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第1题:
材料三:“驱除鞑虔,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根据材料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哪一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
民生
第2题:
材料四反映孙中山的认识又有怎样的提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彻底反帝反封建,说明了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
第3题:
第4题:
在新三民主义阶段,孙中山将()规定为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则。
A平均地权
B耕者有其田
C节制资本
D集产社会主义
第5题:
1923年2月。孙中山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党纲》,主要阐述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第6题:
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有效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第7题: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第8题:
评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怎样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第9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生主义
第10题: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根据材料,归纳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
第11题:
节制资本
驱除鞑虏
平均地权
产业民主
第12题:
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第13题:
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孙中山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多次斗争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同情和支持。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略
第17题: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主要体现在()
第18题: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①提出民生主义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联合苏俄的主张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第19题: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第20题: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指的就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第21题: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第22题:
第23题:
“平均地权”主张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