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相关问题
  • 第1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 第2题:

    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


    正确答案: 袁克文,生于公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九三二年。河南项城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次子。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但他对袁世凯称帝之举是极力反对的,曾作诗讽劝其父云:“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第一层。”在家中,他亦不得其志,常常以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陈思王曹植自比。平时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其书法,意在褚遂良、颜真卿之间,以颜体之笔法,求褚书之风韵,劲媚而稍有拙意,别具一格。尤其喜欢写对联,有一次他专门登报,减润鬻书,(即降低卖字的价钱)。一日之间就写了四十多幅对联,全部卖出,他用这些收入又购买了古墨,写了楹联一百余幅。以赠送亲朋好友,还写了“五九纪念扇”四十把,录其《五月九日放歌》,其文辞书法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与其卖国贼父亲袁世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袁克文写书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由待者在两头拉着纸,使其离桌悬空,然后他再提笔濡墨于悬空之纸上任意挥洒。所书之字,力透纸背而纸不损,其用笔力度之把握,恰到好处。他写小字的姿势更为奇特。他嗜吸鸦片烟,往往在床上吞云吐雾,吸足鸦片后,仰卧在床上,一手执笔,一手持纸,凭空仰书,写出来的小楷,娟秀挺劲而毫无歪斜、庸软之病,其把握纸、笔的能力,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第3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

  • 第4题:

    以下属于近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丁文隽的代表作是()。

    • A、《书法经论》
    • B、《论书语》
    • C、《行书册页》
    • D、《金农漆书》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文彭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文彭,是大书法家文征明的长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一四九八——一五七三年)。终年七十六岁。南京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字寿承,号三桥。文彭少承家学,长于书法,善真、行、草书。他的行、草学怀素、孙过庭,小楷追钟繇、王羲之,有萧散之气。但其笔力较弱,行笔草率。明许敦《文国博(文彭,曾做国子监助教)墓志铭》说:“先生字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索书者接踵不断,往太史翁以书名当代,然有时不乐书,虽权贵不敢强。先生手不停挥,求者无不当意。”明詹景凤则说:“文彭篆、分、真、行、草并佳,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才似胜之,功力远不及父。”

  • 第6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 第7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 第8题:

    问答题
    “颜底魏面”指的是清代哪一位书家的书法?在书法上,他是怎样开创新路的?

    正确答案: 是赵之谦(公元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年)。赵之谦,字益甫,一字撝叔,号悲庵,又号梅庵、冷君、无闷、铁三、憨寮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咸丰九年(公元一八五九)举人,曾任江西奉新、南城等处知县。他博学多才,诸如金石、考证、目录、书画、篆刻之类,无不精通。但生性耿直孤傲,愤世疾俗,不肯随波逐流。嬉笑怒骂,随心而发,即使在诗文书画之中,也都能独创新意,绝不取媚世俗态。对于他所看不起的人,即使苦苦相求,也从不写一字、刻一印。因此就难于被人们理解。因不容于世,故以至潦倒贫困,五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书法最早学习颜真卿,后来受到包世臣碑学理论的影响,就改习北碑,临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碑以及北魏造像。又跟随邓石如学习篆书和隶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自称:“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平生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此甘苦自知之。”实际上,赵之谦的正、隶、篆诸体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将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笔法,运用到所写的各种书体之中。在隶书中用篆书笔意,在楷书中用篆隶笔意,又用颜真卿笔法来写北碑。因此,他的篆隶学邓石如而与邓不同,楷书学魏碑,而结果是“颜底魏面”。此外他还引魏碑笔法进入行草,强烈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笔力坚实,气机流宕,仪态万方,开创了碑学中秀雅灵媚的门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

    正确答案: 袁克文,生于公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九三二年。河南项城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次子。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但他对袁世凯称帝之举是极力反对的,曾作诗讽劝其父云:“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第一层。”在家中,他亦不得其志,常常以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陈思王曹植自比。平时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其书法,意在褚遂良、颜真卿之间,以颜体之笔法,求褚书之风韵,劲媚而稍有拙意,别具一格。尤其喜欢写对联,有一次他专门登报,减润鬻书,(即降低卖字的价钱)。一日之间就写了四十多幅对联,全部卖出,他用这些收入又购买了古墨,写了楹联一百余幅。以赠送亲朋好友,还写了“五九纪念扇”四十把,录其《五月九日放歌》,其文辞书法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与其卖国贼父亲袁世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袁克文写书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由待者在两头拉着纸,使其离桌悬空,然后他再提笔濡墨于悬空之纸上任意挥洒。所书之字,力透纸背而纸不损,其用笔力度之把握,恰到好处。他写小字的姿势更为奇特。他嗜吸鸦片烟,往往在床上吞云吐雾,吸足鸦片后,仰卧在床上,一手执笔,一手持纸,凭空仰书,写出来的小楷,娟秀挺劲而毫无歪斜、庸软之病,其把握纸、笔的能力,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黄庭坚认为“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的苏轼的书法怎样?他在书法审美评价上有何独到的见解?

    正确答案: “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是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赞美苏轼书法的话。苏轼(公元一○三七——一一○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朝大文学家、大诗人。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世人所崇。在书法的师承上,《山谷集》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临写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又说:“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书,其豪放多似之。”
    关于苏轼的书风,他儿子苏过的一段话说得很中肯:“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故而有二家风气。俗子不知,妄谓学徐浩,陋矣!”黄庭坚则是从这一角度评价的:“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至于说到造诣,苏轼自论道:“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由于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造诣,所以,有关他的轶事流传较多。譬如,在书法上,黄庭坚在其《跋东坡墨迹》中说:苏东坡不喜欢人们向他要字,“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但如果一时兴来,则书不可止。“元佑中,锁礼部试,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于此可见苏轼书法活动的一个侧面。
    在书法审美评价上,苏轼认为:“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又说:“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尚意求趣,溢于言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袁世凯的一个儿子曾专门给袁世凯编报纸,希望他当皇帝。那么他是谁?()
    A

    袁焕

    B

    袁克定

    C

    袁克文

    D

    袁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颜底魏面”指的是清代哪一位书家的书法?在书法上,他是怎样开创新路的?


    正确答案:是赵之谦(公元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年)。赵之谦,字益甫,一字撝叔,号悲庵,又号梅庵、冷君、无闷、铁三、憨寮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咸丰九年(公元一八五九)举人,曾任江西奉新、南城等处知县。他博学多才,诸如金石、考证、目录、书画、篆刻之类,无不精通。但生性耿直孤傲,愤世疾俗,不肯随波逐流。嬉笑怒骂,随心而发,即使在诗文书画之中,也都能独创新意,绝不取媚世俗态。对于他所看不起的人,即使苦苦相求,也从不写一字、刻一印。因此就难于被人们理解。因不容于世,故以至潦倒贫困,五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书法最早学习颜真卿,后来受到包世臣碑学理论的影响,就改习北碑,临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碑以及北魏造像。又跟随邓石如学习篆书和隶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自称:“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平生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此甘苦自知之。”实际上,赵之谦的正、隶、篆诸体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将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笔法,运用到所写的各种书体之中。在隶书中用篆书笔意,在楷书中用篆隶笔意,又用颜真卿笔法来写北碑。因此,他的篆隶学邓石如而与邓不同,楷书学魏碑,而结果是“颜底魏面”。此外他还引魏碑笔法进入行草,强烈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笔力坚实,气机流宕,仪态万方,开创了碑学中秀雅灵媚的门派。

  • 第14题:

    久闻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大名,他对书法是怎样认识的?


    正确答案: 《画禅室随笔》是董其昌谈论书画的重要著作。在书中,他认为书画和佛家的禅是息息相通的,所以取了这个名字,譬如他在《论用笔》一篇中所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揭示本质的话),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无等等咒”就是佛教用语,其意即为最高级的能起神奇效用的咒语。“结字得势”一句,是董其昌论书的要言之一。在这里,他把用笔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和结体捏在一起,由笔势的垂缩往来而导致结字的“得势”,如果结字不得势的话,那末用笔再好也是徒然的。又说:“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之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也是把用笔和结字揉在一起的。用笔有收放,故而对于整个字来说,也就必定会有“精神相挽”处了。在论用笔中,董其昌的另一重要论点是,“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并着重提出:“‘信笔’两字,最当玩味。”那末怎样才能克服“信笔”的弊端呢?“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
    此外,他在《论用笔》中,还提出了“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欲知屋漏痕、折钗股,于圆熟求之,未可朝执笔,暮合辙也”;“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等说法,都是很有心得和新意的。不过,他说“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则又未免美中不足了。因为书道要巧、要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一味巧、妙,就会显得做作而小家气。看来,董其昌书法的不足之处,一半也就伤在这里。
    前面说过,董其昌论用笔常把结字捏在一起。而结字从何取法呢?他是这样认为的:“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可见,他是主张力学和取法传统的。在章法上,他认为“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书法布局的要点,就显得形象而有说服力了。
    再则,他还谈到学习古人要能“神奇化为腐臭,故离之耳”,柳公权的所以能够用笔古淡,正是因为他能“极力变右军法”,而颖悟的董其昌,却也正是因为窥破了柳公权的这一秘奥,所以才得出了“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的结论。至于说到“昔人以翰墨为不朽事,然亦有遇不遇,有最下最传者:有勤一生而学之,异世不闻声响者;有为后人相倾,余子悠悠,随巨子讥评,以致声价顿减者;有经名人表彰,一时慕效,大擅墨池之誉者。此亦有运命存焉”。的确,书法家除了本身的艺术水准以外,还有个遇和不遇的间题,这是事实,不承认也得承认,但把这归之于“有运命存焉”,那就未免失之消极了。

  • 第15题:

    袁世凯的一个儿子曾专门给袁世凯编报纸,希望他当皇帝。那么他是谁?()

    • A、袁焕
    • B、袁克定
    • C、袁克文
    • D、袁枚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是哪一位书法家的诗句?他的书法艺术和生平如何?


    正确答案: 是傅山的诗句。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他慨叹国土的沦亡,后因介入抗清活动而被捕,但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出狱后,清廷曾几次以功名利禄为手段来笼络他,他都严词拒绝,宁死也不入京赴试。是一个有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所以他论书亦特别重视人的节操、品格。“作字先作人”,是他的心声。
    傅山因赵孟頫不顾自己出身宋代宗室的身分而在元朝任职这一点,十分卑视他。曾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他所崇敬的是颜真卿这样的忠贞之士,“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是他赞颂颜真卿的诗句。他又曾说过:“常临羲之、献之各千过,不以为意。惟鲁公姓名,写时便觉肃然起敬。才展鲁公帖,即不敢倾侧睥睨者,臣子之良知也。”崇颜之心跃然纸上。
    傅的书法,亦如其人,极有个性。篆、隶、真、草各体皆能,而行草尤为超绝。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流畅,墨酣意足,深得雄逸奇伟之趣。小楷亦清俊古穆,出于魏晋。傅山的书论更有独到之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自己的书作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傅山自述其学书过程云:“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何尝不学右军,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坏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由此可见傅山的书法与颜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颜真卿的高尚品格与书法艺术的成就,都是傅所引以为师的。
    傅山论书还强调“正入变出”。所谓“正入”,就是循之古法,在学习古人有了坚实的基础时才能“变出”,舍此是别无捷径的。傅山,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公元一六○五年)生,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亦有记载为一六○七——一六八四),字青主,别字公宅。山西阳曲人。明亡后号朱衣道人、丹崖子、丹崖翁等,均离有怀念朱明王朝之意。其他别号尚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传世作品有《傅青主诗画题录册》、《霜红龛集》等。

  • 第17题:

    “日费十纸”的明初书法家宋克的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宋克,元泰皇帝泰宝四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卒(公元一三二七年——公元一三八七年)。南京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字仲温。年轻时好武功,爱打抱不平。后来闭门读书,专攻书法,每天都要写十张纸的字,从此,因善书而名扬天下。由于找他求书的人太多,应酬不了,就躲藏到南宫里的希家,因此,自号南宫生。宋克的书法从钟繇、王羲之入手,因而气度清雅,风姿翩跹。其草书从索靖《草书势》,章草出自皇象《急就章》,都写得形神维肖。但也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烂熟纤巧,近于俗气。

  • 第18题:

    清代乾隆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说法,前者指的是刘墉,后者指的是谁?其书法如何?后人对他书法有何评论?


    正确答案: 后者指的是王文治(公元一七三○——一八○二年)。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说:“国朝刘石庵相国(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王文治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与他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所以世间有上述说法。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自幼聪慧,九岁即能作文,年青时就有诗名。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年)中探花,官翰林侍读。后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因水土不服辞官。以后曾一度主持杭州崇文书院,七十三岁去世。
    王文治自称:“我的诗和字,都是禅理。”他的书法初学董其昌,而后专攻二王,旁及褚遂良、李邕、张即之等人,形成了自己萧疏秀媚的独特书风,当时论者将他与梁同书并称,梁同书自认为在天分上不如他。
    王文治酷爱旅游,足迹遍布滇中、江南、楚湘、关中、西北等地,所到之处,吟诗题字,自得其乐。年青时曾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他的翰墨极为当地人士宝爱,以至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梁诗正、梁同书、梁巘,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到他写的钱塘僧寺碑,也大为叹赏。后人以碑学为绳墨,评其书画轻佻薄艳。公允论之,他的书法稳逸温雅,骨格清纤,但略伤偏媚。

  • 第19题:

    问答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文彭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文彭,是大书法家文征明的长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一四九八——一五七三年)。终年七十六岁。南京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字寿承,号三桥。文彭少承家学,长于书法,善真、行、草书。他的行、草学怀素、孙过庭,小楷追钟繇、王羲之,有萧散之气。但其笔力较弱,行笔草率。明许敦《文国博(文彭,曾做国子监助教)墓志铭》说:“先生字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索书者接踵不断,往太史翁以书名当代,然有时不乐书,虽权贵不敢强。先生手不停挥,求者无不当意。”明詹景凤则说:“文彭篆、分、真、行、草并佳,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才似胜之,功力远不及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日费十纸”的明初书法家宋克的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宋克,元泰皇帝泰宝四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卒(公元一三二七年——公元一三八七年)。南京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字仲温。年轻时好武功,爱打抱不平。后来闭门读书,专攻书法,每天都要写十张纸的字,从此,因善书而名扬天下。由于找他求书的人太多,应酬不了,就躲藏到南宫里的希家,因此,自号南宫生。宋克的书法从钟繇、王羲之入手,因而气度清雅,风姿翩跹。其草书从索靖《草书势》,章草出自皇象《急就章》,都写得形神维肖。但也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烂熟纤巧,近于俗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文与可向以画竹著称,不知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文与可名同,字与可。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号笑笑先生。生于宋真宗天喜二年,卒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一八——一○七九年)。他善诗文,工篆、隶、行草、飞白等诸体,尤精于画竹。是大文豪苏轼的从表兄。苏轼曾说,文与可学草书十年,落笔如风,但由于不用心,到底未得着古人笔法,后来在路上看见二蛇相斗,才突然醒悟了笔法之妙诀,从此,草书大进。宋魏了翁称与可书“操韵清逸”。文彦博也称赞他说:“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其世传书迹有《千字文》,书论有《论草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