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报喜不报忧。( )
第1题: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第5题: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这是遵循了()
第6题:
对真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过程
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
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反映过去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过程
第9题: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第10题:
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过去经验的反映
第11题: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
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来面貌,不能报喜不报忧。
第15题:
公文选取的材料必须()。
第16题:
记忆是人脑对()
第17题:
关于公文写作要求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第18题:
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
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速、把握时机
从实际出发,根据主观需要制发公文
主题明确,结构完整
第19题: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
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第20题:
第21题:
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个别的现实
偶然的现实
非典型的现实