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国家信用保证一般是指银行通货买入政府债券向流通中投放信用货币,因此,这一凭国家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具备稳定货币流通保证作用。()
第2题:
使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流通规律原理阐述社会主义自觉调节货币流通的意义。(5分)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现金流通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而()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第6题:
广义货币流通包括()
第7题:
由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被称为( )
第8题:
下列关于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陈述正确的是()
第9题:
准货币
第三代货币
电子货币
管理货币
第10题:
第11题:
现金流通
狭义的货币流通
广义的货币流通
存款货币流通
第12题:
现金流通
银行券流通
信用货币流通
非现金结算
货币符号的流通
第13题:
答案: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决定流通中的纸币需要量,纸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中的商品量和纸币发行量所决定的规律。假如流通中的商品量少于纸币流通量,纸币的币值就有可能下降,商品价格水平就有可能上升,或者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商品量的需要,其结果也相同;反之,如果实际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量,由于流通中货币量不足,因而将导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纸币的币值就要上升,商品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向下波动。实际上,在现代市场中,由于流通中的纸币量只是货币流通中的一部分,因而要影响纸币的币值和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还需要有信用货币的支持。也就是说,纸币发行量如果同信用货币流通量同时扩大,并且高于商品流通量的需要量,价格总水平才有可能普遍上扬,也就会发生我们经常讲到的通货膨胀。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表明:货币必要量与价格、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第17题:
信用的扩张会减少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增加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第18题: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和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币值取决于()
第19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调节和控制()、信用及利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第20题:
货币购买力
经济发展水平
交易规模
货币流通速度
第21题:
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现金和存款都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22题:
存款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
本位货币流通
信用货币流通
第23题:
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币本位货币
货币本身具有相应的内在价值
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