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主要包括()。A、关于“国民性”的论争B、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C、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D、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E、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题目

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主要包括()。

  • A、关于“国民性”的论争
  • B、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 C、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 D、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 E、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相似考题
更多“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主要包括()。A、关于“国民性”的论争B、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C、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D、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E、关于“大众语”的论争”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1931年底,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却又片面地趋向另一极端。党内的理论家歌特(张闻天)撰文,维护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

  • 第2题:

    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粱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针对革命文学倡导者,他的批评有其合理性,也不无偏颇。
    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鲁迅还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 第3题: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论争的性质如何?


    正确答案: 1.在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坚持还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2.是在文学口号下联合,还是在抗日问题上联合。
    3.两个口号是否对立不可并存。
    这是一场革命文学阵营内部的论争。

  • 第4题: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

    • A、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 B、革命文学和为艺术派的论争
    • C、革命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
    • D、革命文学和反对派的论争

    正确答案:C

  • 第5题:

    1927年551937年左翼阵营内部的思想论争有()

    • A、文艺自由论争
    • B、革命文学论争
    • C、鲁迅风论争
    • D、两个口号论争
    • E、民族形式论争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正确答案: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于1934年5月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6月,进步作家集会,决定掀起反对文言、保卫白话的运动,展开大众语的讨论。这次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问题,参加人员涉及整个文化界,发表文章数百篇。论争总结了“五四”、“文白之争”以后文学语言发展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欧化”与“半文半白”的倾向,纠正了一些左联作家否定白话、提出语言有阶级性等“左”的错误,探讨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在30年代的文艺论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A

    关于”人性”的论争

    B

    “京派”与“海派”之争

    C

    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D

    文艺自由论辩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主要包括()。
    A

    关于“国民性”的论争

    B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C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D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E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有什么?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粱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针对革命文学倡导者,他的批评有其合理性,也不无偏颇。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鲁迅还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十年,开始于()。
    A

    “文艺自由”的论争

    B

    “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C

    “大众语”的论争

    D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正确答案: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于1934年5月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6月,进步作家集会,决定掀起反对文言、保卫白话的运动,展开大众语的讨论。
    这次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问题,参加人员涉及整个文化界,发表文章数百篇。论争总结了“五四”、“文白之争”以后文学语言发展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欧化”与“半文半白”的倾向,纠正了一些左联作家否定白话、提出语言有阶级性等“左”的错误,探讨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1931年底,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却又片面地趋向另一极端。党内的理论家歌特(张闻天)撰文,维护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围绕着()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正确答案:张天翼

  • 第14题:

    “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怎样产生的?论争对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935年底,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但在这口号的阐释中暴露出一些错误观点,提出“国防文学的联合战线”,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对联合战线的领导权。
    为纠正“国防文学”口号中的错误,鲁迅、茅盾、冯雪峰、胡风等人依照瓦窑堡会议精神,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却遭到提倡“国防文学”口号作家的反对,于是爆发了激烈论争。
    论争促进了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形成。

  • 第15题:

    简述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正确答案:关于“大众语”的论争于1934年5月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6月,进步作家集会,决定掀起反对文言、保卫白话的运动,展开大众语的讨论。这次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问题,参加人员涉及整个文化界,发表文章数百篇。论争总结了“五四”、“文白之争”以后文学语言发展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欧化”与“半文半白”的倾向,纠正了一些左联作家否定白话、提出语言有阶级性等“左”的错误,探讨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 第16题:

    简述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正确答案:这场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1931年底,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却又片面地趋向另一极端。党内的理论家歌特(张闻天)撰文,维护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

  • 第17题:

    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有什么?


    正确答案:这场论争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粱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针对革命文学倡导者,他的批评有其合理性,也不无偏颇。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鲁迅还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 第18题:

    问答题
    “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怎样产生的?论争对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935年底,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但在这口号的阐释中暴露出一些错误观点,提出“国防文学的联合战线”,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对联合战线的领导权。
    为纠正“国防文学”口号中的错误,鲁迅、茅盾、冯雪峰、胡风等人依照瓦窑堡会议精神,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却遭到提倡“国防文学”口号作家的反对,于是爆发了激烈论争。
    论争促进了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论争,重要的有()
    A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的论争;

    B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C

    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D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讨论;

    E

    关于“国防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1927年551937年左翼阵营内部的思想论争有()
    A

    文艺自由论争

    B

    革命文学论争

    C

    鲁迅风论争

    D

    两个口号论争

    E

    民族形式论争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1931年底,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却又片面地趋向另一极端。党内的理论家歌特(张闻天)撰文,维护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以后,就一直伴随着各种的文艺论争。30年代的文艺论争更多也更有影响,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A

    抗战作家与梁实秋之间关于“与抗战无关”的论争

    B

    南方与北方作家之间关于“京派”与“海派”之争

    C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D

    左联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之间的“文艺自由论辩”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论争的性质如何?

    正确答案: 1.在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坚持还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2.是在文学口号下联合,还是在抗日问题上联合。
    3.两个口号是否对立不可并存。
    这是一场革命文学阵营内部的论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

    正确答案: 这场论争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粱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针对革命文学倡导者,他的批评有其合理性,也不无偏颇。
    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鲁迅还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