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述如何做好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医疗机构应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正确答案: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2)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3)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采取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4)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规定的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在指定地点及时清洁和消毒。
    (5)应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以及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6)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 第2题: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做好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正确答案: 1、积极救治感染患者,对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对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其他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陪护、探视人员等进行医学观察,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或无新发感染病例出现为止。停止使用可疑污染的物品,或经严格消毒与灭菌处理及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3、根据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切断其传播途径,其措施应遵循《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
    4、对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疾病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实施特异性预防保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用药等。医务人员也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 第3题:

    如何做好医用导管的医院感染管理?


    正确答案: 医用导管室(含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尚应达到以下要求。
    (1)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其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处理程序如下:
    ①导管应编号并记录使用情况。
    ②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③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④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⑤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或其他灭菌方法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⑥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
    ⑦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 第4题:

    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正确答案: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精神,医疗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医疗机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包括:
    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病人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病人前后、对病人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病人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③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④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病人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 第5题:

    试述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现将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分述如下:
    (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2)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3)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并进行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6m2

  • 第6题:

    试述用电检查部门如何做好无功管理?


    正确答案: 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客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按有关标准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电力倒送。除电网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外,客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供电营业规则》的有关规定:客户无功补偿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安装质量应符合规程要求;无功补偿设备容量与用电设备装机容量配置比例必须合理;督促客户及时更换故障电容器,凡功率因数不符合《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的新客户,可拒绝接电;对已送电的客户,应督促和帮助客户采取措施,提高功率因数;在规定期限内仍未采取措施达到要求的客户,可中止或限制供电。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医院各类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时数和要求。

    正确答案: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具体要求有:
    ①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技能。
    ②应有在职教育制度与计划。教育方式可采用授课、知识竞赛、看录像和考试等方式。
    ③应有上岗前教育及各类人员的培训记录。
    ④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包括感染诊断、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做好医用导管的医院感染管理?

    正确答案: 医用导管室(含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尚应达到以下要求。
    (1)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其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处理程序如下:
    ①导管应编号并记录使用情况。
    ②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③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④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⑤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或其他灭菌方法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⑥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
    ⑦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医院对抗感染药物的管理要求。

    正确答案: 目前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于各级医院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严格管理。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2)医院应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3)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4)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职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5)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6)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正确答案: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3)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6)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7)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及时报告,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病人。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病人死亡。
    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为了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医院应做好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 为了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医院应做好如下工作:
    (1)新建、改建或扩建放射性核素工作单位,需先向公安、环保部门申报,经审查批准后方能施工;竣工后需由上述部门验收,并由公安部门发放"放射性同位素许可登记证"后方可进入工作。
    (2)医院应制定出"三废"的技术处理、排放、运输和储存方案,并报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审批。
    (3)医院使用的放射源应有专人保管,建立放射性物品的接收、储存、领用和处置的制度。
    (4)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工作室、储藏室要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要求。

    正确答案: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如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资料。


    正确答案: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可进行下列工作:
    (1)监测医院感染流行状况: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观察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和聚集性发生,对医院感染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如果存在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和聚集性发生,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
    (2)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当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资料采取某些控制措施后,应继续利用监测资料评价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有多大的效果。一般认为,若监测数据可靠,则能使医院感染率下降。通过监测资料可以评价改进某些消毒措施、改进管理措施、改进洗手设施与方法后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3)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资料可以发现和评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侵入性诊疗操作、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对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如有人通过监测,发现医院内难辨梭状芽孢肠炎的发生与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与林可霉素使用有关,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即可降低该类肠炎的发生。如发现手术切口感染与手的清洗消毒不好有关,通过加强洗手管理、改进洗手设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4)作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资料:利用监测资料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各自参与的控制措施,甚至包括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等。
    (5)参加监测网络机构:为局部地区或全国的感染监测资料的积累、分析增加资料,推动局部地区或全国的感染控制工作。

  • 第14题:

    试述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正确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订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出现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 第15题: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正确答案: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3)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6)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7)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及时报告,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病人。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病人死亡。
    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 第16题:

    试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医院各类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时数和要求。


    正确答案: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具体要求有:
    ①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技能。
    ②应有在职教育制度与计划。教育方式可采用授课、知识竞赛、看录像和考试等方式。
    ③应有上岗前教育及各类人员的培训记录。
    ④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包括感染诊断、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

  • 第17题:

    试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控制与管理。


    正确答案: 医院感染流行的控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报告制度: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如有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或同一区域内相同(源)病原菌感染时],感染管理科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流行得到证实后,医院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流行(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伤寒、甲型肝炎等),按《传染病防治法》办理。
    (2)控制措施: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①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证实流行或暴发,基本步骤为: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③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④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存在的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⑤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现将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分述如下:
    (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2)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3)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并进行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6m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医疗机构应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正确答案: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2)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3)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采取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4)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规定的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在指定地点及时清洁和消毒。
    (5)应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以及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6)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做好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正确答案: 口腔医疗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必须对此加强管理,尽量杜绝院内感染。
    (1)口腔科应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室内终末消毒处理。
    (2)治疗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佩戴防护镜。
    (3)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次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测定。
    (4)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5)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6)用后的敷料等医疗垃圾按规定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医院如何做好消毒药械的管理。

    正确答案: 医院使用的消毒药品和器械应按以下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2)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
    (4)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5)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日期、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资料。

    正确答案: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可进行下列工作:
    (1)监测医院感染流行状况: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观察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和聚集性发生,对医院感染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如果存在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和聚集性发生,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
    (2)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当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资料采取某些控制措施后,应继续利用监测资料评价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有多大的效果。一般认为,若监测数据可靠,则能使医院感染率下降。通过监测资料可以评价改进某些消毒措施、改进管理措施、改进洗手设施与方法后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3)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资料可以发现和评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侵入性诊疗操作、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对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如有人通过监测,发现医院内难辨梭状芽孢肠炎的发生与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与林可霉素使用有关,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即可降低该类肠炎的发生。如发现手术切口感染与手的清洗消毒不好有关,通过加强洗手管理、改进洗手设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4)作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资料:利用监测资料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各自参与的控制措施,甚至包括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等。
    (5)参加监测网络机构:为局部地区或全国的感染监测资料的积累、分析增加资料,推动局部地区或全国的感染控制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正确答案: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精神,医疗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医疗机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包括:
    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病人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病人前后、对病人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病人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③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④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和定植病人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病人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