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坚持“我”的理想选择,但事实上,“我”不过是一个人的影子,不可能离开人体而存在,一旦离开,要么沉没在黑暗里,要么消失在光明中。鲁迅在这里连用了两个转折连词“然而”,并以影子的自然特点为意象,揭示出自己的生存困境: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必然为复古者所不容(黑暗会吞并我),其生命价值只能体现在与旧文化的抗争中,斗争的胜利也就意味着其意义的终结(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转折的语气犹如一把利剑直逼灵魂深处:“我”该怎么办?“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因为我是属于黑暗的。好似做出了选择与回答,“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第四个“然而”,又回到了原来的困境:这就是“我”所必须接受的现实——影子必须依附于形体。一连四个“然而”,痛苦地道出了处在历史中间状态中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悲凉与无奈。以上这段文字是对鲁迅的散文诗《死火》的分析。()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单选题】下列属于观察自我的()。
A.我很难过
B.我很伤心
C.我很失败
D.我知道我很失败
第4题:
第5题:
中译英:如果我看到的这些只是陌生人的尸体的话,或许我会好些。 但是,我认识这些人。他们刚离开美国时都充满自信,渴望,准备打胜仗。 他们真是很天真。当然,以前我也一样,但自从登陆日那天我们的团被指派去保护伦敦时,我改变了想法。我不知道我们何时能赢得战争,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naïve, D-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