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认为“物者,事也”,事是真理在事物上的投射。
第1题: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第2题:
荀子在《非十二子篇》提出“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其中“三奸”是指()。
第3题:
孟子认为,仁之实,()。
第4题:
关于三度交集理论阐述不正确的是:()
第5题: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第6题:
在人、事、物等诸要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第7题:
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第8题:
四书
阳明全书
六经
情理精义
第9题:
奸事、奸民、奸说
奸事、奸心、奸民
奸事、奸心、奸说
第10题:
格物能提升到穷理的境界
理是万事万物在本体上的映射
包括了事物之理
也包括了生命根本性的道德实践
第11题:
凡群臣言事秦者
言事秦者
事秦者
群臣言事秦者
第12题:
研究万事万物的演变过程
研究典型事物的演变过程
研究万事万物的基本结构
研究典型事物的基本结构
第13题: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
第14题:
我们对二程的“格物穷理”的理解不包括()
第15题:
在人、事、物等诸多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第16题:
米利都学派认为,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的途径是()。
第17题:
()也叫“对等强度”。
第18题:
在人、事、物等诸多不安全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第19题:
在人、事、物等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第20题:
物指事
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
致知是致良知
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
第21题:
事亲是也
从兄是也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节文斯二者弗去是也
第22题:
慈者,所以使众也: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
这句话是把家庭道德与治国行动相联系
孝者,所以事君也: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