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不属于美德得到报偿的有效手段的是()。
第1题:
A、使达到绩效目标的费用成为整体报偿奖金的一个主要部分。
B、仅对经理人员运用激励计划(员工一般不包括在内)。
C、有一个外部的工资和薪金专家指导这个制度的实施,以便做到公平公正。
D、把激励的依据建立在团队而非个人的表现上。
第2题:
第3题:
美德的报偿是不记名的,也可能会给坏人带来补偿。()
第4题:
“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励、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第5题:
“收入效应是说公债持有人在公债到期时,不仅可以收回本金,而且能得到利息报偿。
第6题:
作为福利手段,福利概念的三个条件是()
第7题:
相比于“功利主义”原则,“正义”原则更关注()。
第8题: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获取、保持、()和报偿。
第9题:
作为福利手段,福利概念的三个条件是()
第10题:
让受惠者回报
美德自动受结果报偿
受惠者主动报偿
社会公共机制的奖励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利他的
单向的
非报偿性的
强制性的
第13题:
A.强制性
B.利他的
C.单向的
D.非报偿性
第14题:
为什么说税收具有一般报偿性?
税收的一般报偿性是指税收所体现的政府与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不完全对等的互利关系。具体地说,税收的一般报偿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税收所体现的政府与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互利关系。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在向经济活动主体提供和平、秩序和便利等公共物品的同时向经济活动主体征税,二者显然是一种互利关系。从经济活动主体的角度看,经济活动主体一方面向政府纳税,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和平、秩序与便利等公共服务,这也是一种互利关系。二是政府与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互利关系并不像商品交换那样是一种完全对等的互利关系,而是一种不完全对等的互利关系——政府征收的税款不是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也不直接为纳税人提供与所缴税款价值相等的服务。事实上,在数以万计的经济活动主体中,总是有的纳税多,有的纳税少;纳税多的经济活动主体并不必然享受较大的利益,纳税少的经济活动主体也并不必然享受较小的利益。
税收所具有的一般报偿性使其既区别于战争劫掠收入、罚款等无偿性政府收入,又不同于规费收入、公有财产收入等具有个别有偿性的政府收入。
略
第15题:
报偿原则
第16题:
下面不属于美德得到报偿的有效手段的是()。
第17题:
报偿递减原理
第18题: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可以归结为()。
第19题:
影响交易者最终交易效果的因素有()。
第20题:
受偿感可以作为衡量事业成就感的指标,已办用贡献/报偿来衡量。
第21题:
第22题:
“最大受惠者”的利益
“中间受惠者”的利益
“最少受惠者”的利益
全体成员的利益
第23题:
第24题:
强制性
利他的
单向的
非报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