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第2题: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之间的关系。
A.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
B.行为与结果
C.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
第3题:
下列关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构成一切犯罪的必要要件
B.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要件
C.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时间、地点、方法等
D.可以分为两类,即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
第4题:
第5题:
下列关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6题:
关于刑法个别化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下列人员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通常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是指不履行作为的法律义务的行为
不作为通常不构成犯罪
第10题:
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都属于危害税收征管犯罪
主体只能是单位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
第11题:
根据条件说,凡是引起危害结果的条件,都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根据原因说,只有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才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引起危害结果的条件,与危害结果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在刑法的因果关系问题上,无论是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还是现在的客观归责理论,都是以条件说为基础的
现在,在刑法理论上,人们基本上都承认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和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第12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第13题: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结果
D.犯罪客体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15题:
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动作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第16题:
第17题: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
第18题:
下列关于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第19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第20题:
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
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纯粹是一种客观的判断
第21题:
危害社会行为
思想活动行为
犯罪的主体
犯罪的客体
犯罪的社会关系
第22题:
体现罪行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强调客观的行为及其危害
把行为作为唯一的定罪处罚根据
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改善犯罪人
第23题:
无行为则无犯罪
犯罪行为是在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人的条件反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
刑法上的一个行为就是人的一个身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