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形成:撞、擦、压、挫等方式作用人体。性状:呈点片状,剥脱处露出湿润的真皮,干燥处可形成皮革样化。
法医学意义:反映致伤物作用面和物体的形态;皮屑翻卷的形状,可判断外力方向;依据愈后情况可估计伤后经过时间。
更多“表皮剥脱的形成、性状及法医学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法医学意义(名词解释)


    本题答案:是选择亲权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和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遗传标记系统的多态性程度越高,排除非亲生父亲的效能越高。

  • 第2题:

    .死后12小时,仍能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有:()

    • A、皮下出血
    • B、骨折
    • C、表皮剥脱
    • D、肢体离断
    • E、砍创

    正确答案:B,C,D,E

  • 第3题:

    挫伤的形成、基本形态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皮下出血是挫伤的主要体表表现。
    1、皮内出血能较好的反映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
    2、皮下出血因组织结构不同有程度不等的形态改变。
    3、皮下出血可发生转移,形成血肿/转移性血肿。
    4、深部组织及器官挫伤出血多不固定,变化很大。
    挫伤的法医学意义
    1、着力部位的确定。
    2、作为推断生前死后伤的重要依据。
    3、推断损伤形成的时间。
    4、推断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
    5、分析作案过程、致伤目的、方式、条件及案件性

  • 第4题:

    下列关于表皮剥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
    • B、剥脱处呈点、片状,露出湿润的真皮
    • C、剥脱处亦可形成皮革样化
    • D、剥脱处皮屑翻卷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背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尸僵的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人死后全身肌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松驰,便逐渐僵直变硬,将尸体固定成一定姿势,称为尸僵。通常在1-3小时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发展顺序:一般从咬肌开始,逐渐发展至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称为下行顺序。亦有少数是相反上行或混合型发展。尸僵发展初期人为地加以克服,还可以重新僵硬,全身僵硬之后再行克服,尸僵就不会重现了。
    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情况、年龄、死因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 第6题:

    何为医疗纠纷,其法医学检验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和法律责任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而发生的争执,须经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进行调解或裁决的纷扰。包括非医疗事故和医疗事故法医学鉴定意义:
    (一)医疗事故一俟认定:
    (1)追究医务人员责任,对患者、家属精神上得到抚慰;
    (2)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权利、人身安全提供保障,维护医疗单位的秩序。
    (二)非医疗事故一俟认定:可保护医务人员声誉,正当医疗活动权利和工作积极性,维护正常秩序。

  • 第7题:

    挫伤的法医学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挫伤部位标志暴力作用点,有时深层组织间的出血亦可扩散到皮下,甚至可形成皮下血肿,所以不能单纯根据皮下出血来确定直接受力点,但单纯的皮内出血就可确定受力点
    (2)、挫伤后根据皮下出血颜色的改变可用以推断损伤经过时间
    (3)、根据某些损伤的特殊形态有助于分析判断致伤物或致伤物的打击面
    (4)、某些挫伤的形态能反映致伤物打击的方向,如中空性皮下出血两侧出血带的差异能反映不同的打击方向

  • 第8题:

    问答题
    论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意义?

    正确答案: 1、揭露犯罪行为
    2、澄清案件性质,解除怀疑。
    3、说明损伤与猝死的关系。
    4、研究猝死的病因及死亡机理,提高预防猝死的水平。
    5、发现职业损伤、烈性传染病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死后12小时,仍能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有:()
    A

    皮下出血

    B

    骨折

    C

    表皮剥脱

    D

    肢体离断

    E

    砍创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表皮剥脱

    正确答案: 机械性暴力引起皮肤表皮层或表皮层与部分真皮的缺损称为擦伤,又称表皮脱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表皮剥脱?为什么法医重视对表皮剥脱的检验?

    正确答案: 表皮剥脱:表皮层与真皮层脱离。
    法医学意义:
    (1)反映致伤物特点;
    (2)反映暴力致伤作用点;
    (3)推断致伤时间;
    (4)其形态、数目、位置有助于案件性质推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挫伤的形成、基本形态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皮下出血是挫伤的主要体表表现。
    1、皮内出血能较好的反映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
    2、皮下出血因组织结构不同有程度不等的形态改变。
    3、皮下出血可发生转移,形成血肿/转移性血肿。
    4、深部组织及器官挫伤出血多不固定,变化很大。
    挫伤的法医学意义
    1、着力部位的确定。
    2、作为推断生前死后伤的重要依据。
    3、推断损伤形成的时间。
    4、推断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
    5、分析作案过程、致伤目的、方式、条件及案件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是选择亲权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和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遗传标记系统的多态性程度越高,排除非亲生父亲的效能越高。

  • 第14题:

    皮下出血的形成、性状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皮下出血:致伤物作用于皮肤,使皮下组织的血管破裂,血液聚积在皮下组织间,称皮下出血。出血部位指示钝器作用部位;皮下出血的颜色改变可用于推断损伤经过时间;皮内及皮下出血形态可分析致伤物及致伤物的打击面积;皮下出血是生前伤的标志。

  • 第15题:

    请结合尸斑的发生与发展阐述尸斑的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1、确定死亡;
    2、推测死亡时间;
    3、推断尸体的原始体位和以后尸体的位置有无变化;
    4、提示某些死因;
    5、提供某些外界因素影响。

  • 第16题:

    死后伤的特征是()

    • A、受伤部位无红肿
    • B、皮肤挫伤处无卷缩
    • C、表皮剥脱处有暗黄色结痂
    • D、骨荫洗刷不掉
    • E、表皮剥脱处不出血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何谓表皮剥脱?为什么法医重视对表皮剥脱的检验?


    正确答案: 表皮剥脱:表皮层与真皮层脱离。
    法医学意义:
    (1)反映致伤物特点;
    (2)反映暴力致伤作用点;
    (3)推断致伤时间;
    (4)其形态、数目、位置有助于案件性质推断。

  • 第18题:

    表皮剥脱


    正确答案: 机械性暴力引起皮肤表皮层或表皮层与部分真皮的缺损称为擦伤,又称表皮脱落。

  • 第19题:

    此例若诊断为扁平苔藓,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 A、真皮表皮交界处带状小圆形细胞浸润
    • B、基底细胞空泡变性及液化
    • C、Ciratte小体形成
    • D、真皮层色素沉着
    • E、表皮下水疱形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是选择亲权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和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遗传标记系统的多态性程度越高,排除非亲生父亲的效能越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皮下出血的形成、性状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皮下出血:致伤物作用于皮肤,使皮下组织的血管破裂,血液聚积在皮下组织间,称皮下出血。出血部位指示钝器作用部位;皮下出血的颜色改变可用于推断损伤经过时间;皮内及皮下出血形态可分析致伤物及致伤物的打击面积;皮下出血是生前伤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表皮剥脱的形成、性状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形成:撞、擦、压、挫等方式作用人体。性状:呈点片状,剥脱处露出湿润的真皮,干燥处可形成皮革样化。
    法医学意义:反映致伤物作用面和物体的形态;皮屑翻卷的形状,可判断外力方向;依据愈后情况可估计伤后经过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尸僵的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人死后全身肌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松驰,便逐渐僵直变硬,将尸体固定成一定姿势,称为尸僵。通常在1-3小时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发展顺序:一般从咬肌开始,逐渐发展至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称为下行顺序。亦有少数是相反上行或混合型发展。尸僵发展初期人为地加以克服,还可以重新僵硬,全身僵硬之后再行克服,尸僵就不会重现了。
    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情况、年龄、死因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