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测量行为不使用的维度是()
第1题:
A分阶段观察
B结构性观察
C调查法
D集中性观察
第2题: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概念是
A.在观察者观察别人的行动及别人因此得到强化的情景下发生的
B.是个体对执行并坚持某特定行为并克服困难的信心
C.个人身体之外的能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客观因素的总称
D.个体、个体的行为及行为所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
E.一个人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蓄谋性犯罪行为是指随着某种情景的出现而突然发生的犯罪行为。
第6题:
正强化能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能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第7题:
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第8题:
下列关于关键事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抚慰行为
合作行为
分享行为
谦让行为
第10题:
行为的持续时间短
偶然发生
行为的作用强度小
后天习得和养成
对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没有危害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行为者意图
行为性质
行为发生的原因
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和()进行推论而得来的。
A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B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C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D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第17题:
某个体与同龄个体相比其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强度不够指的是()问题行为。
第18题: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攻击性行为时,要看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者的特殊身份、行为发生的情景和()
第19题: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第20题:
可以作定量分析
以事实为依据
考虑行为发生的情景
对员工的行为结果进行观察
第21题:
抚慰行为
合作行为
分享行为
谦让行为
第22题:
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第23题:
动机
内驱力
诱因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