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结合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评论,你怎样理解他对文学虚构和人物性格”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少不读水浒”,后半句,老不读什么书?


    正确答案: 老不读《三国演义》。

  • 第2题:

    试评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


    正确答案: 金圣叹对《水浒传》评点在艺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深刻地分析了《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他指出,《水浒传》人物性格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指出《水浒传》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能够‚以形写神‛,才使得人物逼真传神。他认为要使人物形象传神逼真,必须善写人物性格的‚同中之异‛,如他具体分析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物形象的个性,分析得活灵活现。
    另一方面,他指出《水浒传》写人物,在个性当中也概括了某一类人的共同性:‚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体现了共性的个性就是典型化的性格。金圣叹还具体分析了许多书中情节,论述了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描写、塑造出来的。

  • 第3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水浒》是因文()。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重像《水浒》这样的虚构文学。


    正确答案:运事;生事

  • 第4题:

    因评点《水浒传》著称的评论家是()。

    • A、金圣叹
    • B、毛宗岗
    • C、脂砚斋
    • D、严羽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著名。


    正确答案:六才子;水浒;西厢

  • 第6题:

    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 A、科场案
    • B、哭庙案
    • C、明史案
    • D、字贯案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怎样的比较?这种比较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不能任意改变或虚构,只是用有文采的笔把它写出来,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才能就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而《水浒传》则不然。作者可以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水浒传》中的“事”大多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是作家在概括大量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出来的。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金圣叹将有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和纯粹的艺术作品小说明确地区分开来了。从纯艺术的角度上说,他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马恩对《济金根》的评论,谈谈你对马恩悲剧观的理解。

    正确答案: (1)关于悲剧冲突的必然性问题。在马恩之前曾有多位思想家对此问题有过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是由于某种不可避免的过失,最突出的是过失说。高乃依反对过失说,他认为就诗而论,悲剧不是别的,只是诗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完成的事迹,带有必然性。莱辛主张“市民悲剧”,认为应把人物置于这种境地,使他必然而且必须跨出使他面临危险的一步。希勒认为悲剧是环境所迫,不得不然。歌德认为悲剧人物应有自然基础,而且是真正悲剧性的。黑格尔认为悲剧有“伦理实体”和“绝对精神”,进而转化为具体的、有限的现实。现实中,外化的东西都有片面的合理性,通过运动来克服片面性,达到统一。
    (2)马恩主张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考察悲剧,强调悲剧冲突的历史必然性。艺术中的悲剧是社会历史中悲剧冲突的表现,悲剧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的对立。悲剧冲突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个人的偶然事件,但在偶然的背后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所以个人恰恰是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力量和阶级力量,马恩提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的论点。悲剧向我们展示的是弱小的新生的合理的力量,与强大的落后的腐朽的力量作斗争时,必然扮演悲剧性角色,但由于新事物坚持的是正义的新生力量,将来一定会登上历史舞台,所以也绝不肯放弃。悲剧产生在新生事物临产的阵痛中,表现了新事物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牺牲。这样就把悲剧冲突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联系在一起。由此,马恩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济金根命运中真正的悲剧因素:济金根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身反抗现有制度,由于骑士利益与国民大众的利益相对立,因此他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达成的,济金根必然会在国民大众的反对下倒台失败。
    (3)关于悲剧人物的动机。悲剧人物的动机有自觉的意志、明确的目标,这样就导致双方尖锐的冲突。马恩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在评论济金根中,探讨了人物行动的深刻根源,指出主要人物“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悲剧人物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的,“是一定阶级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动作就是实现了的意义,悲剧人物的动机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中得来的,他们成为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悲剧人物的冲突成为周围环境变革的征兆,所以舞台上表演的虽是个人的思想动机,但表现的是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交错的总的合力;表现的是个别人物的命运,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样的悲剧人物才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悲剧才具有强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清代苏州学者金圣叹(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毛宗岗等人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影响?

    正确答案: 清代苏州的学者、文人在文学评论上也成就非凡。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是吴县人,他对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不仅提高了小说和戏剧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而且扩大了这两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吴县人毛宗岗效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的方法评点《三国演义》,在回目、文辞、诗文等方面对原本进行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了后来最为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水浒》是因文()。”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重像《水浒》这样的虚构文学。

    正确答案: 运事,生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因评点《水浒传》著称的评论家是()。
    A

    金圣叹

    B

    毛宗岗

    C

    脂砚斋

    D

    严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著名。

    正确答案: 六才子,水浒,西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马恩对《济金根》的评论,谈谈你对马恩悲剧观的理解。


    正确答案: (1)关于悲剧冲突的必然性问题。在马恩之前曾有多位思想家对此问题有过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是由于某种不可避免的过失,最突出的是过失说。高乃依反对过失说,他认为就诗而论,悲剧不是别的,只是诗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完成的事迹,带有必然性。莱辛主张“市民悲剧”,认为应把人物置于这种境地,使他必然而且必须跨出使他面临危险的一步。希勒认为悲剧是环境所迫,不得不然。歌德认为悲剧人物应有自然基础,而且是真正悲剧性的。黑格尔认为悲剧有“伦理实体”和“绝对精神”,进而转化为具体的、有限的现实。现实中,外化的东西都有片面的合理性,通过运动来克服片面性,达到统一。
    (2)马恩主张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考察悲剧,强调悲剧冲突的历史必然性。艺术中的悲剧是社会历史中悲剧冲突的表现,悲剧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的对立。悲剧冲突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个人的偶然事件,但在偶然的背后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所以个人恰恰是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力量和阶级力量,马恩提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的论点。悲剧向我们展示的是弱小的新生的合理的力量,与强大的落后的腐朽的力量作斗争时,必然扮演悲剧性角色,但由于新事物坚持的是正义的新生力量,将来一定会登上历史舞台,所以也绝不肯放弃。悲剧产生在新生事物临产的阵痛中,表现了新事物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牺牲。这样就把悲剧冲突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联系在一起。由此,马恩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济金根命运中真正的悲剧因素:济金根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身反抗现有制度,由于骑士利益与国民大众的利益相对立,因此他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达成的,济金根必然会在国民大众的反对下倒台失败。
    (3)关于悲剧人物的动机。悲剧人物的动机有自觉的意志、明确的目标,这样就导致双方尖锐的冲突。马恩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在评论济金根中,探讨了人物行动的深刻根源,指出主要人物“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悲剧人物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的,“是一定阶级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动作就是实现了的意义,悲剧人物的动机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中得来的,他们成为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悲剧人物的冲突成为周围环境变革的征兆,所以舞台上表演的虽是个人的思想动机,但表现的是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交错的总的合力;表现的是个别人物的命运,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样的悲剧人物才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悲剧才具有强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 第14题: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和意见。


    正确答案:李清照主张词要讲故实(即要用典故),要讲格调高雅、典重。而柳永词喜用口语、用俗语、俚语,再加上柳词内容有许多写下层人物(如演员、妓女等)的情爱,所以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李清照就认为‚词语尘下‛。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于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阁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而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较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其中的确有流于庸俗者,但据此而予以全盘否定,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颇之处的,其实柳词当时很受欢迎,有道是‚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

  • 第15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怎样的比较?这种比较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不能任意改变或虚构,只是用有文采的笔把它写出来,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才能就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而《水浒传》则不然。
    作者可以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水浒传》中的‚事‛大多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是作家在概括大量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出来的。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金圣叹将有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和纯粹的艺术作品小说明确地区分开来了。从纯艺术的角度上说,他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

  • 第16题:

    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正确答案: 首先,文学不同于造型、表演艺术形式,它用语言塑造型象,是间接的,需要接受者想象完成,在想象中间接地形成对形象的完形和塑造。其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 第17题:

    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他注重的是人物的()


    正确答案:性格

  • 第18题:

    填空题
    金圣叹称《()》、《庄子》、《()》、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正确答案: 离骚,史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你怎样理解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的。

    正确答案: 人物性格理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富创见的精华部分。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金圣叹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而且还对“性格”的内涵以及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作了细致、精彩的阐述。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将一部《水浒传》与“别一部书”相比,其独“看不厌”或艺高一筹的原因,不在记事、补史或者辅教化,而恰在于塑造出了“一百八个人性格”――这是金圣叹评价小说与以前诸人不同的标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强调个别性、个性化是金圣叹人物性格论的重点,同时也是他超越前人的又一独到之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在金圣叹看来,要表现人物性格,好的方式不外乎两点:一种是通过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特征来表现性格,着重于人物的“性情”“气质”“胸襟”和“心地”的刻画;另一种是展现人物外部的形态特点,通过描绘人物的“形态”“声口”和“装束”等来表现性格。在古代小说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还不发达的文化大背景下,金圣叹尤其重视第二种方式,即“由外而内”的、自外貌形态及言行描写而点出性情气质的人物性格刻画法。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又是重中之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评论,你怎样理解他对文学虚构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理论。

    正确答案: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关于小说的虚构性,二是关于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在谈到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时,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是一种“吃苦事”,作者的才能只能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材料的组织和处理上。《水浒传》则不然。作者可以“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即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而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者的创造才能。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金圣叹还非常重视人物性格塑造。他指出,《水浒传》任务性格有鲜明的个性,“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而且,在个性当中,也概括了一些人的共同性,“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相识”。人物性格体现了共同的个性就是典型化的性格,也就是人物性格具有了典型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正确答案: 首先,文学不同于造型、表演艺术形式,它用语言塑造型象,是间接的,需要接受者想象完成,在想象中间接地形成对形象的完形和塑造。其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你怎样欣赏音乐作品,你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怎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想法?

    正确答案: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欣赏音乐的思路。
    我们可以把音乐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乐欣赏与其他文艺欣赏基本上是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带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可从两方面来探讨。
    1、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的客观对象的音乐本体;
    2、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主体的听众在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及其个性差异。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是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讲,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欢快、热烈的。听一段“楼台会”(此时爱情已受到封建势力阻挠),感受感情深化过程。多个乐器在呼应,大提琴象征着恶势力,小提琴象征梁祝,二人如泣如诉,缠缠绵绵,生离死别;当速度变化,进入了"哭坟"段落后,音乐发展越来越激动,达到高潮有,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反抗的意愿、内心世界的刻划:哭腔--悲愤--呐喊、呼唤着,最后投进……,这样的展现过程,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牵动着你的心一起在涌动。音乐的特点就是引人界入,文学作品可以冷静地品味,而好的音乐作品,引人投入,不以主观意志转移,音乐的律动诱发你身体运动机制与音乐相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评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

    正确答案: 金圣叹对《水浒传》评点在艺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深刻地分析了《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他指出,《水浒传》人物性格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指出《水浒传》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能够‚以形写神‛,才使得人物逼真传神。他认为要使人物形象传神逼真,必须善写人物性格的‚同中之异‛,如他具体分析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物形象的个性,分析得活灵活现。
    另一方面,他指出《水浒传》写人物,在个性当中也概括了某一类人的共同性:‚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体现了共性的个性就是典型化的性格。金圣叹还具体分析了许多书中情节,论述了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描写、塑造出来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