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标准金融学的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人到金融学之中,从投资者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社会等因素来研究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并尝试着解释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形。 传统金融学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投资者的理性会保证市场的有效、价格的理性。然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性行为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其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针对“处理信息”这个问题时,传统金融学假定投资者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统计工具,而不依赖于经验法则。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依赖启发式处理数据,如依赖“过去的业绩是对未来最好的预测依据,所以投资于具有5年好业绩的共同基金”这样的经验法则。但由于经验法则是不完善的,所以,基于它们所形成的预期带有各种偏差。 其次,在决策问题的形式是否会影响最终决策这个问题上,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会因形式的不同而干扰其决策,投资者作为理性人将洞察各种不同形式,认识事物本质所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行为金融学认为,交易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会受到决策问题构造形式的影响,其决策是依赖于问题的形式的。相对于标准金融学假定投资者的“框定独立”,现实投资者实际上是“框定依赖”的。 最后,行为金融学认为,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市场不再有效。相对地,传统金融学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即使是市场中存在少数非理性人,每种证券的价格与基本价值保持一致。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思想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是一种逆向的逻辑。传统经济理论是首先创造理想,然后逐步走向现实,关注的中心是理想情况下应该发生什么;而行为金融理论则是以经验的态度关注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深层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逻辑是一种现实的逻辑、发现的逻辑。从最根本上来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参与者表现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以及从市场参与者表现出的特性来解释一些金融现象。在现实市场中,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标准金融学对现实金融市场的大量异象无法进行解释,而行为金融学则以其逼近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分析,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标准金融学把金融投资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根据均衡原理,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下推导出证券市场的均衡模型。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原理,把金融投资过程看成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