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题目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A.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B.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C.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
    (1)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70年代出现了科热尔的认读机,但长期观察结果却证明早期认读训练的儿童比未受此训练没有更多的优势。
    (2)学科论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课程论思想对学科论产生有深刻影响。
    (3)功能论和学科论都被学前教学所抛弃。原因: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儿童全面发展;致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使学前教育失去其本身特殊。
    (4)功能论与学科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前教学的内容。有些材料如拼图、记忆游戏、策略游戏和集合游戏教材,至今在德国仍受欢饮。
    (5)情景教育论是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德国指导性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鲁滨逊。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特点: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第3题:

    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 第4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第5题: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德国著名的英雄史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正确答案: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 第7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 A、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 B、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 C、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 D、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欧洲中世纪文学发展最兴盛的国家是()。
    A

    德国

    B

    西班牙

    C

    英国

    D

    法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①.比德(约672—735),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他确立了基督教的纪年法,以基督的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即A•D来计算年代。
    ②.安瑟伦(约1033—1109),他在神学历史观方面有所成就,他是中世纪早期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宁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历史情况加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正确答案: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正确答案: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 第14题:

    简述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联邦一级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
    (2)大部分幼儿园实行半日制,中午由家长领回家。
    (3)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
    (4)学前师资培养有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特征。

  • 第15题:

    简述现代德国刑法的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 1.废除了死刑
    2.严格适用短期徒刑,代之以罚金
    3.扩大了缓刑适用范围,只要对社会无危害的犯罪,都可以适用缓刑,由社会监督,以利于罪犯的改造
    4.规定了“改善和保安”处分。

  • 第16题:

    欧洲中世纪文学发展最兴盛的国家是()。

    • A、德国
    • B、西班牙
    • C、英国
    • D、法国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简述德国法的形成及发展。


    正确答案: (1)分散的封建法(公元919—1871年)
    ①早期(13世纪前):以日耳曼习惯法为主要渊源;
    ②中期(13~18世纪):日耳曼习惯法汇编;罗马法复兴;
    ③晚期(18、19世纪):普鲁士法影响突出。
    (2)德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871~1933年)
    ①帝国时代(1871~1919年):全面立法,建立了六法体系;
    ②魏玛时代(1919~1933年):稳步发展,社会化加深。
    (3)法西斯专政时期(1933~1945年)
    ①魏玛时代的民主法制全面颠覆;
    ②纳粹一党专政、希特勒个人独裁;
    ③种族主义的特别法。
    (4)现代德国法的发展(1945~)
    ①战后德国法的重建;
    ②两德统一后法律的发展。

  • 第18题:

    根据皮尔萨察城镇总平面,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类型。


    正确答案:(1)基本形态特征:城市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渐进主义”(Incremantalism)的城市自发形式(2)三种类型: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教堂、修道院、广场等;商业交通型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德国竞争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确立于20世纪50年代,以《反限制竞争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两大支柱。《反限制竞争法》制定于1957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中期西欧法律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公元13世纪后,地方习惯逐渐被编纂为成文法典。起初由私人进行,后来出现官方汇编,著名的有法国的《诺曼底大习惯法典》、《波瓦西习惯集》,德国的《萨克森法典》、《施瓦本法典》等。
    2、公元12世纪初始,首先在意大利,然后在法德展开了对罗马法的研究和应用,以补充法律的不足,这现象叫罗马法的复兴。
    3、天主教教会以《格拉奇教令集》编纂为主要标志,发展为独立的法律体系,教会法和世俗法在调整范围上互有竞争,互不从属,但本质是一致的,这种法律二元化是西欧封建制法律的特点之一。
    4、公元11世纪前后,随着西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复兴和自治城市的出现,西欧商法发展起来,商法渊源于各地的商业习惯,为解决其冲突,各城市逐渐形成了西欧统一的商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1)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15世纪以前)这一时期,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2)全面继受罗马法时期(15世纪以后)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3)法典编纂时期(18世纪中叶至德国统一)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编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东欧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故又称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公元11世纪基本完成,公元15世纪亡于土耳其人,中世纪东欧法律史就是指它和其他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的法律史。
    ②拜占庭帝国初期,查士丁尼皇帝进行的法律编纂工作在法律史上有重要地位。后来帝国颁布的《法律汇编》、农业法、《巴西尔法典》等,是在查士丁尼法典基础上制定的,但放弃了许多不适合当时需要的内容,并吸收了斯拉夫人的习惯,如农业法。
    ③东欧另一个国家东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封建制形成时期(公元9-13世纪)主要实行习惯法。后来王公立法发展起来,俄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文献罗斯真理主要是这些习惯法、王公立法和法院判例的汇编。进入俄罗斯帝国(公元18-19世纪)后,立法法令作用扩大,习惯法退居次要地位。主要有1830年的《俄罗斯帝国法令全集》和1835年《法律全书》。
    ④基督教分为两派(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在管辖范围和在封建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东正教同天主教教会法基本一致。很大一部分教会法规是由世俗政权法令规定的,如公元6-7世纪的拜占庭教会法汇编,就是由教规和皇帝的有关法令构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