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箅()和跨步电位差。 A.接触电势差; B.跨步电势差; C.接触电位差; D.跨步电位差。

题目
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箅()和跨步电位差。
A.接触电势差; B.跨步电势差; C.接触电位差; D.跨步电位差。


相似考题
更多“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箅()和跨步电位差。 A.接触电势差; B.跨步电势差; C.接触电位差; D.跨步电位差。”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发电厂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值为0. 2020;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值为9.122kA,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22;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108.据此,请计算最大接触电位差和最大跨步电位差.
    接地装置接地网外地表面的最大跨步电位差为()。
    A.158V, B.175V; C.180V; D.199V。


    答案:D
    解析:
    根据DL/T 621-1997P18附录B中的B2,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如下Umax=KmaxUg=O.108X1843=199(V)

  • 第2题:

    当人工接地网局部地带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超过规定信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局部増设水平均压带; B.増设垂直接地极;
    C.销设碎石地面或沥青地面; D.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


    答案:A,B,C
    解析:

  • 第3题:

    跨步电位差是指()。
    A.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B.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0.8m处对接地网边沿接地极的电位差;
    C.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人体两脚间的电位差;
    D.接地短路电流波过接地装里,且人体跨于接地网外与接地网间时两脚间的电位差。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不接地、经消弧线圈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电气装置保护 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且应符合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其接地网的最大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 )。

    A. 145V; B. 248V;
    C 345V; D. 448V。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的主接地网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 B、接地网地电位升高可提高至5kV,经专门的计算,地电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 C、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 D、接地网应与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的地线直接相连,并且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人体接触不同电位的两点时所承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计算和的得数是()。

    • A、具体接地网的计算值
    • B、某些接地网的允许值
    • C、各种接地网的计算值
    • D、各种接地网的允许值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是由()产生的。

    • A、高压线感应
    • B、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
    • C、接地短路电流
    • D、接地线截面过小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是由()产生的。
    A

    高压线感应

    B

    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

    C

    接地短路电流

    D

    接地线截面过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是由()产生的。
    A

    高压线感应

    B

    不同等电位差产生的

    C

    接地短路电流

    D

    感应电压产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概念是()。
    A

    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沿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

    B

    人们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接触电位差)。接地网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体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势,人们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最大接触电压

    C

    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势;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位差)

    D

    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0.3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体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步电势;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最大跨步电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变电所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0.12Ω,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12kA,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计算值分别为0.1和0.22,请计算,最大跨步电位差、最大接触电位差分别为下列何值?
    (A) 10V、22V
    (B) 14.4V、6.55V
    (C) 144V、316.8V
    (D) 1000V、454.5V


    答案:C
    解析: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附录B

  • 第14题:

    某发电厂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值为0. 2020;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值为9.122kA,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22;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108.据此,请计算最大接触电位差和最大跨步电位差.
    接地装置接地网地表面的最大接触电位差为()。
    A.286V; B.312V; C.405V; D.534V。


    答案:C
    解析:
    根据DL/T 621-1997P18附录B中的B2,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如下Umax=KmaxUg=O.22X1843=405(V)

  • 第15题:

    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电位差,称为()
    A.接触电势; B.接触电压; C.跨步电势; D.跨步电压。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是由( )产生的。

    A.高压线感应; B.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
    C.接地短路电流; D.接地线截面过小。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

    • A、80V
    • B、100V
    • C、120V
    • D、150V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最大跨步电压(最大跨步电位差)的确切含义是()

    • A、在接地网内的地面上,最大跨步(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 B、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
    • C、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
    • D、在接地网内的地面上,最大跨步(水平距离为1.0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是由()产生的。

    • A、高压线感应
    • B、不同等电位差产生的
    • C、接地短路电流
    • D、感应电压产生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试计算某企业110kV变电所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和接地网的最大跨步电位差。已知条件如下: ①最大接地短路电流Jmax=6kA;所内短路时避雷线的分流系数Ke1≈0.5。 ②按电网要求,本所无接地中性点。 ③计及自然接地极作用后的接地电阻为0.4Ω。假定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Ksmax≈0.5,接地网的最大跨步电位差约为()。

    • A、300V
    • B、600V
    • C、900V
    • D、1200V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 A、1mV
    • B、2mV
    • C、3mV
    • D、4mV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多选题
    接地装置的特性参数包括()
    A

    电气完整性;

    B

    地网分流系数;

    C

    接触电位差;

    D

    跨步电位差。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计算和的得数是()。
    A

    具体接地网的计算值

    B

    某些接地网的允许值

    C

    各种接地网的计算值

    D

    各种接地网的允许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