极立宪派主持

    C

    没有实质性变化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是清政府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推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重大法律变革。这次变革始于()
    A

    1900年

    B

    1901年

    C

    1902年

    D

    1903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清政府„维新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六部之首。
    (2)设立商部,管理农垦、农牧、路矿、工商等事务。
    (3)设立巡警部,负责京城及全国各地的警政事务。
    (4)设立学部,总管各省学堂事务,并将原国子监事务归并学部。
    (5)设立财政处、练兵处和税务处。财政处负责筹划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练兵处负责统一军制和编练新军;
    (6)撤裁有名无实的衙门。戊戌变法后死而复生的东河河道总督、通政使司、詹事府被再度撤并,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持制度被正式取消。

  • 第14题:

    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 于_( )年。


    答案:1898,
    解析:

  • 第15题: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政”只是一场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 “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20世纪初,清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社会上的革命思潮盛行,一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有组织的反清运动,再加上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起到真正立宪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调和,无法挽回了。

  • 第16题: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实施“洋务新政”成立外务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推行“预备仿行立宪”,以下对此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是戊戌变法的再现
    • B、由资产积极立宪派主持
    • C、没有实质性变化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清政府实施“新政”时,任命的首位管学大臣是张之洞。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其主管机构是督办政务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是清政府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推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重大法律变革。这次变革始于()

    • A、1900年
    • B、1901年
    • C、1902年
    • D、1903年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及内容?为何“新政”不能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方面,国内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促其“速行变法”以“革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了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的努力。“新政”的内容包括:(1)政治机构方面的改革。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其次,裁汰冗官冗衙,精简机构。(2)军事方面的改革。裁汰绿营、防勇编制;废除旧武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组建新军等。(3)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制度,各省设立学堂等。(4)法律方面。着手修订法律,颁布了一些仿照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的法典。等。上述各项改革,无论是其涉及的范围,还是实施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当然也没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新政”事实上根本就缺乏改革所必须凭借的政府权威性,其最终的流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满清政府极不明智地扼杀了维新运动,不仅使中国失去了通过改革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也就此宣告了他自身死期的到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晚清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清政府缓解其危机以自救;
    (2)来自列强的压力;
    (3)国内民众日益强烈的变革呼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最能体现清政府推行新政本质意图的事件是()
    A

    预备立宪

    B

    改革官制

    C

    废除科举

    D

    皇族内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