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通过人民的代表机关或者按照公民投票方式制定的宪法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与法律都是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B、宪法和法律都以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来确认和保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C、一切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有宪法的依据,否则无效
    D、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c如我国《宪法》第64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答案:C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说明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但是,宪法也是法,它与普通法一样,具有法的一般特征,无论是形式意义还是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宪法与法律首先具有共同的基础与特点:①宪法与法律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物质文化形态;②宪法与法律都是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③宪法和法律都以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来确认和保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④宪法和法律一样具有制裁性等。因此,选项AB是正确的。同时,宪法又以其自身的法律特征,表明居于根本法的地位,起着根本法的作用,从而区别于其他普通法律: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一方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另一方面,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第一,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我国《宪法》第5条第2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一切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有宪法的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调整对象不尽相同。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中,都存在无“宪法依据”的普通法律。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 第2题:

    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
    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
    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

    答案:B
    解析:
    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权力形态。制宪权与修宪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故A项“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国家权力”说法。人民是制宪主体。人民可以直接参与制宪过程,比如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故B项对。
    宪法的通过人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国家甚至规定要通过全体投票、全民公决的方式批准。C项仅考虑我国宪法制定实践,不全面.故错误。
    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形式公布。故D项错误。

  • 第3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


    答案:错
    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宪法的制定者,也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

  • 第4题:

    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B.一般来说,公布宪法修正案的机关主要有国家元首、议决机关和行政机关等
    C.1954年宪法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答案:C
    解析:
    考查宪法的修改。C选项错误,1982年宪法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第5题:

    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

    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

    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


    答案:B
    解析:
    A项:制宪权与修宪权,从渊源看,修宪权源于制宪权。修宪权是“根据宪法而产生的权力”,是制宪权在法律上的延伸,一般称为“制度化的制宪权”,相对始原性的制宪权而言具有派生性。其次,从制宪权、修宪权与宪法规范的关系看,宪法规范是制宪权行使的结果,而修宪权则是宪法规范的产物。由此可见,修宪权与制宪权性质是不同的,故A项错误。B项: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宪法草案的决议,要求广泛开展讨论,发动人民群众提出修改意见。可见,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故B项正确。C项:我国现行《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我国宪法并未规定宪法制定和通过的程序,故C项错误。D项: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