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更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2分)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 第2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正确答案:
    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 第3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⑦,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


    答案:
    解析:
    不同点:高诗纯写景。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景,虚实结合,并借景抒情。李诗先引用典故直接抒情,而后又借景抒情。共同点:两诗均用了通感(特殊的比喻),由听觉诉诸视觉。同时均用了联想和想象,由乐声联想到梅花飘落的景象。

  • 第4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⑦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解析:
    “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 第5题:

    古代有一首咏物诗是这样写的:“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请问这首诗咏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首诗咏的是柳絮。

  • 第6题:

    杜甫成都诗的地理名词中代指成都的是()

    • A、剑外
    • B、江城
    • C、燕塞
    • D、西蜀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中写道:“白发崔年老,青阳逼岁除。”自叹虚度年华,壮志未酬。请问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写下这首诗的?


    正确答案:《岁暮归南山》是诗人在落榜的时候写下的。

  • 第8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以月贯串全诗的。


    正确答案: 全词以月贯串,上片从问月赞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下片从月影移动,月亮圆缺变化,写到月光远照。构思缜密,情意深长。

  • 第9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①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不同点:高诗纯写景。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景,虚实结合,并借景抒情。李诗先引用典故直接抒情,而后又借景抒情。
    共同点:两诗均用了通感(特殊的比喻),由听觉诉诸视觉。同时均用了联想和想象,由乐声联想到梅花飘落的景象。

  • 第10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①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两首诗均写了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而作者的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高诗写战士在雪净月明的边关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再想到梅花之落,虽含有淡淡的思乡情调却不低沉。李诗因是写流放夜郎时听曲,抒发的是诗人浓郁的迁谪之感和去国怀乡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杜甫《新婚别》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这是杜甫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代表作。诗作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极为典型的,诗人在这里大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虚构,新娘子由开始的不满战乱造成的“暮婚晨告别”的人生悲剧,到她“沉痛迫中肠”的心理矛盾,再到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把战争环境中的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写得相当充分,十分符合战乱的环境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女主人公的个性语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这首诗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对比,臧克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正确答案:
    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切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旬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 第1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首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个层次。前四句写南宋朝廷以和戎为国策,醉生梦死,武备松弛,根本不想收复中原。中间四句写战士们报国无门、空老沙场的悲哀。后四句写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热切地盼望恢复,但一直遥遥无期的悲愤。

  • 第15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⑦,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高适写这首边塞诗时在哥舒翰幕府。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两首诗均写了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而作者的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高诗写战士在雪净月明的边关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再想到梅花之落,虽含有淡淡的思乡情调却不低沉。李诗因是写流放夜郎时听曲,抒发的是诗人浓郁的迁谪之感和去国怀乡之情。

  • 第1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结庐:
    喧:
    尔:
    (2)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3)分析这首诗写景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5)如何理解这首诗平淡淳美的风格


    答案:
    解析:
    (1)结庐:建造住宅。喧:喧闹。尔:做到这样。 (2)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当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句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3)这首诗写景的句子主要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千百年来,这四句被传诵不已,不仅仅是因为成功地描绘出优美的田园景色,而且是在这种景色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远离纷争、喧嚣、危险的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采菊饮酒,悠然远望,何等惬意!黄昏时分,飞鸟结伴还巢,刹那间,诗人领悟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像飞鸟归巢一样,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4)这首诗写作者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找到自己人生归宿的快乐心情。
    (5)由于陶渊明在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的喜爱和远离官场的恬淡心情,因而笔下的景物都带上了淳美色彩,表现出平淡自然的风格。?

  • 第17题:

    杜甫《新婚别》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这是杜甫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代表作。诗作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极为典型的,诗人在这里大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虚构,新娘子由开始的不满战乱造成的“暮婚晨告别”的人生悲剧,到她“沉痛迫中肠”的心理矛盾,再到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把战争环境中的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写得相当充分,十分符合战乱的环境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女主人公的个性语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第18题:

    《忆江南》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 A、李白
    • B、杜甫
    • C、王维
    • D、白居易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对《岁暮》理解错误的是()

    • A、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
    • B、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颔联具体写唐朝兵势的浩大,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表达作者厌恶战争的情绪
    • C、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
    • D、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尾联拿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与朝廷之士“朝廷谁请缨”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对《岁暮》叙述正确的是()

    • A、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这一句中“岁暮”使用双关修辞手法
    • B、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这一句中“烟尘”“鼓角”使用借喻修辞手法
    • C、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这一句中“请缨”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 D、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一句使用设问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对《岁暮》理解错误的是()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

    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颔联具体写唐朝兵势的浩大,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表达作者厌恶战争的情绪

    C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

    D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尾联拿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与朝廷之士“朝廷谁请缨”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对《岁暮》叙述正确的是()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这一句中“岁暮”使用双关修辞手法

    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这一句中“烟尘”“鼓角”使用借喻修辞手法

    C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这一句中“请缨”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D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一句使用设问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古代有一首咏物诗是这样写的:“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请问这首诗咏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首诗咏的是柳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