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AT-Ⅲ的含量
中和血小板因子Ⅲ
溶解微血栓
增加因子Ⅷ活性
防止微血栓形成
第1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DIC发病机制( )
A、纤溶系统被抑制
B、任何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C、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消耗
D、纤溶系统被激活
E、形成弥散性的微血栓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最主要特征是()
第5题:
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作用是()
第6题:
血管内凝血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溶解的物质是()
第7题:
增加AT-Ⅲ的含量
中和血小板第3因子
增加AT-Ⅱ的含量
抑制凝血活酶、凝血酶的形成
增加Ⅷ因子活性
第8题:
重要器官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广泛性微血栓形成
血液黏稠度增加
凝血因子减少
第9题:
溶解血栓
防止血栓形成
防止血栓扩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透析抗凝
第10题:
3P试验阳性
血小板计数<100×10/L
血涂片见异形或破碎红细胞>3%
D-2聚体阳性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3秒
第11题:
增加AT-Ⅲ的含量
中和血小板因子Ⅲ
溶解微血栓
增加因子Ⅷ活性
防止微血栓形成
第12题:
纤溶系统被抑制
任何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消耗
纤溶系统被激活
形成弥散性的微血栓
第13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理特征是
A、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B、血液黏稠度增加
C、广泛性微血栓形成
D、重要器官缺血
E、凝血因子减少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烧伤后的微循环改变与多种免疫细胞及体液因子变化有关,主要改变包括( )
第17题:
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作用是()
第18题:
增加AT-Ⅲ的含量
中和血小板3因子
增加AT-Ⅱ的含量
抑制凝血活酶、凝血酶的形成
增加Ⅷ因子活性
第19题:
血栓
凝血酶
血浆蛋白
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
第20题:
使凝血酶灭活
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解除血管痉挛
有溶解微血栓的作用
抑制纤维蛋血溶解
第21题: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含量
3P试验
玻片法测凝血时间
第22题:
严重创伤可引起DIC
严重感染可引起DIC
肝素可以抑制微血栓进一步形成
肝素可以溶解血栓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疏通微循环
第23题: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微血管收缩
微血管扩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栓及栓塞形成
第24题:
增加AT-Ⅲ的含量
中和和血小板因子Ⅲ
溶解微血栓
增加因子Ⅷ活性
防止微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