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0—23题。(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

题目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0—23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相似考题
更多“(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0—23题。(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同住一间寝室的甲、乙、丙、丁四名女大学生在宿舍中,有1人正在修指甲,1人在梳理头发,1人在化妆,1人在看书。已知:(1)甲不在修指甲,也没有看书;(2)乙没有化妆,也不在修指甲;(3)如果甲不在化妆,那么丙不在修指甲;(4)丁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那么( )。

    A.甲在化妆,乙在看书,丙在修指甲,丁在梳理头发

    B.甲在化妆,乙在修指甲,丙在梳理头发,丁在看书

    C.甲在化妆,乙在梳理头发,丙在修指甲,丁在看书

    D.甲在看书,乙在化妆,丙在梳理头发,丁在修指甲


    正确答案:A
    由条件(1)可知:甲不修指甲,不看书;由条件(2)可知:乙不化妆,不修指甲;由(4)可知:丁不看书,不修指甲,所以甲、乙、丁都不修指甲,那么,只有丙在修指甲;由(3)(4)可知,只有乙在看书。如果甲不在化妆,那么丙就不在修指甲,但丙已在修指甲,说明甲在化妆,同时可推理出丁在梳理头发,由此可知A为正确答案。关于演绎推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出突破口,从此入手,进行推理,找到问题的答案。

  • 第2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案:C
    解析:
    C项运用的是对偶,没有运用对比,因此是错误的

  • 第3题:

    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为假,下列判断中为真的是()。

    A.甲在武汉且乙在广州
    B.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
    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
    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

    答案:B,D
    解析:

  • 第4题:

    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鸣;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有勤耕。这是教师( )的自然流露。

    A.热爱学生
    B.精益求精
    C.举止文明
    D.爱岗敬业

    答案:D
    解析:
    “爱岗则鸣”“敬业就行”“唯有勤耕”体现了教师的爱岗敬业。

  • 第5题:

    人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在宗教上很有名气,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别称?


    正确答案: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别称“海天佛国”。

  • 第6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D、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学完开头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紧接下来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将这句改成与上句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果按两两相对的结构,可以改为“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无……”。同学们试着再加一加,(学生试改:无房子之华丽,无闲人来打扰;无奇花异草,无群蜂群蝶……师逐一点评)师:老师也试着加一句: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现在我来整体读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大家觉得怎么样?生:缺少美的语感。师:噢,他感觉出来了,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一个调子,让人生厌。文章要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了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过,该教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参与
    • B、改写课文能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能让学生对对偶等修辞加深了解
    • C、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D、教师设置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这下,问题来了,紧接下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改成与上下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我们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 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 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 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果按两两相对的结构,可以改为“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无……”。同学们试着再加一加。(学生试改:无房子之华丽,无闲人来打扰;无奇花异草,无群蜂群蝶……师逐一评点。) 师:老师也试着加一句: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改后感觉怎么样啊?老师来读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 生:缺少美的语感。 师:噢,他感觉出来了,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一个调子,让人生厌。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 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过,李老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教师参与!

    B

    改写课文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让学生对对偶、排比等修辞加深了解

    C

    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

    教师设置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这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正确答案: A
    解析: 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又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这是一种再创造,有一定难度。而改写古诗文,则更难!不过,李老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教师参与! 这教法,可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让学生对对偶、排比等修辞了解,还能了解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这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C选项“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错误。故选择C选项。

  • 第10题:

    多选题
    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假,下列判断中取值为真的是()。
    A

    甲在武汉且乙在广州

    B

    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

    C

    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D

    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

    E

    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为假(即: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则是“甲在武汉,乙不在广州”或“甲不在武汉,乙在广州”;再根据“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为假,则应当是“甲在武汉而乙不在广州”。因此A错,B正确,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等值于“甲不在武汉且乙不在广州”所以错,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假且后件假应为真所以正确,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真且后件假应为假所以错误。

  • 第11题:

    问答题
    人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在宗教上很有名气,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别称?

    正确答案: 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别称“海天佛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
    A

    王勃的《滕王阁序》

    B

    杜牧的《阿房宫赋》

    C

    刘禹锡的《陋室铭》

    D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C.唯大英雄,方能本色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正确答案:C
    考查必要条件。题干中,“规矩”是“方圆”必要条件。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即“大英雄”是“本色”的必要条件。故选C。

  • 第14题:

    “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虽然简陋,但有琴弹,有书看,可避尘俗之扰,能免公务之累,这就足够了。所以,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斋字在古代的含义
    B.古代文人追求简陋的书斋生活
    C.古代文人的书斋布置非常简单
    D.古代文人以斋字来表达自己的境界追求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以两个问题开头,引出“斋”的话题,然后通过回答问题引出重点,即“斋”寓意的“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最后以刘禹锡及其代表作品《陋室铭》进行举例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要论述了“斋字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 第15题:

    某工程流水线有甲、乙、丙三道工序,为保证甲工序进程优先,开始安排的工人数甲是乙的2倍,一周后发现乙工序有滞后倾向,于是从甲工序抽调10名工人到乙工序,从丙工序抽调3名工人到乙工序。这样乙工序的工人数就为甲工序的2倍,则最初甲工序安排了(  )名工人。

    A.18
    B.22
    C.24
    D.28

    答案:B
    解析:
    设最初甲安排a人,则乙安排O.5a人,根据题意有,0.5a+10+3=2(a-1O),解得a=22,选B。

  • 第16题:

    下列文字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 C、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正确答案:有仙则名;惟吾德馨

  • 第18题: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斯是陋室,()是()的《陋室铭》中的名句。


    正确答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刘禹锡

  • 第19题:

    甲和乙是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有一天乙没有来上班,找乙办事的人都被甲用“乙不在,没有来上班”给挡回去了。如果你是甲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1)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2)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3)如果乙没有来上班,而恰好找他来办事情的人又很多,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同事,我会主动地向来人说明情况,并询问他们要乙办理的事情是公务还是私人事务,如果是公务,如果我能够代办,我会在单位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替乙代办,如果我不能代办,其他的同事能够解决,我会找到其他的同事,在征得同事同意的情况下,让其他的同事代办。如果是乙必须亲自办理的事情,在不涉及私人隐私的前提下,我会详细地替乙记录下来,等乙上班后把情况告知于他。
    (4)有人说,在机关单位工作,“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那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的主流还是好的。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只有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团结一致,我们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们的集体才是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无不胜的集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稳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 第20题:

    单选题
    “并非如果甲在现场,则乙不在现场”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

    甲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B

    甲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C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不在现场

    D

    甲不在现场而且乙在现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有师日:位不在高,爱岗则鸣;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有勤耕。这是教师()的自然流露。
    A

    热爱学生

    B

    精益求精

    C

    举止文明

    D

    爱岗敬业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文字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C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故本题答案选D。

  • 第23题:

    填空题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斯是陋室,()是()的《陋室铭》中的名句。

    正确答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刘禹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