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
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粘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更多“请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慢性颌骨骨髓炎常有面部瘘管形成,并长期排脓或排出小块死骨块,例外的有

    A.增生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B.溶解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D.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E.中央性领骨骨髓炎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简述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药物治疗。


    正确答案:药物治疗:颌骨骨髓炎的急性期,尤其是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应根据临床反应、细菌培养及药敏感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炎症的发展,同时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疗法。物理疗法对急性炎症初期,可收到一定效果,如果超短波,能缓解疼痛,达到使肿胀消退以及促使炎症局限的目的。

  • 第3题:

    简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患儿发病突然,全身有高热、寒战、脉速、啼哭、烦躁不安,甚至呕吐;重者可出现昏睡、意识不清等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加。
    局部症状主要在面部,起始眶下及内毗部皮肤红肿。
    以后病变迅速向眼睑周围扩散,出现眼睑肿胀,眼裂狭窄甚至完全闭合。结合膜外翻或眼球外突,提示已发展成为眶周蜂窝织炎。由于新生儿的上颌骨发育未成熟,上颌窦未完全形成,故感染很快波及上牙槽而出现上牙龈及硬腮级膜红肿。感染向外扩散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扩散后可在眶下区形成皮下脓肿,经切开或自溃流出脓液。有时脓液可从龈缘、胯部及鼻腔自溃溢出,形成瘘管。在脓肿引流后,全身症状可渐缓解,局部症状也逐渐转入慢性。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一般很少形成大块死骨,这是因为上颌骨质松软,骨密质较薄而又富有多数营养孔,化脓性炎症容易突骨板向外发展,但常有眶下绿或颧骨的骨质破坏,形成颗粒状死骨从瘘管排出。
    如果炎症不能得到及早控制,上颌乳牙牙胚可因炎症损坏而在以后影响牙的正常萌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生儿骨质钙化程度低及不能合作因素。
    X线摄片在诊断死骨形成上帮助不太大。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可导致上颌骨及牙颌系统发育障碍,死骨排出后遗留的骨质缺损,加上眶下区的瘢痕形成,可后遗睑外翻、颧面部塌陷等继发畸形。目前临床上很少能见到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因初发病时大多在产科及小儿科就诊,待转入慢性期后始到口腔颌面外科诊治,那时病员早已渡过新生儿期,故对这类病员亦可称为婴幼儿骨髓炎。

  • 第4题:

    由放射治疗引起的骨髓炎为()

    • A、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 B、慢性颌骨骨髓炎
    • 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 D、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 E、亚急性颌骨骨髓炎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黏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3)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4)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5)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1)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2)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 第6题:

    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 第7题:

    问答题
    请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
    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粘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患儿发病突然,全身有高热、寒战、脉速、啼哭、烦躁不安,甚至呕吐;重者可出现昏睡、意识不清等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加。
    局部症状主要在面部,起始眶下及内毗部皮肤红肿。
    以后病变迅速向眼睑周围扩散,出现眼睑肿胀,眼裂狭窄甚至完全闭合。结合膜外翻或眼球外突,提示已发展成为眶周蜂窝织炎。由于新生儿的上颌骨发育未成熟,上颌窦未完全形成,故感染很快波及上牙槽而出现上牙龈及硬腮级膜红肿。感染向外扩散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扩散后可在眶下区形成皮下脓肿,经切开或自溃流出脓液。有时脓液可从龈缘、胯部及鼻腔自溃溢出,形成瘘管。在脓肿引流后,全身症状可渐缓解,局部症状也逐渐转入慢性。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一般很少形成大块死骨,这是因为上颌骨质松软,骨密质较薄而又富有多数营养孔,化脓性炎症容易突骨板向外发展,但常有眶下绿或颧骨的骨质破坏,形成颗粒状死骨从瘘管排出。
    如果炎症不能得到及早控制,上颌乳牙牙胚可因炎症损坏而在以后影响牙的正常萌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生儿骨质钙化程度低及不能合作因素。
    X线摄片在诊断死骨形成上帮助不太大。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可导致上颌骨及牙颌系统发育障碍,死骨排出后遗留的骨质缺损,加上眶下区的瘢痕形成,可后遗睑外翻、颧面部塌陷等继发畸形。目前临床上很少能见到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因初发病时大多在产科及小儿科就诊,待转入慢性期后始到口腔颌面外科诊治,那时病员早已渡过新生儿期,故对这类病员亦可称为婴幼儿骨髓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病灶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腔。常由吸入含菌分泌物引起(吸入性),亦可由血源感染(血源性)或继发于邻近器官化脓病变。吸入性常为多种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达80%以上;血源性常见为葡萄球菌。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10~14天后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可伴有咯血,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常明显下降,可出现肺实变征。脓肿可破溃入胸膜腔形成脓气胸。X线胸片示肺野大片模糊阴影,内有透亮区及液平面。血源性常先有原发感染灶引起的畏寒、发热等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痰,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野散在小片状或球形炎症病灶,内有脓腔及液平面。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治疗及痰液引流。
    抗菌治疗:由于青霉素G对大多数厌氧菌敏感,吸入性肺脓肿.首选青霉素G,可用大剂量静脉滴注,重症者可用至1000万U/d,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脆弱类杆菌,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林可或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治疗,治疗至症状、体征及X线炎症病灶完全消失为止,疗程一般需8~12周。疗效不佳者,可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血源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青霉素G耐药率高,可选用苯唑青霉素或一、二代头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首选万古霉素。
    痰液引流: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可行体位引流。痰粘咳不出,可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治疗。
    经正规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的慢性肺脓肿,或并有支气管胸膜瘘、脓胸或大咯血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应以预防为主,放射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剂量和防护。放疗前将口内病灶牙拔除,去除金属填充物,消除感染源;放疗后3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也有人主张积极治疗,将坏死的软硬组织一并切除,采用皮瓣或肌皮瓣整复。一般配高压氧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配伍题
    放射性骨髓炎治疗应(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治疗应(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治疗应(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慢性期治疗应( )
    A

    刮除死骨、拔除病灶牙

    B

    抗感染、切开引流

    C

    搔刮死骨、注意保护牙胚

    D

    配合高压氧治疗

    E

    局部湿敷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正确答案: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发病急、病情重、全身症状变化快,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临床上首先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应注意患儿全身情况变化,给予必要的对症及支持疗法,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一旦眶周、牙槽骨或跨部已形成脓肿,要及早切开引流。如果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局部虽未进入化脓期,必要时施行早期切开引流,也可获得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及防止局部感染继续扩散的效果。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急性期如果处理得当,可得到治愈,而不转入慢性期。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常有疫孔排脓,换药时,最好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溶液冲洗,效果较好。口内有疫孔者应注意防止脓液误吸引起肺部并发症。
    如病情转入慢性期,已形成死骨,但全身症状好转,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死骨清除术亦不急于进行,因新生儿或婴幼儿上颌骨骨壁较薄,骨质松软,死骨均较小,可随脓液从瘘孔排出而自愈。如果牙胚受炎症侵入而坏死,不能从瘘道排出时,可略扩大创口取出坏死牙胚,但未感染的牙胚要尽量保留。
    如死骨较大不能排出,手术摘除时也要尽量保守仅摘除已分离的死骨,否则会加重颌骨破坏,影响颌骨发育,遗留颌面及牙颌系统畸形或咬合功能紊乱。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治愈后,面部及眶周遗留的原痕畸形,可待适当时机进行二期整复手术。

  • 第14题:

    简述慢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正确答案: 颌骨骨髓炎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必须用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
    由于中央性及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颌损害特点不同,故手术方法及侧重点也不尽一致。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常常病变范围广泛并形成较大死骨块,可能一侧颌骨甚至全下颌骨均形成死骨。
    病灶清除应以摘除死骨为主;如死骨已完全分离则手术较易进行。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受累区骨密质变软,仅有散在的浅表性死骨形成,故常用刮除方式清除。
    当感染侵入松质时,骨外极可呈腔洞状损害,有的呈单独病灶,有的呈数个病灶互相连通;病灶腔洞内充满着大量炎性肉芽组织,此时手术应以刮除病理性肉芽组织为主。

  • 第15题: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应以预防为主,放射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剂量和防护。放疗前将口内病灶牙拔除,去除金属填充物,消除感染源;放疗后3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也有人主张积极治疗,将坏死的软硬组织一并切除,采用皮瓣或肌皮瓣整复。一般配高压氧治疗。

  • 第16题:

    由放射治疗引起的骨髓炎为()

    • A、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 B、慢性颌骨骨髓炎
    • 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 D、婴儿颌骨骨髓炎
    • E、亚急性颌骨骨髓炎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请简述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和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龋病、牙周膜炎、根尖感染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皮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因此,骨髓质与骨皮质多同时受累;3)临床表现可以是局限型,但以弥散型较多(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5)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以波及下颌升支(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可以有大块死骨块,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主要破坏骨皮质,很少破坏骨髓质(3)临床表现多系局限型,弥散型较少(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及牙周组织无明显的炎症(5)病变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起于或波及颌骨体(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多系骨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 第18题:

    问答题
    请简述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和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龋病、牙周膜炎、根尖感染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皮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因此,骨髓质与骨皮质多同时受累;3)临床表现可以是局限型,但以弥散型较多(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5)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以波及下颌升支(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可以有大块死骨块,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主要破坏骨皮质,很少破坏骨髓质(3)临床表现多系局限型,弥散型较少(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及牙周组织无明显的炎症(5)病变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起于或波及颌骨体(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多系骨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正确答案: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发病急、病情重、全身症状变化快,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临床上首先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应注意患儿全身情况变化,给予必要的对症及支持疗法,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一旦眶周、牙槽骨或跨部已形成脓肿,要及早切开引流。如果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局部虽未进入化脓期,必要时施行早期切开引流,也可获得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及防止局部感染继续扩散的效果。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急性期如果处理得当,可得到治愈,而不转入慢性期。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常有疫孔排脓,换药时,最好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溶液冲洗,效果较好。口内有疫孔者应注意防止脓液误吸引起肺部并发症。
    如病情转入慢性期,已形成死骨,但全身症状好转,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死骨清除术亦不急于进行,因新生儿或婴幼儿上颌骨骨壁较薄,骨质松软,死骨均较小,可随脓液从瘘孔排出而自愈。如果牙胚受炎症侵入而坏死,不能从瘘道排出时,可略扩大创口取出坏死牙胚,但未感染的牙胚要尽量保留。
    如死骨较大不能排出,手术摘除时也要尽量保守仅摘除已分离的死骨,否则会加重颌骨破坏,影响颌骨发育,遗留颌面及牙颌系统畸形或咬合功能紊乱。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治愈后,面部及眶周遗留的原痕畸形,可待适当时机进行二期整复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慢性颌骨骨髓炎常有面部瘘管形成,并长期排脓或排出小块死骨块,例外的有()。
    A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B

    溶解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D

    增生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E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外科治疗。

    正确答案: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达到引流排脓及除去病灶。在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一旦判定骨髓腔内有化脓性病灶时,即应及早拔除病灶牙及相邻的松动牙,使脓液从拔牙窝内排出,这样既能防止脓液向骨髓腔内扩散,加重病情,又能减轻剧烈的疼痛。如经拔牙,未达到引流目的,症状也不减轻时,则应考虑凿去部分骨外板,以达到敞开髓腔充分排脓,迅速解除疼痛的效果。
    在应用外科疗法的同时仍需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果颌骨内炎症自行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蜂窝组织炎时,单纯的拔牙引流已无效,此时,可根据脓肿的部位先从颌下切开引流,等炎症好转,张口度有改善后,再进行拔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黏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3)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4)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5)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1)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2)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慢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正确答案: 颌骨骨髓炎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必须用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
    由于中央性及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颌损害特点不同,故手术方法及侧重点也不尽一致。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常常病变范围广泛并形成较大死骨块,可能一侧颌骨甚至全下颌骨均形成死骨。
    病灶清除应以摘除死骨为主;如死骨已完全分离则手术较易进行。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受累区骨密质变软,仅有散在的浅表性死骨形成,故常用刮除方式清除。
    当感染侵入松质时,骨外极可呈腔洞状损害,有的呈单独病灶,有的呈数个病灶互相连通;病灶腔洞内充满着大量炎性肉芽组织,此时手术应以刮除病理性肉芽组织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