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2008年2月起,赵某与钱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8年10月赵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9年3月案发后,赵某主动交代曾在1998年1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对于赵某和钱某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赵某盗窃合计318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B.赵某盗窃合计300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C.赵某盗窃合计14000元,钱某合计盗窃9000元 D.赵某

题目
2008年2月起,赵某与钱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8年10月赵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9年3月案发后,赵某主动交代曾在1998年1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对于赵某和钱某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赵某盗窃合计318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B.赵某盗窃合计300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C.赵某盗窃合计14000元,钱某合计盗窃9000元
D.赵某盗窃合计11300元,钱某合计盗窃4500元

相似考题
更多“2008年2月起,赵某与钱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8年10月赵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9年3月案发后,赵某主动交代曾在1998年1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对于赵某和钱某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7岁青工罗某偷的工业用铜,罗遂偷出4枷元的铜块交给赵某,二人的行为()。

    A.赵构成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

    C.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D.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参考答案:B

  • 第2题:

    自1998年2月起,张某与许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5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1998年10月,张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1999年3月案发后,张某主动交代曾在1988年元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在追究张某和许某的刑事责任时,张某和许某分别对下列何种数额负责:( )。

    A.张某盗窃合计31800元

    B.许某盗窃25000元

    C.张某盗窃30000元

    D.许某盗窃12500元


    正确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盗窃罪的数额计算问题。对共同盗窃案件,不能实行参与人均分数额的办法,而是各个犯罪人对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负责。

  • 第3题: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不构成犯罪
    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D.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赵某和钱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也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 第4题:

    2003年2月起,贾某与许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2年10月贾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在追究贾某刑事责任时,贾某对下列何种数额负责?(  )
    A.25000元
    B.39000元
    C.14000元
    D.30000元


    答案:D
    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要对共同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责,即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所以贾某对和许某共同犯罪的25000元负责任。同时数额的计算应当以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损失为标准,而不是以行为人所获得的财物作为标准。故选D项。

  • 第5题:

    以“赵、钱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参与作案”这个判断为前提,能必然推出()。

    • A、“并不是赵、钱二人均未参与作案”
    • B、“钱参与作案,但赵并未参与作案”
    • C、“只要赵参与作案,钱就未参与作案”
    • D、“如果钱未参与作案,赵就参与作案”
    • E、“只有赵参与作案,钱才未参与作案”

    正确答案:B,C,D,E

  • 第6题: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赵某和钱某:()

    • A、不构成犯罪
    • 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 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 D、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以下应当认定为刑事诉讼中多次作案的是()。

    • A、赵某在1年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盗窃作案7起
    • B、解某一夜之间,在城区某一地段拦截路人,抢劫作案3起
    • C、魏某在3年内,盗窃作案2起
    • D、王某在3年内,盗窃自行车一辆,诈骗其朋友手机一部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超市行窃,2011年11月9日凌晨2时,二人到达该超市后,赵某留在超市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超市内的服装。钱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第二天分赃时,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赵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犯罪
    • B、钱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 C、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和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
    • D、钱某放火行为是盗窃后的行为,不能构成另外的犯罪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多选题
    2008年2月起,赵某与钱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8年10月赵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9年3月案发后,赵某主动交代曾在1998年元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在追究赵某和钱某刑事责任时,对赵某和钱某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认定错误的有:()
    A

    赵某盗窃合计318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B

    赵某盗窃合计300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C

    赵某盗窃合计14000元,钱某合计盗窃9000元

    D

    赵某盗窃合计11300元,钱某合计盗窃4500元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追诉时效制度。赵某1998年元月盗窃他人价值1800元摩托车一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按照盗窃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单处或者并处罚金,此案的追诉时效应为5年,应到2003年2月止,因此,此案已经超过追诉时效,盗窃的数额不能再算入赵某应负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盗窃数额,应当按照盗窃的财物价值算,不能按照销赃的数额算。共同盗窃的,每人都要对盗窃财物的总价值负责。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赵某和钱某:()
    A

    不构成犯罪

    B

    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C

    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D

    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赵某和钱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也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 第11题:

    多选题
    赵某盗窃了钱某的一辆价值2万元的摩托车,以500元的价格卖给了孙某。孙某在使用摩托车过程中被钱某发现,钱某到公安局报案。在公安局采取强制措施之前,经李某说和,赵某与钱某达成协议,由赵某付给钱某3000元,钱某到公安机关撤回举报。钱某收到3000元后,没有撤回举报,后赵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刑满释放后,赵某诉至法院,要求钱某返还不当得利3000元。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构成不当得利,应返还给赵某

    B

    不构成不当得利,由钱某取得

    C

    属于非法所得,应予以收缴

    D

    赵某和钱某所达成协议属于无效行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本题涉及不当得利的认定问题。《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题中,从表面上看,钱某取得3000元没有合法依据,且导致赵某遭受损失,该3000元应构成不当得利,然而,赵某和钱某之所以达成此项协议,其目的是逃避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当事人从事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人民法院有权予以收缴。本题正确选项为CD。

  • 第12题:

    多选题
    2008年2月起,赵某与钱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2008年10月赵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9年3月案发后,赵某主动交代曾在1998年1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对于赵某和钱某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赵某盗窃合计318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B

    赵某盗窃合计30000元,钱某合计盗窃25000元

    C

    赵某盗窃合计14000元,钱某合计盗窃9000元

    D

    赵某盗窃合计11300元,钱某合计盗窃4500元


    正确答案: D,C
    解析:
    赵某1998年1月盗窃他人价值1800元摩托车一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按照盗窃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单处或者并处罚金,此案的追诉时效应为5年,应到2003年1月止。因此,此案已经超过追诉时效,盗窃的数额不能再算入赵某应负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盗窃数额,应当按照盗窃的财物价值算,不能按照销赃的数额算。共同盗窃的,每人都要对盗窃财物的总价值负责。

  • 第13题:

    1998年2月起,张某与许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1998年10月张某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1999年3月案发后,张某主动交代曾在1988年元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800元。在追究张某和许某刑事责任时,张某和许某分别对下列何种数额负责?( )

    A.张某盗窃合计31800元

    B.许某盗窃25000元

    C.张某盗窃30000元

    D.许某盗窃12500元


    正确答案:BC
    略 

  •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 )

    A.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
    B.乙杀死愁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
    C.丙趁孙某醉酒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
    D.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

    答案:A,C,D
    解析: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项,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B项,乙杀死仇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乙并不存在为拿走手机而杀死仇人的动机,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C项,行为人丙用酒灌的方式使被害人孙某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下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项,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 第15题:

    某商店失窃,职员赵甲、钱乙、孙丙、赵丁四人涉嫌被调查。赵甲说:除非我没有作案,钱乙才作案。钱乙说:我和孙丙都没作案。孙丙说:除非赵甲作案,否则钱乙不会作案。赵丁说:赵甲和孙丙两人至少有一人作案。已知赵甲、钱乙、孙丙、赵丁四人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作案者是?

    A.赵甲。
    B.钱乙。
    C.孙丙。
    D.赵丁。
    E.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7岁青工罗某偷的工业用铜,罗遂偷出4500元的铜块交给赵某,两人的行为是()

    • A、赵构成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 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
    • C、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 D、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以下行为应当认定刑事拘留中的多次作案的是()。

    • A、赵某在1年内在不同时间、地点盗窃作案3起,总价值人民币5000元
    • B、解某一夜之间,在城区某一地段拦截路人,抢劫作案3起
    • C、魏某在3年内,盗窃作案5起
    • D、王某在3年内,盗窃自行车一辆,诈骗其朋友手机一部的同时又窃得其现金3000元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刘某向赵某传授了技术开锁犯罪技巧后,多次伙同赵某利用技术开锁手段入室盗窃,窃得价值3万元物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刘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 B、刘某与赵某系盗窃共犯
    • C、刘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择一重处罚
    • D、刘某、赵某均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收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职工罗某偷盗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600元的铜块交与赵某,二人的行为是

    • A、罗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销赃罪
    • B、赵、罗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C、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 D、赵构成盗窃罪,罗构成贪污罪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赵某与钱某系夫妻,二人带儿子钱小某(系钱某与前夫孙某所生,现与生母钱某及继父赵某共同生活)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现在有赵某的哥哥赵大某,钱某的弟弟孙大某以及钱小某的亲生父亲孙某主张继承遗产,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 A、推定钱小某先于赵某与钱某死亡
    • B、推定王某和李某同时死亡
    • C、赵某的哥哥赵大某继承其弟赵某的遗产
    • D、以上死者的遗产终归将都归孙某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单选题
    赵某、钱某、孙某、李某设立一家普通合伙企业。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赵某、钱某执行合伙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孙某、李某有权监督赵某、钱某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

    B

    如赵某单独执行某一合伙事务,钱某可以对赵某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

    C

    如赵某单独执行某一合伙事务,孙某可以对赵某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

    D

    如赵某执行事务违反合伙协议,孙某、李某、钱某有权决定撤销对赵某的委托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监督权、撤销委托权、查阅账簿权,但无异议权。

  • 第22题:

    多选题
    赵某与钱某系夫妻,二人带儿子钱小某(系钱某与前夫孙某所生,现与生母钱某及继父赵某共同生活)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现在有赵某的哥哥赵大某,钱某的弟弟孙大某以及钱小某的亲生父亲孙某主张继承遗产,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A

    推定钱小某先于赵某与钱某死亡

    B

    推定王某和李某同时死亡

    C

    赵某的哥哥赵大某继承其弟赵某的遗产

    D

    以上死者的遗产终归将都归孙某


    正确答案: C,B
    解析: 《继承法意见》第2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本题中,由于三个死者均有继承人,应该推定长辈即赵某与钱某先于钱小某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赵某的哥哥为其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劣于与赵某形成继子女关系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钱小某,因此,赵某的哥哥赵大某无权继承其弟赵某的遗产。作为赵某和钱某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钱小某继承二人遗产后,该遗产自然只能由钱小某的亲生父亲继承。因此本题选BD。

  • 第23题:

    问答题
    赵某与同伙一起去仓库,赵某站在门外负责把风,其他人进仓库偷袜子,之后将袜子背出放在三轮车(赵某作案前盗窃所得)上,由赵某将三轮车骑走转移赃物。之后,赵某向联防队保卫人员汇报案件经过,并领取500元"线人费"。案发后,检察院以赵某犯盗窃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问题:此案中被告人赵某自称自己是线人,并确有领取500元线人费的事实。对于其是否为线人该如何认定?如果认定其为线人,其刑事责任该怎样确定?

    正确答案: 首先,线人不是随意充当的,指派线人的主体是法定的,而不是任意的。就本案而言,被告人赵某是向联防队报的案,也是受领联防队给付的线人费,依据相关法律,联防队不具有这样的资格,其对赵某的指示只能作为抓获盗窃行为实施者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的意思联络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侦察人员与线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从这一点上讲,赵某作为线人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其次,刑事案件法律责任的严重性客观上要求其各项程序的法定性。因而有权利指派线人的主体应依法与线人办理相关手续,以证实线人的成立。本案中,赵某案发前根本未与联防队有过联络,更没有办理手续。因而从程序上讲,线人也是不成立的。最后,既然是线人,就要实际上与侦察人员配合,积极汇报其了解的犯罪情况,并且此行为应发生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这才能起到线人的作用,才是有效的线人行为。本案中,赵某不仅没有在案发前将案情汇报,在犯罪过程中还为作案人提供犯罪工具,以便完成赃物的转移。从这一点上看,赵某的行为根本不是有效的线人行为,事后的汇报也只是为了获取线人费。因此,本案的被告人赵某不应认定为线人,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以“赵、钱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参与作案”这个判断为前提,能必然推出()。
    A

    “并不是赵、钱二人均未参与作案”

    B

    “钱参与作案,但赵并未参与作案”

    C

    “只要赵参与作案,钱就未参与作案”

    D

    “如果钱未参与作案,赵就参与作案”

    E

    “只有赵参与作案,钱才未参与作案”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