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泻心汤与柏叶汤均治呕血,但前方功效为(),后方功效为()

题目

泻心汤与柏叶汤均治呕血,但前方功效为(),后方功效为()


相似考题
更多“泻心汤与柏叶汤均治呕血,但前方功效为(),后方功效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比较柏叶汤证和泻心汤证。


    正确答案: 二方均可治疗吐血。柏叶汤治中气虚寒,血不归经所致之虚寒吐血,症见吐血淡红或紫暗,面白无华或萎黄,舌淡,脉微弱或虚数无力,治以温中散寒止血,方中取柏叶之清肃,折其逆上之热而又能收敛止血,干姜、艾叶温阳守中,使阳气振奋而能止血。泻心汤治心火亢盛,扰乱心神,迫血妄行的实热吐血,症见心烦不安,吐血鲜红,面赤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脉数有力,治以清热泻火止血,方中取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泄,直折其热,使火降则血亦自止。

  • 第2题:

    真人养脏汤、败毒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功效与适应证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真人养脏汤、败毒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但真人养脏汤功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主治脾肾虚寒,大便失于固摄之滑脱病。
    败毒散“逆流挽舟”,解表止痢,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适用于外邪陷里而成痢疾,多用于痢疾初起而兼有外感风寒湿邪者。
    葛根苓连汤解表清热止病,尤能清胃肠之湿热,故风湿热为患的身热下痢,无论有无表证皆相适宜。
    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长于清解肠胃血分之热毒,故以热毒深陷血分的赤痢为宜。
    芍药汤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止痢,兼以“通因通用”,适用湿热蓄积肠中,气滞失调,症见赤白相兼,里急后重之腹痛下痢。

  • 第3题:

    柏叶膏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冻疮。

  • 第4题:

    橘叶青盐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肝气胀。

  • 第5题:

    橘叶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乳痈焮红漫肿,或初起,或渐成脓者。

  • 第6题:

    柏莲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怔忡。

  • 第7题:

    问答题
    加味治中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脾胃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肠鸣腹痛,泄泻注下。温中健脾。
    解析: 加味治中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干姜(炮)白术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各30克人参(去芦)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肠鸣腹痛,泄泻注下。

  • 第8题:

    问答题
    真人养脏汤、败毒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功效与适应证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真人养脏汤、败毒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但真人养脏汤功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主治脾肾虚寒,大便失于固摄之滑脱病。
    败毒散“逆流挽舟”,解表止痢,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适用于外邪陷里而成痢疾,多用于痢疾初起而兼有外感风寒湿邪者。
    葛根苓连汤解表清热止病,尤能清胃肠之湿热,故风湿热为患的身热下痢,无论有无表证皆相适宜。
    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长于清解肠胃血分之热毒,故以热毒深陷血分的赤痢为宜。
    芍药汤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止痢,兼以“通因通用”,适用湿热蓄积肠中,气滞失调,症见赤白相兼,里急后重之腹痛下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柏叶膏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冻疮。
    解析: 柏叶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异名】柏叶散(《普济方》卷三○○)。
    【组成】柏叶(炙干为末)120克杏仁(去皮研)30克头发30克盐(研)15克乳香(研)7.5克黄蜡30克油700毫升
    【用法】上七味,先煎油沸,次下五味药,以发销尽为度,次下黄蜡搅匀,瓷器中收。先以冷开水洗疮,以绵裹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包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洗一换,如疮渐愈,即三四日一换。
    【主治】冻疮。

  • 第10题:

    问答题
    苏叶黄连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解析: 苏叶黄连汤
    【来源】《湿热病篇》。
    【组成】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
    【用法】煎汤服。
    【功用】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妇科学》补。

  • 第11题:

    问答题
    试比较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在组方及功效的异同。

    正确答案: 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均售有半夏、干姜、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六味药和,两方仅一味药物之差,半夏泻心汤即黄连汤去桂枝加黄芩而成,但两方主治病证有别。黄连汤主治寒热分居,上下相阻,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重用黄连为主药,清在上之热,用桂枝取其宣通上下阴阳之气。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痞结心下,以痞满,呕逆,肠鸣下利为主证,故姜夏芩连并用,重在解寒热互结之势。从药物组成分析,两方均属辛开苦降甘补,寒温并用之法,但黄连汤侧重于辛开,半夏泻心汤则偏于苦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菊叶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外感风邪,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
    解析: 菊叶汤
    【来源】《宜明论方》卷三。
    【异名】菊花散(《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菊花(去梗)羌活独活旋复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主治】外感风邪,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

  • 第13题:

    柏子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妊娠子烦,左寸脉微弱者。

  • 第14题:

    试比较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在组方及功效的异同。


    正确答案: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均售有半夏、干姜、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六味药和,两方仅一味药物之差,半夏泻心汤即黄连汤去桂枝加黄芩而成,但两方主治病证有别。黄连汤主治寒热分居,上下相阻,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重用黄连为主药,清在上之热,用桂枝取其宣通上下阴阳之气。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痞结心下,以痞满,呕逆,肠鸣下利为主证,故姜夏芩连并用,重在解寒热互结之势。从药物组成分析,两方均属辛开苦降甘补,寒温并用之法,但黄连汤侧重于辛开,半夏泻心汤则偏于苦降。

  • 第15题:

    柏叶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疠风。

  • 第16题:

    加味治中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脾胃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肠鸣腹痛,泄泻注下。温中健脾。

  • 第17题:

    柏叶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肠风下血。

  • 第18题:

    泻心汤和柏叶汤均治吐血,但()

    • A、前者主治气逆血热证
    • B、后者主治湿热熏灼血络证
    • C、前方含有干姜
    • D、后方含有地黄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泻心汤和柏叶汤均治吐血,但()
    A

    前者主治气逆血热证

    B

    后者主治湿热熏灼血络证

    C

    前方含有干姜

    D

    后方含有地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柏叶散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
    解析: 柏叶散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组成】柏叶45克(微炙)续断45克芎藭45克禹余粮75克(烧,醋淬七遍)艾叶3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30克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0克(锉)生干地黄30克(锉)当归45克(锉,微炒)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龟甲45克(涂酥,炙令黄)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次6克,空腹时以粥饮调下。
    【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

  • 第21题:

    问答题
    柏叶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肠风下血。
    解析: 柏叶汤2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组成】侧柏叶当归生地黄黄连枳壳(麸炒)槐花地榆荆芥川芎各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上锉一剂。加乌梅1个,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肠风下血。

  • 第22题:

    问答题
    柏桂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杨梅毒结于宗筋,阴茎腐烂,
    解析: 柏桂汤
    【来源】《医林纂要》卷十。
    【组成】茯苓30克甘草梢(生用)9克栀子(炒)9克黄柏(酒制)9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杨梅毒结于宗筋,阴茎腐烂,

  • 第23题:

    问答题
    柏子安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舌出血。
    解析: 柏子安心汤
    【来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人参茯神柏子仁各10克远志3克菖蒲1克当归生地各15克五味子10粒贝母黄连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