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挂牌,这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自贸区建设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挂牌,这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自贸区建设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A.货币兑换自由
B.监管高效便捷
C.金融领域开放
D.法制环境规范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
    答:(1)具体表现:波兰剧变;两德统一;匈牙利事件;南斯拉夫分裂等。
    (2)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改革的严重冲击,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 第2题:

    根据材料回答 27~31 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27 题 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
    因张某的救助行为使二者之间发生无因管理关系。

  • 第3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治疗鼻塞流涕,应选用( )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在液为涎”的脏是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称( )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答案:A,C,D,E
    解析:
    对注意进行跟踪是监控策略的内容。

  • 第7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H A MA 量表的因子数量为(  )。单选

    A. 2
    B. 3
    C. 5
    D. 7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
    ?
    问题: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
    (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成功之处:
    ①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地球仪进行观察、探究,发现海陆分布大势和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再通过知识竞赛呈现和突破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记住海陆面积的比例.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②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活动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结合得较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 第9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补充表中I、Ⅱ两部分“评价指标”内容。
    (2)结合上表,说明思想品德课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I:1.不断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能用所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矫正自己的行为。
    Ⅱ:1.在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能规范自己行为习惯。2.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效果显著。
    (2)思想品德课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实施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目标从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其学习结果,通过目标的管理来评价教学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①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②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③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思想品德课实施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且关注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在形成性评价之列。思想品德课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有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想品德课实施形成性评价真正发挥了评价促进发展的作用。

  • 第10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答案:
    解析:
    首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7分)
    文化创新同时存在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其次,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7分)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创新的途径.了解其过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从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最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6分)
    文化创新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具有引导、制约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第11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数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答案要点:
    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计算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
    提高运算能力的途径:
    ①通过联系实际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概念、性质、公式等,并能够运用概念、性质和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②加强口算、重视笔算。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笔算过程要正确,理解笔算意义,提高计算正确率。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后及时检查和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2)答案要点:
    ①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题目。
    ②通过体验口算过程,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
    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导入:
    ①出示题目30×450×5300×7200× 8
    12×443×223×311×7
    请学生口算上述题目的答案。
    ②请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I=/算的。总结口算方法,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理由: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主要运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通过选择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将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中。请学生自主说出口算方法,更是将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意义地进行学习,符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同时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陈述已学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运用。

  • 第12题:

    案例: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 第13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辩驳、议论和言谈,而是能权衡轻

  • 第14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气血两虚的舌象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生痰之源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答案:
    解析: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①课件内容不符合科学性原则。该课件的制作不够科学严谨和规范正确。例如,折线图的标题应改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0—1927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在图示中没有相关的注解。
    ②课件内容不符合简约性原则。课件的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观察特点。课件中对每一个阶段的注解位置不明确,折线图中有断线,使得整个画面杂乱不堪。教师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线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的正上方进行标注,这样课件内容会更清晰。
    ③课件内容不符合艺术性原则。该教师的课件设计缺乏美感,不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降低学生观看课件的兴趣。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历史示意图的设计要符合基本事实,注意历史知识的准确性。
    ②历史示意图的设计需要将众多的历史信息进行正确分类,找出历史信息间的内在联系,用图示准确表现历史信息间的关系。
    ③历史示意图的设计应简洁明了,对知识要点能够进行高度概括。这样才能突出重要的历史信息,方便学生获取这些信息。
    ④历史示意图的设计应直观生动。一方面是画面直观,即采用生动形象的线条、文字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是呈现方式直观,即历史示意图的内容随着教师的讲解逐步呈现,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⑤历史示意图的设计还需要兼顾美观。美观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提高对相关历史信息的记忆效果。

  • 第1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从测验结果看,该受测者的总的智力等级属于(  )。单选

    A. 平常
    B. 高于平常
    C. 超常
    D. 低于平常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选

    A. 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 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 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 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答案:A,C
    解析:

  • 第20题: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答案:
    解析:
    ①毅然:刚毅的样子。这里作毫不犹豫讲。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这里有悲伤的意思。
    欣然:心情愉快的样子。这里有自信、从容的意思。
    ②第一段话说明刘和珍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的人。这从她虽然生活艰苦,但毅然预订销行一向寥落的《莽原》即可看出。第二段话说明刘和珍富于远见和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这从她虑及母校前途,为一些教员在杨荫榆被撤职以后,就纷纷引退而黯然泣下的情节即可看出(而以后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她的担忧确是一种远见)。第三段话说明刘和珍对反动派的斗争是从容不迫,充满信心的。“欣然前往”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说明。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思想进步,具有远见的革命青年。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不怕困难,思想乐观,敢于斗争。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

  • 第21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答题过程中注意把握捕捉利用学生资源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两条主线,既要发现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区别,又要找到二者共同点进行讲解。

  • 第22题:

    思想品德课学习形成性评价用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请补充表中Ⅰ、Ⅱ两部分“评价指标”内容。

    (2)结合上表,说明思想品德课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

  • 第23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 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正确答案:A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正确答案: A
    解析: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B、C、D不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而是属于监视策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