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孟子
孔子
周公
第1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孟子
B孔子
C周公
D双荀子
第2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至()。
第3题:
翻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4题:
()讲:“民为贵,君为轻。”汉朝的贾谊更明确地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第5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第6题: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
第7题:
祛湿除邪法适应的眼症是()
第8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第9题:
荀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第10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管仲
第11题:
眵泪并作
眵多粘结
抱轮混赤
抱轮红赤
白睛污浊
第12题:
孟子
孔子
周公
荀子
第13题:
以下哪几项是孔子认为需要正名的缘由?()
第14题:
站在百姓的观点,提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是()。
第15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第16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的观点。
第17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的言论。
第18题: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第19题:
孔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第20题:
第21题:
孟子
荀子
孔子
庄子
第22题: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
第23题:
荀子
孟子
孔子
周公
第24题:
孟子
孔子
周公
双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