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le.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1)社会主义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经济和社会职能以价值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社会主义财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它的特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筹措和分配社会资金。国家通过收税、收费形成财政收人,又通过财政拨款、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形成财政支出,发挥其筹措和分配社会资金的作用。②调节社会经济。它可以用增加或减少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的办法,以加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部门和薄弱环节,或限制某些部门和环节的盲目发展;还可通过调整税率和税种来调节生产和流通。③监督经济。财政监督就是财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检查、稽核和监督活动。
更多“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怎样认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1)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一般来说,它是与较低程度的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我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 第2题: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1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2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2)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的文化;
    (3)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
    (4)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文化。
    3地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 第3题: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俗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文学有雅俗之分。高雅文学一般内容雅致,形式高级,也就难懂。通俗艺术常常追求新奇,具有广泛性、商业性与娱乐性,有的也掺杂着低级、庸俗、色情的成分。其次,我们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既大力发展高雅文学,以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文化素养,又重视引导通俗文学的健康发展,以普及大众。总之,要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的无限循环发展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文艺推向高水平。

  • 第4题:

    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包括“文化大革命”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严重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是探索中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②作为这些错误的主要责任者一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犯7严重错误而不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尽管毛泽东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其一生来说,功绩始终是第一位的.
    (2)“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①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下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③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巳益严重,日益凌驾子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3)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①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重大成绩.
    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最终取得胜利
    ③毛泽东在全局上对这些错误承担主要责任,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④这些错误最终让我们党从中吸取了重大教训,为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提供了启迪,坚定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 第5题:

    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年1月4日,召开了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2月10日山东省又在曲阜市召开了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议,要把《意见》、全国专题座谈会和我*省现场会的精神落到实处,关键是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以增强主动性,把握规律性,并最终达到预期工作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这些基本内容的科学内涵,是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科学内涵:富强,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彻底告别贫穷落后受欺辱的历史。兴旺发达的表现,一曰富裕,二曰强大,无列强敢欺辱。民主,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让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文明是指我国在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成果都要达到人类的先进水平。和谐&;;;,就是指我国各种内外矛盾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或解决,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融洽。
    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科学内涵:自由就是公民在遵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时,享有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担后果的自我决策权利,国家和其他公民不得任意干涉。平等就是指任何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在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时,不得被任何组织或个人以阶层、性别、民族等原因被特别优待或歧视。公正就是指公民之间在权利的享受方面和义务的承担方面是对等的、合理的,公民都必须籍由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规则方可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法治就是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科学内涵:爱国就是指我国公民应具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维护祖国形象,奉献祖国的各项进步事业为荣,以损害祖国形象,危害祖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为耻。敬业就是公民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爱岗尽责,恪尽职守,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不得敷衍塞责,失职渎职。诚信就是公民在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时,依法依规办事,一诺千金,不弄虚作假,不食言、不违约。友善就是公民之间在人际交往中彼此怀有善意,友好互助。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意见》归纳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精华,继承了人类古今中外社会主义史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核,切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引领时代进步潮流,是党、国家和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大力培育和践行。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主动性的重要保证,而要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概念。所谓价值,就是某事某物的效用和意义,亦即客体对于主体的用处。所谓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看法。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用和意义的看法,通俗地讲,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民应带来和将带来什么好处、应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有一些价值观处于基础地位或终极地位,这些价值,是实现其它价值的重要条件或最终目的,对这些价值的内涵、外延、实现路径和意义等的看法被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论断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意义的简明扼要的概括,社会各界要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为,说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是非观,是党、国家、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是非判断标准,为党、国家、社会和个人提供价值规范,防止党和国家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发生偏差,防止社会组织、社会群体或个人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走向低俗或邪恶之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繁荣进步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指引,一个缺乏正确是非观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方面迟早会出现大问题的,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内因才是根本原因,党和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逐渐背离公平正义、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nsp;,苏联东欧与其说是被西方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繁荣进步不但与党和国家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还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息息相关。因为,没有健康强大的社会和公民个体,就不会有健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下的中国,人们在看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祖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时常被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所困扰,那些困扰我们的不良社会现象,那一个不是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人待人不平等,歧视欺辱弱势群体;有的人处事不公,善于投机钻营,营私舞弊;有的人目无法纪,无法无天,胆大妄为,试图突破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约束;有的人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玩忽职守;有的人毫无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极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背信弃义、敲诈勒索之能事。因为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为能否吃上放心的饭菜而担忧、为遇到倒地的老人该不该出手相扶而纠结。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大大折损了国人的幸福感,而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建设美丽高尚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具有美丽高尚的心灵,而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才能有美丽高尚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社会和个人来说,是灵魂塑造工程。一个人人拥有美丽高尚心灵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真正健全的、有前途的、值得尊敬和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各方面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收到良好实效。
    1.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切实负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动员参与机制、财政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等。
    2.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论语?子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邓小平曾经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党员是社会的表率,党的领导干部是全党的表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凡是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多做,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不但确保自己坚决不做,还要敢于对社会上发生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进行坚决的批评和斗争。
    3.动员全社会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小众化实践活动,而应是社会各界、各阶层、各群体广泛参与的大众化实践活动。在这项大众化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既是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又要使自身的各种治国理政工作切实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这项工作中起到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要把其他社会各界、各阶层、各群体的群众纳入这项工作中,对于他们当中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要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存在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人,要让他们得到必要的惩戒,受到正面的感化、引导和教育。
    4.各方面密切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从工作的涉及面来看,各级党委政府负有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其中党委宣传部门负有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其他党政部门、司法机关、国民教育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新闻媒体、工会、青年团、妇联、工商联、行业协会、学会、农村、社区、企业等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各方都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承担起符合自身工作特点的责任。只有各方献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最大实效。
    5.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常抓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或情况不同,或担负的具体责任不同,或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在吃透《意见》、全国专题座谈会和我*省最近召开的专题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求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之真,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之实,在借鉴各地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人的价值观的改造是人世间最难的工作之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必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通过运动式或大会战式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必须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常抓不懈,才能逐步见到实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科学的近期和中长期工作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