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礼和法都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隆礼王至法则国有常。”
第1题:
第2题:
隆礼重法
隆礼重法,出自于荀子治国理念: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由此,礼转为法。因此,荀子常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
略
第3题:
荀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
第4题: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第5题:
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第6题:
中国法律史中的比附类推原则,源于荀子的哪一种理论?()
第7题:
翻译:(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第10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荀子》“君道篇”中说“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勉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
第15题:
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儒家有:仁、义、礼、法。
第16题:
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第17题:
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
第18题: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第19题:
孟子主张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第20题:
第21题:
周公
孔子
墨子
孟子
第22题:
第23题:
墨子
孔子
荀子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