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问答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和赋税,农业与手工业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明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进行论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内容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后概括出来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3)“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教育应注重预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即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即教育应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燕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燕辟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4)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 第2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和赋税,农业与手工业结合。

  • 第3题:

    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文中的“长人者”指谁?


    正确答案: 即为民之长者,就是官吏。

  • 第5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正确答案: 作者详写“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一面,是为了与下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类比,从而阐发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 第6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正确答案: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形容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马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足迹)。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纆: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采,即打杂草),有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喟然:叹息的样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一:副词,表加强语气,相当于“竟”)?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指事物的精微):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 第7题: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蛊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蛊药攻伐其胃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已累然真蛊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苏轼《盖公堂记》节选)第一个医生诊断正确但用药不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判断题
    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给下列文字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日良入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申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正确答案:
    (1)标点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2)翻译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一块过生活。他们的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哭泣的,太少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了支,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说明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正确答案: 凡吏于土者、凡民之食于土者、怠其事者、有达于理者
    以上四例中,“者”都是指示代词,用于复指前面出现过的人或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 类比法、对比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翻译: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正确答案: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 第14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一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使用牛耕;有利深挖土地,精耕细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15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1)发急传而问之。


    正确答案:派人急忙乘传车前往问太公望。

  • 第16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 类比法、对比法。

  • 第17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3)则望当谁为君乎?


    正确答案:那么我将给谁当国君呢?(宾语前置句)

  • 第18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正确答案: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发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上,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使(官员)负责对我公平办事。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那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为什么呢?情势(这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意见(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 第19题:

    问答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和赋税,农业与手工业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一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使用牛耕;有利深挖土地,精耕细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正确答案: 作者详写“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一面,是为了与下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类比,从而阐发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简括为:顺天致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他指着违反树木天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正确答案: 一是态度马虎,粗心大意。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正确答案: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发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上,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使(官员)负责对我公平办事。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那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为什么呢?情势(这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意见(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