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面试热点:扶贫成绩单【热点背景】在2019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019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单亮相。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2019年脱贫攻坚继续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

题目
面试热点:扶贫成绩单

【热点背景】

在2019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019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单亮相。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2019年脱贫攻坚继续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2019年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全国共排查出520多万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目前已经解决500万人。脱贫攻坚巡视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效显著,考核指出的地方1094个问题、中央单位定点扶贫439个问题,督查巡查指出的155个问题,地方自查发现的5778个问题,整改基本到位。精准帮扶举措持续落地见效,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等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强力推进,东部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9亿元,动员社会捐助款物6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483亿元。中央单位向定点扶贫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63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154亿元。

(新华网)

【命题模拟】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019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单亮相。2019年完成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考题
更多“面试热点:扶贫成绩单 ”相关问题
  • 第1题:

    面试热点:央视主播直播带货 尽显大国柔情担当

    【热点背景】

    直播带货的概念由来已久,但2020年的四五月份可谓是直播带货的疯狂月。先是罗先生抖音带货,紧接着央视主播组成“带货国家队”快手带货,让直播带货一下子上升到网络传播最高调性。

    【模拟试题】

    直播3小时,累计1600多万人次观看,销售额破5亿,这是央视主播们首次触网直播带货的成绩单。国家电视台的主播们一改往日严肃端庄的形象,为疫情影响下的湖北拼单,有舆论认为是不务正业,跌落神坛。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在传统印象中,央视主播作为国家电视台名片式的人物,都是高高在上,严肃庄重的形象。而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乃至全国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国情之下,一些央视主播当着数亿观众的面高声叫卖,有的还成了一改往日严肃风格的搞笑“段子手”,有舆论哗然,认为央视主播“跌落神坛”。这次直播带货颠覆了受众的刻板影响,做到了既有趣又以极高的效率助力中国经济。直播3小时,1600多万人次观看,销售额破5亿,“直播国家队”的首次亮相就收获“顶级流量”,这样的成绩,非但不是跌落神坛,反倒彰显了央视主播接地气的亲民形象,更彰显了疫情当前,举国上下共克时艰的柔情和担当。

    【参考要点】

    1. 表明自身观点。

    网络直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央视主播跨界“直播带货”公益行动,是顺势而为之举,并不是跌落神坛,背后反映了诚挚的亲民、爱民意识,彰显大国柔情与担当,应看到“带货国家队”的示范带动作用,让直播带货更好地造福国计民生。

    2. 分别分析题干观点,并论述自身观点。

    (1) 央视主播网络带货直播并非跌落神坛。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形象代言人,央视主播公益助力湖北拼单的行为与国家电视台定位于传媒公器、群众喉舌的属性并不相悖,反倒是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行为延伸。

    (2) 央视主播触网直播带货旨在为国为民,是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的公益壮举。央视主播们带货的清单从襄阳特产卧龙锅巴到武汉热干面……恩施玉露茶、葛根粉,都是受困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湖北特色农副产品,是对湖北经济乃至全国消费信心的强力提振;而主播们的带货也纯粹是公益行为;更关键的是,斐然的成绩单证明了央视主播不仅在国家电视台做得好,也能在网络直播领域成为规范化的代表。

    (3)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的关头,央视主播触网直播电商,其深远意义在为国民消费注入一剂强心针,也为直播带货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应放大示范带动效应。

    3. 谈观点落实。

    (1) 公众应增强对央视主播带货直播行为的理解。清晰地认识到“带货国家队”公益之举背后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并力所能及地响应、支持直播电商事业发展,举国上下,共克时艰。

    (2) 央视直播的主要功能定位依然应在国家电视台,首播告捷所积累的经验值得直播电商

  • 第2题:

    面试热点: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链接】

    X州政府将《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公开于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引起省各政府高度关注。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制定本方案。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农产品、畜产品、旅游产品、劳务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热点】

    X州政府推出《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X州作为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较多,部分地区并没有实现全面脱贫(比如勐腊县)。政策的出台不仅仅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也解决了贫困地区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通过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分析积极影响

    ①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农产品、畜产品、旅游产品、劳务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②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③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3.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①各级机关与国有事业单位没有起好带头模范作用,形式主义。

    ②民营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没有参与其中,宣传不到位。

    ③消费扶贫机制不完善。

    ④产品与服务渠道不畅通,质量不达标,保障措施不完善。

    4.解决对策

    (1)鼓励各级机关与国有事业单位带头参与消费扶贫,相关部门监督到位。

    (2)发出消费扶贫倡议,推动参与消费扶贫各类主体的需求与贫困地区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使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

    (3)建立健全东西部消费扶贫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接,建立工作机制,把消费扶贫协作作为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

    (4)打通农产品供应全链条,拓展农产品销售途径,建设完善流通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点体系,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

  • 第3题:

    面试热点:数字经济助力于脱贫攻坚

    【热点背景】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为落实好每一项措施,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各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脱贫攻坚,推动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数字化治理成为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的新引擎。

    【模拟试题】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各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脱贫攻坚。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1.表明观点。

    扶贫领域数字化治理的探索,给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同时脱贫攻坚插上“数字翅膀”,使扶贫手段更智能,扶贫措施落地更高效,成为摆脱贫困的重要帮手。

    2.分析其积极意义。

    (1)通过大数据支撑平台,打通了相关部门数据,可以实现数据横向比对,提高了精准识别质量。例如:可以清晰的看到贫困户名下登记有不动产、小轿车等情况;

    (2)通过数字化治理,可以实时更新、全程监测贫困户数据,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返贫的风险进行动态预警;

    (3)数字化治理让扶贫政策更接地气,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例如:让不同的扶贫对象有针对的了解相关信息及发展情况:让光伏扶贫对象实时了解发电情况;让健康扶贫对象了解“一站式”信息化平台建设。

    3.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1)有的干部数字化治理理念跟不上政策变。比如基层上报的数据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查询与使用,数字化推动力度不大;

    (2)多头管理的存在,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实现信息资源难共享,降低了数字化治理效能;

    (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实现需要过程,由于网络运行缓慢,降低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效率。例如:入户走访上传照片到App时存在卡顿现象;

    (4)乡村信息化人才不足,难以适应数字化治理的现实需要。

    4.谈对策。

    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稳定脱贫成效呼唤数字化治理升级。

    (1)更新治理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多用互联网思维代替传统思维,多用电子填报代替人工填报,同时不断更新系统模块内容,尽力满足基层需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2)加快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各地各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清单,实现信息资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的互认共享;

    (3)加快构建高速通畅的通信网络。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扶贫领域的数字化治理升级才有保障,因此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补齐县域及县域以下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4)加大人才引入和培育力度。统筹城乡信息化人才资源配置,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带头人参与到数字化治理中。

  • 第4题:

    面试热点:“云招聘”面试成刚需 “云面试”招生或可期

    【热点背景】

    随着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招聘市场逐渐复苏。疫情之下,视频面试替代传统线下面试,成为一种刚需。某平台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目前五成以上面试方式都是视频面试。虽然性质略有不同,但“云招聘”在线视频面试其实给学校招生面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复试、艺术类考生招生学校现场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面试,都可尝试采取“云面试”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替代当前无法开展的线下面试,而且可以为推进招生改革探索成本更低且能保障公信力的面试方式。

    【模拟试题】

    随着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招聘市场逐渐复苏,视频面试开始替代传统线下面试,“云招聘”在线视频面试也给学校招生面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随着各企业陆续推进复工复产,招聘市场逐渐复苏,视频面试开始替代传统的线下面试,这也是目前招聘市场的一种尝试与创新。同时,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复试、艺术类考生招生学校现场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面试,也都开始尝试采取“云面试”的方式,这不仅是替代当前无法开展的线下面试,而且可以为推进招生改革探索成本更低且能保障公信力的面试方式。

    一方面,对于求职者或考生而言,可以通过录制一段声情并茂的自我介绍。打破了原始纸质简历的单调、平面,用声音、表情、动作给企业留下深刻印象。同时,通过与企业或学校视频面试,极大地解决了因公司或学校地点较远带来的开支,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或学校而言。相比传统文字简历,企业或学校通过视频面试,对求职者的谈吐、性格、基本状况都有较直观的了解,而且通过视频面试全面考核应聘者的基本素质以及性格特质,同时,通过网络面试初步筛选人才,不需要特意准备面试场所和安排接待人员,让整个招聘过程省时省力。以及大大缩短了招聘时间,为企业或学校及时输送人才。

    但是,在在线视频面试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学校用在线视频面试方式考察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无疑会更关注在线考察的公平、公正问题。比如,不同学生在线回答问题的环境是否一样;在线面试考官的评分是否公平、公正,同时也会担忧面试考生有所准备,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放资料等情况的出现等。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或疑惑并不难解决。对于是否有一样的在线视频面试环境问题,这只需考试单位精准了解学生的家庭上网情况,安排学生到条件更好的在线视频面试地点。对于如何保障考官的评分公平公正上,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按要求答题、录制视频、上传视频并保存,所有面试视频可以复核,既可以为后期复核提供依据,也可以防止学生作弊。另外,面试题目设置上也可以是即兴的开放式题目,即便考生有所准备,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放资料,这也不能提高面试成绩。如了解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面试,考官问几个问题,要求用英文回答,就可以直观了解面试者的实际水平。

    对于当下的“云招聘”我们应积极看待,对于其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各方积极解决,我相信在现阶段防控疫情的情况下,我们的各项招聘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 第5题:

    面试热点:要扶贫也要扶心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发布会就全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及社会兜底保障工作进行发布会上都有哪些重要信息?一起来看看!

    教育扶贫: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3.3%提高到2019年的94.77%,提高了1.47个百分点。全省129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云南成为全国第22个、西部第5个整体通过基本均衡验收的省份,义务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扶贫:2018年至2019年,全省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近600项,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1个,覆盖贫困村587个,带动贫困户9592户。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8个;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51家,认定省级星创天地84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县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4个。

    健康扶贫: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已累计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2.51万户89.08万人,与脱贫攻坚保持同步,“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模拟试题】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发布会就全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进行发布,但仍存在某些干部不作为的情况,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否定评价。

    当前正处于开展扶贫工作的攻坚期,政府在扶贫工作上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现在出现的某些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上心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及反思,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扶贫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2、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消极影响。

    (1)现状:当前,扶贫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教育扶贫上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督导检查,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在科技扶贫上建设了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园区,推广了千余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健康扶贫上,基本解决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

    (2)消极影响:在扶贫关键时期出现的某些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作为的情况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会使我省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帮助,从而使其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改善,长此以往会使群众对政府扶贫工作产生质疑态度,不配合扶贫工作,不信任政府,不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及降低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3)分析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有干部本身的原因,没有把自己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思想意识不深刻,另一方面有在扶贫工作中,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导致部分干部投机取巧,对扶贫工作能简化则简化。

    3、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办法。

    (1)在开展扶贫工作前期,对贫困户宣传相关政策,讲明开展扶贫工作会给其带来的好处,使贫困群众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

    (2)对推进扶贫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考核,包括工作进度考核,群众满意度考核,使其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不仅关系群众,也关系自身,从而增加工作人员对扶贫工作的关注。

    (3)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开通群众监督渠道,确保扶贫工作能根据群众反馈适当调整,因时因地开展。

  • 第6题:

    2016年面试热点: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引起网络巨大反响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人口学者何亚福在《新京报》发表专栏文章,探讨“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该提议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中国新闻周刊》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赞成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为43%,不赞成的为54%,剩下1%“说不好”。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西坡:学者在媒体上建言献策,正是为了接受公众的讨论,因此有不同意见很正常。社会政策的变更本就不应该是“一言以兴”或“一言以废”的。正如何亚福文章中说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18周岁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而结婚是一种民事行为,18岁不允许结婚,意味着这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18岁成年却不许结婚”在逻辑上是个死结。如果法定婚龄降到18岁,那只意味着你在18岁有了结婚的权利。至于18岁够不够成熟、18岁买不买得起房,都跟这没关系。你达不到自己心中的结婚条件,外界不会强迫你结婚。拥有权利不代表一定要行使权利。许多人把权利当成负担,这才是令人不解的地方。放开二孩之后,他们说“国家要把我们当生育机器”。学者提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他们又说专家逼他们早恋、啃老。这种意识错位不亚于一个人被解开镣铐之后,哭天抢地说“谁也别想强迫我跑步锻炼身体!”

      @人民网蒋萌:既然年满17周岁可以当兵,就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那么将法定婚龄降到18周岁,有何“大逆不道”?这个比较并非无厘头。毕竟,17岁可以保卫“大家”, 18岁却无权成立“小家”,是吊诡的。事实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法定婚龄都是18岁。我比较认同上文的观点——“拥有权利不代表一定要行使权利”。人都是理性的,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去年底表示,目前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初婚年龄还在逐年推后。以上海为例,2014年该市居民初婚平均年龄为男性30.11岁、女性28.14岁。人们没有因为现行的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婚龄而“一达标就结婚”。如果真将法定婚龄降至18岁,对许多人想必也“无关痛痒”。那么,若将法定婚龄降至18岁意义何在?赋予公民完全的民事能力,让公民具有自主选择权,这些理由还不够吗?至于某些专家是否想借此出名,你是否反感,要另当别论。

      @荆楚网徐秉国: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不仅与世界其它国家相一致,而且在法理上说,也是符合的。按照民法规定,年满18周岁即为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也就有结婚的权利。进一步讲,人们担心降低婚龄导致人口过快增长是没有必要的。的确,降低婚龄延长了适龄女性生育的周期,增加了人口过快增长的风险。但是,须知婚龄只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结婚的门槛而已,结婚作为人的一项权利,到了18岁并不是必须要行使的,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来看,实际的结婚年龄大多在法定婚龄的基础上延迟了7——10年,为25——29岁之间,并不是我们所想当然认为的18岁。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只是增加了结婚的机率和人口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导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和人口数量的过快上升。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严格的执行。更何况,在高生活成本、高压力下,人们即使有生育的机会未必就有生育的决心和行动。

      而且,我国是一个有着早婚早育传统国家,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之一是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否则就是无效婚姻。因此,过高的婚龄必然会把一部分适婚青年挡在合法婚姻之外。有些人或虚报年龄骗取结婚证,或“未婚同居”不要结婚证。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给他们一张婚姻“通行证”有利于保护社会上事实存在的“无效”或所谓的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

      @喻洁:从法律上而言,18岁就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决定自己是否结婚。将法定婚龄降为18岁,也并不意味着到了18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买房、养孩子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晚育,若将法定婚龄降为18岁,可给晚婚晚育人群带来结婚生子的压力,也可促进我国人口生育,改善人口结构。

      @李兆清:18岁已经成年,但很多18岁的人并没有真正独立,尤其是经济上没有真正独立,有的甚至在啃老。把法定婚龄降至18岁,仅是简单考虑人口数量增长。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是为了扩大人口红利。时下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比单纯增长人口数量更为重要。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定婚龄都不超过18岁。其实,我国过去的婚龄是比较低的,新中国成立后,婚龄才逐渐提高,1980年的婚姻法就提高为男22岁、女20岁,2001年修改时仍维持了这个高位,在世界各国来看这是最高的。婚龄提高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而提高婚龄是控制人口数量与增长的有效途径。

      而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症呈上升趋势,这与生育年龄提高有关。我国现在婴儿出生缺陷率较高,而高龄孕育则增加胎儿畸形和夭折风险。从这一角度看,降低婚龄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也存在忧虑,比如有网友说的“结婚不仅仅体现在一种能力,更应该体现在一份责任。基于此,一个18岁的人,也许还在大学就读,如果结婚生子,如何承担完成学业、抚养孩子、就业等一系列难题?”

      其实,我认为,不管是否降低婚龄,不想结婚的依然不想,想结婚年龄根本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而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婚姻变得更加自主。人们更加愿意根据自身经济等发展状况来规划自己的婚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确定人们的结婚年龄。我认为婚姻的实质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共度一生,这无关乎年龄。

  • 第7题:

    2016年面试热点:贵州凤冈县发文禁止复婚再婚者操办酒席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发布红头文件,明文禁止复婚和双方均属再婚者操办酒席,而且还明确规定适用对象为“本县辖区内的所有城乡居民(含生活和居住在我县范围内的外县籍人员)”。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朱达志:我认为,这其中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该县主要领导的法治观念、公民权利意识非常淡薄。所谓淡薄,并不是说他们不具备那样的观念和意识,而是明知却有意忽略,不把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当回事。“法”在他们心目中,只是“法制”的工具,即法是用来“管百姓”的,而不是像“法治”那样,一方面“管官”,另一方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第二,该县的副职领导和处于决策边缘或外围的部门官员们,明哲保身,不敢也不愿对领导的金口玉言说半个不字。这不能全怪他们,因为目前的干部管理体制还不足以让他们可以面对类似问题奋不顾身,何况这样做也未必会有多少实际效果。

      @人民网蒋萌:这事还涉及另一个问题——歧视。禁止复婚和双方均属再婚者办酒席,也就是说,相对于“初婚”,上述两种情形被剥夺了“办酒席权”。剥夺的依据是什么?哪条法律规定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婚宴指标”?县政府又怎么知道人家上次结婚办没办酒席?说白了,压根儿就没有“婚宴指标”这回事儿。这种禁止无非是认为复婚和再婚者“低人一等”,折射出某些权力者不但“法无授权却乱为”,而且对“二婚”怀有深深的贬义。凤冈县出台这样的规定,难道就没想过会出现民意反弹吗?或许,某些权力者早就习惯了傲慢与偏见乃至“霸王硬上弓”。即便被网友与媒体棒喝,顶多撤回“不当文件”,某些人官照当,似乎“无伤大雅”。

      @新快报张贵峰:在反“四风”背景下,地方政府出台“规范操办酒席管理办法”,当然并非没有完全意义和价值。但具体到上述凤冈县这份“操办酒席”规范,又不得不指出,该规范本身就存在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规范”问题,涉嫌逾越了起码的法治界限。

      首先,该“规范”所规范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国家公职人员”或者说“党员领导干部”,而是进一步延伸扩展至“凤冈县辖区内的所有城乡居民”。毫无疑问,对于并非国家公职人员、党员领导干部的城乡居民来说,操办奢靡的酒席宴请,固然确实是一种不良习气,但只要并不涉及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利益,那么这种习气就只是“个人自由、权利自主”范畴内的问题,政府公权力根本无权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随意介入干涉、任性滥权地进行所谓的“规范”。再者,即便将上述“操办酒席管理办法”的范围局限于“国家公职人员”,诸如“复婚、再婚不准操办酒席”这样“一律禁止”的严苛“规范”,事实上同样也是明显越权越界。一面要“规范”他人,但另一面自身轻率出台的却又是显得十分不规范、超越基本法治规范的“规范”,不仅违背了“法无禁止即自由”公民行为法治规范,更逾越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政府行为法治规范。

      @光明网张玉胜:过多过滥的酒席,既造成了人们精力与财力的极大浪费,也背离了团圆喜庆和礼尚往来的原始本义,更严重污染了淳朴文明的公序良俗,其借机敛财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民众期待由政府出手刹风治乱的迫切心情不难理解。但如何实现回应民意与遵法守纪的并行不悖,着实考验着政府的法治思维和管理智慧。正如着名行政法律师张新年所言,如果这些管理办法仅针对当地公职人员,属于内部管理,是可以的。但对群众来说,政府没有权力把城乡群众的红白喜事也纳入其管理中。这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将有损政府公信。

      其实,根据许多地方治理民间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等酒席乱象的经验,采取由村民自治渠道拟定出达成共识的“村规民约”,不失为可行与“双赢”的选择。政府的职责,就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相关规定,指导和帮助各乡村将操办酒席事宜的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并引导村级组织和广大民众务实践行好相关要求。“禁复婚再婚办酒席”入红头文件,折射出当地政府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方面的欠缺。人们期待当地在力促形成不想滥办酒席、不敢滥办酒席、人人勇于监督良好氛围的同时,也认真反思权力滥用的行政“乱象”,收敛一下习惯于“管太宽”的政府之手。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婚丧嫁娶习俗,在相互攀比中渐渐变了味,甚至有些人借复婚再婚敛财,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都给当地一些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贵州凤冈县为规范管理酒席操办乱象施,其初衷是好的,但以“红头文件”方式来干预百姓“私事”,却难脱权力滥用的舆论质疑。

      其实,公权力更应该对公职人员予以约束,而对于民众生活,行政权力则应避免过度干预,否则不光会有越界之嫌,还会损害公民权利,作为政府应该合理行使自身权利,不应该自作聪明,歧视某些特定人群,不仅对群众是一种伤害,也会损害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公信力。

      法治社会,各地方干部应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对于变异风俗,政府要采取一些奖励、激励民间风气向上的政策,慢慢改变民间的陋习,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

  • 第8题:

    2016年面试热点:“反弟弟妹妹联盟”莫当儿戏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据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担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前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在单独二孩政策开放后就出现过。(1月7日《华西都市报》)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刘雪松:一个班有七八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再生弟弟妹妹,很正常。可旁观者却放大了这种所谓的矛盾冲突,将不谙世事的孩子,归咎于生来就这么自私。这种把几个孩子闹着玩的事情,拔高到“反弟弟妹妹联盟”的程度,很容易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也过早地把这一代的“老大”们,放在了成人社会的对立面。面对这一部分孩子的不懂事,父母不能不懂事,成人社会不能不懂事。如果你说不出有兄弟姐妹那种血脉亲情的人间乐趣,那么,请告诉这部分看起来很不乐意的孩子,分享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是做人必备的品质,这是大人们应有的责任。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此时,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放大并迁就“老大”的情绪,给自己生不生二胎的摇摆不定,寻找一个借口。

      @人民网蒋萌:有卫视频道搞了一档叫《二胎时代》的综艺节目,在几个明星的家里突然“空降”二孩。从第一期节目看,“老大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适、吃醋、哭闹,还有孩子说“喜欢别人家的妹妹,不喜欢自己家生妹妹”。但是,“老大们”也对弟弟妹妹流露出善意与一定程度的谦让,让成年人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不光明星家有“二孩困扰”,我看到亲戚家的“大娃”听妈妈开玩笑说生弟弟妹妹时,也一脸的不愿意。还有同事在微信朋友圈讲孩子看到新闻说“放开二孩”,哭诉“不要弟妹,没得商量”,令爹妈哭笑不得。所以,“反弟弟妹妹”的情况不是个别,一些家长有此忧虑也不是矫情。毕竟,“只生一个好”实施了多年,许多家长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大娃。当大娃面对突然有“入侵者”要分享爱与资源时,会有本能的抗拒。这是自私,又是人性使然。只有正视人性的这种特质,才能在平和的心态下去求解。对于想生二孩的父母,确实要考虑好自身有没有能力(包括经济、精力、情感)去承担一个新的生命。同时,如何平衡大娃与二娃之间的爱,也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要学习的。如果家长都没有心理与现实的妥善准备,要孩子去欣然接受冷不丁冒出来的另一个弟弟妹妹,现实吗?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更多成熟的父母以及和谐的四口之家。社会也好,家庭也罢,对二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很正常。

      @长沙晚报邓海建:这样的“联盟”当然表达的是孩子的情绪,但几个孩子就代表“青岛小学生”这样的夸张大法,显然有点不知所以。别说多个弟弟妹妹,就是领养个小宠物,“老大”还有表决愿意与否的自由。其中有反对的,也有满心欢喜的。我们常说年轻父母的二孩意愿不高,不少城市大概也就在“三成”左右的民调比例。但“老大”的世界显然没有成人那么复杂。如果当真做个调查,看看多少孩子愿意接纳小弟弟小妹妹,我觉得恐怕这个比例不会太低。那么,故意放大“老大”对二孩的不满,以此渲染二孩意愿落地之难,甚至拿出“联盟”来佐证生二孩不易,是否太过“观念先行”呢?

      再说了,在孩子的世界,角色扮演是无须纠结的事,就算当真有个“反弟弟妹妹联盟”,亦非牢不可破。它更像是一种“课外活动”。大人要不要生孩子,都是大人的事。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就算挺逗的“反弟弟妹妹联盟”摇旗呐喊,家长若当真想生,那又有几成生不成的呢!

      @红网若无: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许多80后的父母们准备给家里再添一员,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家中的老大可能会对此有情绪。虽然大孩的反对并不能成为“生不生二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也应该取得大孩的理解。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就意味着多了一个人来分享家庭的关爱,自然是不愿意。

      许多人会觉得现在的孩子过于自我、很自私,就更需要多一个人来陪伴他,不然以后长大了这样的思维很不利于发展。但笔者以为,现在的孩子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也是由家长灌输的,在生活中形成的。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他们现阶段的自我意识都是家长的认知在他们身上的折射,不能总是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家长应该做的是对大孩的疏导和教育,让他们知道即便是多了弟弟妹妹,原本给他们的爱和关注也不会减少,让他们参与到弟弟妹妹的照顾中,建立一种哥哥姐姐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二孩的成长中。攻破“反弟弟妹妹联盟”的关键还在于家长的态度,要将一碗水端平,才能消除大孩的顾虑。

      @重庆时报:不得不说,现在这种不考虑外部环境的想法实在有些想当然。首先,当大家庭不再是常态,家庭结构之间有了差别,有了比较,孩子自然会有感觉,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提前干预或者及时劝导,或许就会对孩子的成长带去困扰。其次,如今养育的目的与过去不同,在物质短缺的年代,安全养大就算不错,但现在要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需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所要照顾的领域自然应该有所不同。但是这样强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并不是让家长走向溺爱孩子的极端方向。很显然,如果家庭在养育多个子女的过程中,不出现重男轻女等其他重大差别对待的情况,有兄弟姐妹相互守护成长的童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正面效应是完全可期的。

      当孩子们因为某种情绪组成了所谓的“反弟弟妹妹联盟”,我们不能把它当个笑话一笑而过,更不能当成天大的事而忧心忡忡,需要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种种情绪变化。每个家庭或学校遇到这样的孩子和学生,需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担忧和情绪,就算不能立刻化解心结,让孩子宣泄一些也是好的。因为,相比于孩子的不满情绪只在同龄人当中恣意发酵,它们能够在大人和长辈面前表达出来,便是妥善化解矛盾的前提。

      自国家出台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坊间就传出很多大孩如抵制爸妈要二胎消息,其中有跳楼的,有割腕的,有提出提前分家产的,等等,而如今更有甚者,这七八个孩子居然联合在一起搞起了“反弟弟妹妹联盟”,虽然说小孩子的“联盟”有点像过家家,但是,社会却不能拿这个当作笑话,应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小学生建立“反弟弟妹妹联盟”,只是怕出生的弟弟妹妹“抢”了父母的爱,故而将满腔怒火撒到二胎身上,把这个尚未出生的弟弟妹妹视为敌人,其实,作为孩子的心理,这样的想法也是能够理解的,从小就是家里的宠儿,突然多了一个人来分宠,自然是不愿意。

      “反弟弟妹妹联盟”莫当儿戏。引导适宜,处理得当,小则利于家庭和谐,减少“养育”成本,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大则有利于重塑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不过,说实在的,生不生二胎,“反弟弟妹妹联盟”未必能起决定性作用,唯有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降低生二胎的恐惧,才会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生二胎的队伍之中去。

  • 第9题:

    “十三五”时期,要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扶贫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单选题
    在Excel中,可以利用“插入”菜单的“工作表”命令来插入新的工作表,原工作簿中有三张工作表,当前工作表为“成绩单”,插入的新工作表为()
    A

    工作表名称为“Sheet4”,插入到“成绩单”工作表之前

    B

    工作表名称为“Sheet4”,插入到“成绩单”工作表之后

    C

    工作表名称为“成绩单1”,插入到“成绩单”工作表之前

    D

    工作表名称为“成绩单1”,插入到“成绩单”工作表之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的“不记分数”指的是什么?
    A

    成绩单上没有品德、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分数

    B

    成绩单上没有分数,只有及格和不及格

    C

    学校的成绩单看不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

    D

    学校的成绩单难以判断孩子的能力品德情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打开工作簿文件EXC.XLS,对工作表“成绩单”内的数据清单的内容进行自动筛选,条件为“面试成绩大于或等于80”,筛选后的工作表还保存在EXC.XLS工作簿文件中,工作表名不变。

    正确答案:
    步骤1:单击工作表中带数据的单元格,在【开始】选项卡【编辑】分组中,单击“排序和筛选”,“筛选”命令,在第一行单元格的列标中将出现下拉按钮。
    步骤2:单击“面试成绩”列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数字筛选”,“自定义筛选”命令,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的“面试成绩”中选择“大于或等于”,在其后输入“80”。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窗口中即可查看筛选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6年6月17日广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 为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县扶贫办准备面向贫困村村民举办“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假如此事由你负责,你如何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答案:
    解析:
    举办“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有助于发挥电子商务在扶贫开发、助农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电商从业人员创业热情。为保证培训取得实效,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准备阶段。本次培训为公益免费培训,聘请我市电商行业知名培训讲师前来授课,为期10天,我县通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有优先报名权,其他村民也可参与报名。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实地观摩、模拟实操三个环节,工作组依照方案,确定培训场地、观摩地点,准备好计算机、教师、资料及其他物资。
      
      其次,实施阶段。活动前3天为理论授课,针对学员知识基础不一的实际情况,培训讲师会重点对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商基础知识、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和基本常识等内容做讲解,工作组会向学员发放通俗易懂的培训资料,帮助学员打牢基本功。
      
      活动第4~7天为实地观摩。我们将邀请我县扶贫工作有关领导,并带领参训者到距离我县较近、发展比较成熟的淘宝村、电商村进行实地观摩,重点参观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创业园、淘宝商家、物流配送,边走边看边学习,让参训者进一步看到电商发展的前景,感受思想和能力上的差距,增强电商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和当地领导进行洽谈,对如何提高贫困户从事电商的积极性,如何挑选投资少、风险低的电商项目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我们也会鼓励参训者与当地供货商联系,争取早日达成合作意向。
      
      活动第8~10天为模拟实操。我们将带领参训者按照开通账号、联系供货商、成本及收益核算等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参训者们通过导师指导、互相学习等方式,将前面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心得落实在实际操作上,查漏补缺。
      
      最后,培训结束后,我们将留下参训者的联系方式,并对受训效果较好的贫困户重点关注和扶持,争取让他们带头创业增收。此外,我们会及时收集参训者反馈意见,追踪培训效果,撰写培训效果,撰写培训总结,提交领导。
      
      2. 单位准备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领导将此次调查交由你负责,你如何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第14题:

    面试热点:扶贫工作之“扶贫要扶志”

    一、热点背景

    这两天,一条内容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对贫困户‘发飙’”的视频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多数网友看过视频后,基本都认同这位扶贫工作者所谓的“发飙”,其实是在用最朴素直白的语言教育贫困户。

    二、模拟试题

    最近网络上一则扶贫干部扯着嗓子对贫困户发飙“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的视频爆红网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题目分析

    这道题目以最近网络热搜展开话题。但讲的依然是大家熟悉的老话题—“扶贫工作”。考生需要从扶贫干部的发飙看出扶贫工作中的一些无奈,要结合扶贫工作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到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答案:
    解析:
    每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愿,都是希望身边所有农民都能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小康。视频我也在网络上看了,我认为在室外做政策宣讲,声音大点没有问题。这个视频暴露出了一些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也暴露了扶贫工作者的困境和无奈。

    一些贫困户总觉得扶贫是干部的事,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你不帮我,不给我经济上的慰问,你的工作就没做好,年底考察就不合格,所以现在干部扶贫工作很难。

    这种局面给扶贫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系列扶贫政策的效用,甚至形成一种负面攀比的风气,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

    当然,贫困户内生动力不够是问题出现的一方面原因。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扶贫工作者的扶贫方法过于老旧,不够创新以及扶贫政策过于简单粗放也是这一问题的导火索。

    因此,要想让我们的扶贫工作更有效果。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改变扶贫方式,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第一,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尝到赚钱的甜头。产业发展中干部必须胆大心细,科学谋划,根据致贫情况因人而异发展多种产业。

    第二,要正面激励以道德风尚根除“劣习”。可以从家庭卫生环境入手,通过评比家庭卫生情况,适当予以奖励并及时兑现,积极引导这类贫困户形成勤劳致富的思想。

    第三,帮助贫困户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和帮扶计划,从源头上补充能量,他们一定能重新回归新生活。

    第四,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扶志扶智等消除“精神贫困”的因素纳入到扶贫绩效考评之中。

  • 第15题:

    面试热点:“勤劳奖学金”具有导向意义

    【热点背景】

    一项新设立的“勤劳奖学金”在武汉某学院“炸开了锅”。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奖,每人获奖金500元。这一奖项,在武汉高校中属首次设立。

    【模拟试题】

    对于某学院设立得“勤劳奖学金”这项举措,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高校学生物质条件比较好,也有家长的溺爱,所以动手能力不强,抗压能力比较弱,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放弃,自强自立的能力比较弱,不利于学生以后到社会上发展,所以该高校设计“勤劳奖学金”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奖励,从而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也在以后再社会上发展积累一些经验,增强抗压能力。该高校做法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奖励标准怎么评判,怎么设立,没有明确的说明;其次,由于标准不清,所以在评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第三,用设置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会让人误会过于功利化。

    为了让该学校的做法能够更好的执行,应该做好完善和调整:一.如果继续沿用此种做法,一定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监督,设置评判标准,落实好,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说明获奖学生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表现,具体事迹;二.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精神奖励或者其他方式,尽量减少用物质激励的方式,也要做好和家长的配合工作,防止引发学校和家长的矛盾。

  • 第16题:

    2016年安徽公务员面试真题与解析(10)
    你是贫困村的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动员会上请你以承诺为主题,发表一段讲话。


    答案:
    解析:
    各位父老乡亲:
      
      今天请大家过来参加这个精准扶贫动员会,主要是想和大家来说一下关于上级部门的针对咱们地区精准扶贫的项目设计。到底要怎么做到精准扶贫,今天就给大家说下几点承诺。
      
      承诺之一是要先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咱们村需要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清楚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根据这些内容和上级的统一部署建档立卡,实行动态集中管理,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而宜。这点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之后咱们就会展开相关工作。
      
      承诺之二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村里的状况是硬件条件差,交通不便,软件上咱们村的人口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现在国家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让不同的贫困群众吃上不同的“政策小灶”,通过产业扶持鼓励创业、转移就业,来帮助咱们村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够脱贫,比如之后咱们引进的一些旅游项目,大家就可以积极参加进来。那么其他无法自给自足的老、病、残人员呢,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承诺之三是精准落实。咱们村两委,现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政策到位、项目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其实“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致富终究要靠咱们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基层干部也会密切联系咱们老百姓,承诺大家,一定会帮助大家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 第17题:

    2016年面试热点:怎么看上海地铁“凤爪女”遭人肉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最近,一名时髦女子在上海地铁啃凤爪、飙脏话的新闻,火爆网络。此女能火,并不意外。细看相关信息,随地吐骨头,侵犯了近年来上海屡屡出现的地铁文明线;破口大骂老人,冒犯了传统价值观;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因其引爆了“外地人”这个话题。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胡涵:网友翻出一张三年前的微博截图:一个疑似为凤爪女的乘客坐在地铁上大啃鸡爪。随后显示此女为“外地人”的更多细节被扒出来:2012年,当事女子疑似参加过某相亲节目,在节目中,作为湖北人的她自称上海人。有人质疑凤爪女涉嫌炒作,从现场视频、截图再到相亲节目,这种猛料迭出的节奏感的确熟悉。倘若真是炒作,只能说是一次精明的营销策划:它准确捕捉到了社会潜藏的这根情绪对立的敏感线,并有节奏地不断撩拨。如果事后果真被证实为炒作,公众也不必有受骗感。毕竟将一起小小的地铁摩擦上升为舆论事件的,正是一些义愤填膺的网友。他们时常将人群标签化,再进行一场看不到结论的口水战。如果去掉外地人的标签:一个人在地铁里啃鸡爪,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个案。事实上,随着这几年公众素质的提升,以往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地铁不文明问题已经好转很多,现场视频中,围观者也显然对不文明现象多有反感。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一只触发对立情绪的鸡爪为何会被整整啃了三年?一起小闹剧居然能变成全民热议话题,我们该反问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度,在这三年里提高了多少?

      @人民网蒋萌: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已走过173个年头,来自中国各地乃至国外的移民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也被视为海派文化的精髓。虽然有着上述历史与文化背景,但对某些上海人的“傲娇”与自我感觉“高人一等”,一些领教过的“外地人”还是会皱眉头。女子在上海地铁啃凤爪、随地吐骨头、飙脏话,不文明显而易见。根据网上“柯南”们的分析,这事可能是重复性的、有预谋的炒作。既然如此,犯得着让在上海的“外地人”躺枪吗?或者说,该女子可能就是要挑起事端,顺着她的矛头“喷”岂不正中其下怀?自我感觉文明的人与成心撒泼者较劲,既降低了自身的格调,又暴露出某种伪文明。不只是上海,前段时间北京地铁上一位母亲给孩子哺乳也曾掀起波澜。“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同样显露出傲慢与偏见。都是发生在地铁上的事儿,北京的“哺乳门”更多是出于当事妈妈的不得已,上海的“凤爪女”则涉嫌挑事炒作,性质虽有不同,却都触发了大城市的“文明神经”。缺乏理性与包容、自我感觉太良好、动辄吐槽外地人,与文明的本质契合吗?

      @北京晨报蔡辉:其实,从该个案看,真正让人不满的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能乱扔乱吐,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竟有人不知道?别人已指出来,为何还振振有词?好好说话就是,为何出口成脏?让人们感到崩溃的,是“凤爪女”的行为大大超越了底线,正是它引发了集体性的愤怒。道德之罚从来不是件容易事,许多个案需转换视角,予以了解同情,方能做好判断,可该个案实在是太容易判断了,哪怕是黄口孺子,亦知是非,怎么成年人反而不知道?这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值得忧虑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恰恰是这种答案很明确的常识经常遭遇挑战,越是底线,越有人去突破。这说明,我们的公共品质还有待提高,一些本应在小学就解决的问题,居然到了中学、大学都没解决,而是直接交给社会博弈,可你都是成人了,社会也没法再给你发回去重新培训,而类似BUG越多,大环境就会越坏。那么,正在学校中的孩子们,他们毕业后会不会也如此?有争议,不完全是坏事,但总徘徊于最基本问题,长此以往,则社会效率下降,文明质量不高,指责“凤爪女”不难,但重要的是如何根治这一现象。也许,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大幅提高惩罚力度,并将一些突破底线的行为列入轻罪,不失为治理之道。

      @红网马婉莹:一万多条评论都可以指责“凤爪女”没有素质,网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凤爪女”的私人信息公之于众,证明自己的素质。网民的正义感道德感通过“人肉”的方式得到张扬,但是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该有一条底线?“凤爪女”在地铁上吃零食并且乱扔的确不对,适当的批评和舆论压力对于批评一个人来说已经足够。如果进一步将她的私人隐私放在网络上供人观赏,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没有考虑到一个人的承受能力?

      虽然我们在互联网上是匿名,拥有着形形色色的ID账号,可是每个ID的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情感、反思、内聚、创造力、自我认知、尊严、意义以及其他埋藏在深处的东西。正因为网络身份的符号化,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每个人都是个体。“人肉”过程中,网民不过各逞英豪,也许只是炫耀技术而已,最后却可能促成当事人的惨剧。这是在集体施暴,却无人负责。另一方面,“人肉”这一语汇本身,就没把被搜索的对象当作活生生的人,而只是等待被捕猎的充满刺激诱惑的“肉”而已。无论被“人肉”的这位“上海地铁凤爪女”,还是其他任何人,作为“人”的意义都被降格了,也只有不被当作人,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去捕猎这“非我族类”。

      @解放网朱珉迕:在真相尚存争议的时候,死盯着“凤爪女”要“认错”,多少有些鸡同鸭讲——退一步说,即便对方真的“顽固不化”到“死不认错”的地步,旁观者又能如何呢?道德的批判当然好,但“凤爪女”事件并不是地铁车厢内的第一起争端。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与此十分相似的事件在公共空间内反复上演,足以证明单纯的道德批判往往管不了大用,而舆论逼来的“认错”也未必真有价值。这不是说,我们对不文明现象不要批判,对待不文明者不讲是非。今天更值得考虑的是,批判在哪个层面可以奏效,是非又通过什么来予以固化。显然,公共空间应有公共秩序,公共秩序需要公共规范,公共规范需要制度保障。

      地铁车厢内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制度约束失之于松的问题。早先人们热议逃票现象,其实禁止逃票早有明令,也有惩戒方案,奈何就是执行不力,结果空留人们干瞪眼。此番出现的饮食争议,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地铁中能否饮食,饮食者又是否应担负维护环境整洁的责任,应当是有明确规定的。此前上海地铁一度有禁止饮食的立法意向,却因种种原因退了几步,结果便是如今这包说不清道不明的凤爪惹起了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波。试想,如果相关规定严明,制度不留漏洞,执行足够有力,那么“凤爪女”认不认错,还会是一个问题吗?

      现如今,地铁已经成为很多人出行必备交通工具,而地铁和火车也成为了各种“不文明”现象的高发地段,而此次事件中的女乘客,不仅在吃泡椒凤爪时,将骨头扔得满地都是,还在遭到指责后舌战众乘客,甚至拿出手机与视频发布者对拍。视频一经发布,瞬间在网络上“砸开了锅”,谴责声、谩骂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还将女子的身份信息、照片、微博和微信号等等都“人肉”出来。

      不得不说,该女子的行为确实在道德层面上应该受到谴责,但这也并不能成为人们暴露其隐私的理由,作为普通的网民大众,对于任何人和事我们都只拥有道德评判的资格,却没有道德审判的权利。

      大众传媒的时代,我们拥有了话语权,可是我们在为拥有话语权欢呼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我们应当负有的道德责任,应当明白对每个人的尊重。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国家,只有通过法治来对不文明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才是对道义的最好扞卫。因为“以暴制暴”未必能让不文明的人变得文明,却可能给文明的一方带来瑕疵。

  • 第18题:

    2016年面试热点:十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如何舒缓春运压力


    答案:
    解析:
    晚点发生了、滞留出现了,救急肯定是当务之急。如何设计更好的进站路线,如何进一步缩减程序流程,如何更好地改进站内空间布局,提高管理效率,都是需要回答好的问题。

      广州火车站,可以说是春运的一个“地标”。据报道,2016年春运的返乡高峰中,受连日暴雨和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广州火车站再次遭遇挑战,最高峰时超过10万旅客滞留广场及周边地区。

      广州是春运的“关键点”,而广州火车站无疑就是“压力点”。2008年南方冰灾时,广州站曾发生大面积旅客滞留。人群将晕倒的女孩托举而出的画面,可谓中国春运的代表性场景。去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日均发送乘客超过百万人,这么巨大的客流量,无论哪个环节稍有差池,就难免出状况。

      这些年来,春运发送人次虽然不断增多,紧张状况却在不断缓解。高铁运能大大提升,航空分散更多旅客,私家车出行也越发普遍。交通运输是一个系统,火车站只是一个“终端”,几乎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在车站。广州火车站的大面积旅客滞留仍然让人看到,影响春运的因素如此之多,仍需不断舒缓春运的“压力点”,让回家的路更顺畅。

      晚点发生了、滞留出现了,救急肯定是当务之急,火车站能做的工作很多。从改变列车值乘人员作业流程,到呼吁乘客不要盲目提前候车,再到增开列车替换晚点较多的车次,相信从来就不缺考验的广铁集团,应能处理好这些状况。长期来看,如何设计更好的进站路线,如何进一步缩减程序流程,如何更好地改进站内空间布局,提高管理效率,都是需要回答好的问题。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春运期间总是风和日丽。

      去过广州火车站的人都知道,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站,候车厅相对比较狭小。数据显示,广州火车站站内11个候车室及大厅同一时段仅能容纳2.3万人,车站广场搭建的16个临时雨棚同一时段仅能容纳2万人。而因为在城市中心区,改造扩容的难度也很大。从这个角度看,如何随着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处置好火车站这样的交通枢纽,确实也是应该考虑的事。

      应该说,在应对春运上,技术手段大大进步了。今年,各地纷纷发布春运“大数据”,这样的数据不仅是事实记录,更不仅是成绩展示,而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参考。哪些道路上车辆多、哪个方向乘客多、哪些车站候车者多,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预案管理,相信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同样,实时监控的录像、方便快捷的网络,都是可资利用减轻压力的手段。

      一头牵绊着最广大的乡土中国,一头则深入最轰隆的世界工厂,广州火车站可说是当代中国从“固态社会”向“液态社会”转变的符号。相信未来,随着更方便快捷的春运和更科学高效的管理,这座火车站或将成为“发达中国”“现代中国”的象征。

  • 第19题:

    2016年面试热点:爷爷路口拦车大骂公交司机,孙女道歉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河南郑州一老先生拉着孙女猛拍97路公交车车门,要在路口上车,上车后便对车长破口大骂。但小孙女说的话让车长直掉泪:“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1月14日《大河报》)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段思平:这一幕,令人欣慰,也令人惭愧。欣慰的是,小女孩是非分明,敢于指出爷爷的错误。惭愧的是,我也做过为图方便违反文明规则的事儿。在公交“好女孩”和“坏爷爷”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影子。

      曾经,我们很多人跟“好女孩”一样,明辨是非美丑,坚守道德规矩,抵制不良行为。随着我们长大,逐渐融入社会,我们渐渐发现,有时不守规矩会有更大收益,而风险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我们逐渐从“好女孩”变成了“坏爷爷”,将利益算计置于道德文明之上,一步步迈向冷漠市侩的利己主义者。小女孩教育爷爷是一种逆向教育,透过这一幕,我们有必要反躬自省:在我们身上,究竟是“坏爷爷”多一点,还是“好女孩”多一点?我们是希望身边“好女孩”更多,还是“坏爷爷”更多?这个问题,值得一问再问。

      @楚天都市报李昌林:文明乘车,爷爷竟不如孙女懂事,让人唏嘘。其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双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明尊老与爱幼二者不可偏废,敬重与爱护也是相互的,并非天经地义的义务。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为老年人让座,迁就照顾老人,这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不过,这也养成了某些老年人的定势思维。笔者是一名老人,看到挤公交车的年轻人和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总是能感受到他们的不易。他们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找个位子歇口气,即便不让座位,也无大的过错。老年人要将心比心,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孙体谅关爱,大可不必倚老卖老甚至蛮横霸道。如果人人都做谦谦君子,长幼互谦让、夫妻互亲爱、邻里互和睦、师生互理解、干群互体谅……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西安晚报斯涵涵:在道德存在危机的现实境况下,一些大人屡屡成为失德的靶心,孩子们的真诚、勇敢、无私就显得如此珍贵。网友们不吝赞美,每一句力挺都是对公德的守护,也是对规则和童心的点赞。

      然而,我们议论此事时,自己是否也有过闯红灯、乱变道等不按交通规则行事的行为?可曾做过许多在孩子眼里不对的事情?当很多人习惯于潜规则,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箴言,或窃喜于“无伤大雅”的小瑕疵,漠视道德与自私自利也便成为劣币驱除良币的自然结果。尊重规则、尊重他人,诚信、担当、文明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元素,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大人的无礼与失德,居然需要孩子提醒,这应该在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上深深地刺痛一下,激发我们反思和改变。

      @华西都市报:为人长者,本当率先垂范才是。可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却扮演了坏榜样。这是因为,知识结构的差异、人生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老年人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特别是对于公共规范、秩序价值,这群人往往缺乏认同。为此求解,当然需要晚辈们“站出来”有所表示了。

      @中山日报:面对报道中的“爷爷”,我们没必要肆意指责,我们要做的是反思,如何给孩子做出“身教”的榜样,如何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行动”素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自觉践行。因为“看齐意识”是每一个人必然的意识,尤其是孩子,他看着大人的一言一行,大人是孩子永远学习的榜样。作为大人,应该对得起“榜样”二字。大人,应该是大道德之人,不能光是大年龄,大身高之大人。“8岁孙女道歉”给大人上了一堂文明课,教育大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做文明人。

      报道中的小女孩很有主见,很有文明操守,是爷爷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大人学习的榜样。直接指出爷爷的不对,而且替爷爷道歉,这是一个好孩子,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大人做出了示范。“8岁孙女道歉”给大人上了一堂文明课,教育大人要知错就改,学会道歉。“8岁孙女道歉”给大人上了一堂文明课,这堂课教育我们大人,提升文明素养,我们要学会向孩子学习,回归本真,文明不在年龄大小,谁做得对谁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小小的公交车上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剧目 ,有人因为被挤到而大大出手;也有人因为没有给老人让座而被“扇耳光”;还有人因为车开的快而辱骂司机……而此事件中的8岁小女孩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牢固的规则意识和对文明和社会公德的遵守,可以说给大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课。

      其实,一些成年人在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时,有板有眼,而轮到自己践行之际却屡屡犯规,言行不一同样让教育蒙羞。表面上看,这些与个人素质有关,但说到根底在于公共意识的欠缺。无限扩大和强调个人利益,到了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公共空间,漠视他人感受,重私利而轻公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有些人年纪大了,规矩却丢了。

      说到底,提升文明素养,培育公共意识也需要人人参与,希望小孙女的道歉能启发更多的人走上文明之路。

  • 第20题:

    成绩单需要多少份?


    正确答案: 有些学校要求学生提供2份成绩单,所以最好开具成绩单数目为要申请的学校数目的两倍。即使用不完,在签证的时候会用到。

  • 第21题:

    以下不属于面试对分析能力考察的是()。

    • A、评价社会热点现象
    • B、评价社会流行观念
    • C、分析职业要求和个人素质
    • D、表述专业排名和获奖情况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面试对分析能力考察的是()。
    A

    评价社会热点现象

    B

    评价社会流行观念

    C

    分析职业要求和个人素质

    D

    表述专业排名和获奖情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面试时不需要带什么东西?
    A

    身份证

    B

    毕业证

    C

    学历证明

    D

    大学成绩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