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怅恨久之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芳草鲜美 ②陶后鲜有闻
B.①悉如外人 ②悉以咨之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2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第3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群为儿时 辟群为别驾
B.以为模、逵秽德 廙深德群
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
D.世以群为知人 将何以应敌
第4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第5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第9题:
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0题:
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1题:
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旬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作动词
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
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
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第14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 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第15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第16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第17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①驽纯之材也 ②怅恨之之
D. ①此其寡取易盈 ②其如土石何
第18题:
第19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第20题:
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第21题: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相同的句子,以下学生给出答案错误的一项是()。
第22题:
“每假借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是出于其()。
第23题:
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句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
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
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