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更多“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历史阶段为线索,秩序观大体可以分为()

    A、等级结构秩序观

    B、自由、平等的秩序观

    C、社会本位的秩序观

    D、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

    E、辩证主义秩序观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试论乔叟的文学观。


    参考答案:

    乔叟的文学观集中在他的小说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当中。
    首先,他使得叙事性文学的结构和框架得以改变。西方传统的叙事文学,是以“整齐、严谨、秩序和规模”为其主要特征的,这主要源于亚里士多德对诗的定义、托马斯•阿奎纳的美的三要素理论以及但丁的美在秩序说等等在西方源远流长的美学思想。但是随着11世纪前后阿拉伯和东方文化向欧洲的流传,像印度的《五卷书》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这些著作所具有的随意、散漫、不求比例、协调以及对称的叙事特征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这一部英国小说因为结构的相对自由和松散涉及了较其他作品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层面,在结构上也显得更加的纵横捭阖。
    其次,乔叟在自己的小说中发展了一种新的叙事者、作品主人公和作者的关系。在但丁的《神曲》中,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关系,作品的多重含义是通向一个一致的地方的。但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不一样,因为叙述者不能代表主人公,也不能代表作者的立场,三者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依附的权威,也就不会在主旨上通向一个一致的地方。那么,如果说在《神曲》那里,但丁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终极的神学和信仰意义上的天堂的话,那么,乔叟所信仰的终极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身,这一点决定了乔叟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比较完全地脱离了神学的束缚,理性在相当的程度上获得了胜利。
    再次,乔叟使得英语俗语成为了最终的英语诗歌语言。和但丁为俗语所规定的“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以及法庭的”这四个要素出于同样的考虑,乔叟认为英语要成为诗歌的语言也必须有提炼,有融合,还要有交流,而不是将简单的民间语言移入诗歌。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语言,就是这样的经过了对民间语言的提炼和融合,能够在文学当中达到与接受者的很好的交流的语言。


  • 第3题:

    试论萧绎的“文”“笔”观。
    自汉代始,用“文学”来称学术,用“文章”来称文学,二都逐渐分野。到了六朝,“文章”的概念又进而发展为“文”与“笔”之分。
    (1)“文笔“区分的新观点,以往仅从形式上有韵和无韵来区分,现着眼于文章性质和特点的差异。《金楼子•立言》中有关论述,正是这一文学思想发展的集中体现。
    (2)萧绎认为,“文”的特征首先在于它了情感性,只有“留连哀思”、“情灵摇荡”的抒情性作品才叫“文”,而章奏之类的实用文体和缺乏情感特征的诗歌,只能称“笔”。并主张文人向善于表达情感的民间歌谣学习。这一观点是对儒家传统诗学亲风雅远郑卫的保守思想的反叛,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3)“文”还应具“绮縠纷披”即辞藻华美艳丽的特点,他继承了六朝文坛的“绮靡”之说,强调了“文”也应具有“丽”的特征。当然,“文”除了具有浓厚的情感和华美艳丽的辞藻,同时还应该具备音乐美这也是六朝文坛的普遍倾向,原来以有韵为“文”的标准,即着眼于此。所以,萧绎认为“文”还须有“宫徵靡曼,唇吻遒会”,即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
    (4)萧绎对“文”情、采、韵的三个特点的论述,是与“笔”相比较而得出的,这就突破了以往仅以有有韵和无韵区分文与笔的界限,从而在理论上丰富了“文笔说”的内涵。

  • 第4题:

    试论歌德的“世界文学”观。


    参考答案:

    歌德认为,文学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论及民族文学时,歌德以宏阔的文化眼光指出,真正民族的文学,并非仅仅属于某一民族所有,而应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进而断言“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他认为,并不存在爱国主义艺术和爱国主义科学这种东西。艺术和科学,跟一切伟大而美好的事物一样,都属于整个世界。只有在跟同时代人自由地和全面地交流思想时,在经常向我们所继承的遗产求教的情况下,它们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并明确主张,不论什么时代,什么民族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应把它吸收过来。
    歌德这种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世界文学观,渴望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沟通的文化观,对于正在走向“地球村”时代的21世纪人类而言,更具有显示意义。


  • 第5题:

    试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以自我理论为理论假设的心理治疗观。他的“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疗法直接反映出他的心理治疗观。
    (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
    罗杰斯心理治疗观经历了“非指导性治疗”——“患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的过程。
    罗杰斯的咨询理论与传统咨询理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传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中心和指导地位,因为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方法和经验去发现被咨询者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而被咨询者往往没有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能力,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因而有赖于咨询者的指导。罗杰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认为:“被咨询者清楚哪些情感受到伤害;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关键问题在哪里,哪些经验被埋没了。”他坚信,只有被咨询者才真正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在罗杰斯看来,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1957年提出的“改变人格治疗的充足条件”都是指医生的个人态度,与他们的职业训练无关。
    (2)“患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治疗关系:
    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特点是将将医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具体来说;“医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医师能让自己对患者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内部障碍能妨碍他在与患者相处的任何时刻对患者的状况察觉;而且,他还能向患者传达他设身处境的移情理解。医师只满足一种于提供一种气氛,使患者能有最大的自由变成他自己。
    对患者来说,这一理想的治疗意味着对他自身内部似乎越来越奇特的、未知而又危险的情感的探索。他开始理解他的某些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曾作为对自我的结构太有威胁和损害而被排拒与意识之外,因而此时此刻他就是他的恐惧,或他的愤怒,或他的温柔,或他的力量。”罗杰斯认为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首先,真诚一致。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要做到真诚,双方即要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深层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要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第二,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这意味“咨询者要表达对被咨询者作为一个有潜力的人的深切、诚挚的关心;这是一种不因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的关心”。第三,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罗杰斯把此称为“移情理解”。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恶魔内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
    (3)治疗过程:
    罗杰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心理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虽然它们看似不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第四,治疗者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第九,疗效的产生。第十,扩大疗效。第十一,来访者的全面成长。第十二,治疗结束。
    (4)治疗目标: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中提到“人们似乎有一种成为真正自己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个有利的心理因素,它促使人摒弃他在生活中常用的面具,促使他去发现和体验隐藏在面具后面的陌生人——他自己的被掩盖起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