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河南省商丘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浮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2.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
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